六一前夕,北京市政府首次發布“市民健康狀況白皮書”,北京市中小學生健康狀況令人吃驚。北京多所學校體育教師和專家不約而同地表示:“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已經到了‘危難的時刻’”。另有專家稱,與身體素質一致,孩子們的心理狀況也同樣不容樂觀,由于家長學校及社會的多方原因,現在的孩子已被逐步“玻璃化”了。
該現象已引起多方重視,在許多學校久違的單雙杠重返校園。
專題動機
近六成的近視(即視力不良)率、近兩成的肥胖檢出率,肥胖兒中10%患有脂肪肝。
這是北京市中小學生的健康狀況數據,來源于北京市政府首次發布“市民健康狀況白皮書”。
對此,北京市疾控中心學校衛生所所長段佳麗用“驚人”兩個字來表達看法。除了身體狀況,青少年心理狀況也令人堪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研究員說,“現在的孩子有畸形化發展的趨勢,逐漸玻璃化了。
肥胖青少年一成脂肪肝
六一前夕,北京市政府首次發布“市民健康狀況白皮書”,其中有專門章節揭示兒童青少年健康狀況。在過去10年間,北京市7至18歲男、女學生身高的平均增長幅度,遠低于胸圍和體重的增長幅度。“變寬、變胖的速度超過了長高的速度。”北京市衛生局副巡視員趙濤形象地說。
2008至2009學年度,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為19.51%,比2007-2008學年度上升了1.2個百分點。另外一份抽樣調查則顯示,全市有10%的2-18歲兒童青少年屬于肥胖,而在這些肥胖兒中10%已被發現患有脂肪肝。
青少年精神健康堪憂
對于北京市中小學生目前近六成的近視(即視力不良)率,北京市疾控中心學校衛生所所長段佳麗用了“驚人”兩個字來表達自己的看法。2008至2009學年度的普查顯示,高一年級學生視力不良率為78.36%,高三學生則達到82.12%,
“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占兒童精神科門診比例的第一位,達到60%以上。”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兒童青少年精神病學組主任委員鄭毅稱,兒童青少年的精神衛生狀況令人堪憂。
十七八歲讓父母洗澡
孩子們身體健康狀況堪憂,段佳麗認為與孩子課業學業負擔重,體力活動缺乏,飲食結構不合理,營養不均衡均有關系。
上幼兒園前就要認字、看書、背詩,開始學習,對于北京兒童早已是“平常事”。十七八歲仍不會自己做飯、洗衣服,甚至讓媽媽給自己洗澡,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鄭毅稱,直到生活問題變成心理困擾并影響學習后,才會有焦急的家長帶著孩子四處求診。
北京市衛生局副巡視員趙濤希望,北京兒童青少年健康數據的公布,能夠引起公眾對下一代身體素質的重視和警覺。
個案
“單雙杠危險體育課只玩游戲”
10歲的小奇(化名),在史家小學讀四年級。他稱學校有很多的限制。課間休息,老師不許他們打鬧,不建議進行猛烈的活動,“就是讓我們聊聊天、上廁所、喝水。”所以,課間的時候,小奇只能進行一些扔絨毛包、跳繩之類的簡單活動。
單雙杠危險“不能去玩”
小奇說,學校有足球場、籃球場,都是塑膠跑道。但是,體育課上一般只玩游戲,小奇說,只有表現好,體育老師才讓他們去打籃球。而單雙杠更是有老師的特別交代“不能去玩”,因為那很危險,除非有老師看護。平時,單雙杠附近也有老師照看。
每天,小奇的班里會有一個小隊負責打掃衛生。拖地、擦窗臺、掃地等,12個同學負責的衛生區域只有教室里的過道。教室窗戶、校園里的草坪、操場等區域,學校都聘請了保潔員來完成。
作業占據課余時間
放學后,小奇乘坐學校班車回家。小奇說,即使從校門口到車站的距離很近,媽媽仍會對她千叮嚀萬囑咐;班車上,有負責維護秩序的看護阿姨,她不讓孩子們說話;班車開到自家小區門口,小奇的媽媽一定會站在車站迎接。但小奇說,放學時間,校門口總是擠著很多自行車、電動車、小汽車,不少接孩子的家長都互相認識了。
回到家,保姆已經做好飯,只等他吃。小奇的飯后時間基本被學校的作業、課外習題占據,“我沒有時間玩。”家務事他也不用做,衣服都由媽媽來洗。
學校活動家長“陪游”
學校每年都有春游和秋游,屆時,學校都會給家長發通知,詳細介紹安全事項。
每次和學校出游,總會有同學的家長志愿陪著,這總讓孩子們玩得不那么盡興。小奇的媽媽說,兒子的學校課外活動一般都配有一定的主題,不是單純去玩兒的,但孩子總是很知足,因為有時會聽說,有些學校根本沒有外出游玩的活動。
對小奇的生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現如今進入了精細化喂養的時代,父母對孩子的一切設計得很周密,吃什么穿什么,每天怎么安排。父母太能干,會把孩子變得無能和脆弱。
升旗儀式之時 多名學生癱倒
升旗儀式是中小學每周一的重要內容,整個升旗過程加上校領導講話時間,總共需要站立30分鐘。北京市多所公辦學校老師稱,這30分鐘的升旗儀式卻成了不少學生“難熬的時間”,頭暈、惡心、嘔吐、無法堅持站立的學生不在少數,足可以坐滿操場后的兩條長凳。要是學校組織大型集會,在操場站一兩個小時,更會頻繁出現學生不斷暈倒的現象。
此外,孩子的骨骼也越來越脆弱了,“骨折”這類多年前被視為全校大新聞的事情,在如今,成了學校里的家常便飯。
學習好體育差 難當“市三好”
天旭就讀于東城區和平里四小,今年即將升入初中。面臨升學考試,他最擔心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跳遠成績。因為該項成績不達標,依據“市三好生標準”,他無法從“準三好生”跨入“三好生”的行列。為此,天旭平時沒少練習,但進步總是不夠明顯,這讓他和他的家長分外著急。像天旭這樣學習成績好、體育不能達到“優秀”水平的學生不在少數。
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新出臺的市三好生標準,猶如一枚炸彈,在北京中小學中掀起巨大波瀾。根據新的市三好評選規定,市三好除了體育成績為良好外,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必須達到優秀水平。
演講比賽失利 好學生跳樓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副所長馬迎講述一個真實案例。
今年春天,北京某學校組織的演講比賽中,由于發揮失常,14歲的90后男孩小田(化名)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小田感到很沮喪,很長一段時間里,他被挫敗感困擾,覺得抬不起頭來。
在老師、同學、親友眼中,學習成績優異的小田一直是優秀生,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學校,他聽得最多的話就是贊賞和表揚,他充滿自信,覺得自己是不可能失敗的。演講比賽的失利成了小田走不出的陰影,比賽后的幾次考試,他的成績都不理想。后來,小田開始拒絕所有考試。因為欠缺疏導和溝通,小田心中的情緒無法釋放,最終,他以跳樓的方式拒絕看到人們眼中的失望。(王佳琳 王卡拉 魏銘言 韋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