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9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踏入夏季,又到蚊患高峰期。一項調查顯示,八成受訪孕婦會使用驅蚊產品,卻未為意大部分驅蚊產品中常見的化學成分“避蚊胺”(DEET)含有毒性。有婦產科醫生,指使用含高濃度避蚊胺的驅蚊產品或會引致畸胎,建議孕婦購買時注意產品的卷標及成分,并于使用前咨詢藥劑師意見。
港九藥房總商會早前進行“孕婦對個人護理產品及藥房認知市場調查”,訪問了251名孕婦或曾懷孕婦女。調查顯示,八成受訪者會在夏天使用驅蚊產品,但只有約一成半人會注意產品成分;又有近五成半孕婦使用含避蚊胺的蚊怕水后出現呼吸不暢順、皮膚痕癢、肌肉痛楚、心跳加速等情況。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引述外國多宗例子,指孕婦在懷孕時長期使用含避蚊胺的驅蚊劑,導致胎兒有先天性心臟病、尿道下裂、神經遲緩、肌肉張力減低、聽力受損等問題。他警告:“孕婦在懷孕的首十二周內,若每天都涂抹避蚊胺濃度達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驅蚊產品,就極有可能會誕下畸胎。”
理工大學應用生化學科技學系訪問學者余海虎表示,上月中進行的含避蚊胺的防蚊產品的毒性研究,利用含不同濃度避蚊胺的驅蚊產品,進行細胞毒性測試,結果反映產品的避蚊胺濃度愈高,其毒性愈高,對胎兒真皮纖維原細胞的破壞亦愈大。他說:“避蚊胺會引致細胞變形、抑制細胞生長及導致細胞死亡。”
原來,酒精及具黏性的物質,會加速避蚊胺的毒素滲入皮膚,港九藥房總商會副理事長許肇礎提醒市民,使用含避蚊胺驅蚊產品后,不宜再涂上防曬液;加上驅蚊膏會黏在皮膚表層,令避蚊胺更易滲入皮膚,故認為選用驅蚊水較佳。
注冊及執業藥劑師張德榮補充,市面上很多驅蚊產品均印有誤導性的圖片或字句,“有些產品標明是‘天然蘆薈防蚊液’,實際上亦含有避蚊胺。”他呼吁市民選擇驅蚊產品時,應留意卷標及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