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網聞”回放
最近,一篇聲稱“牛奶送人類進癌癥墳墓”的文章在網上大量轉發。該文章稱,奶牛靠打高劑量的激素產奶,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發現,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島素的生長因子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牛奶中的IGF-1易致癌;同時,牛奶還能導致骨質疏松以及增加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概率。
這個流言可信嗎?記者就此采訪了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師顧中一。
記者:“奶牛靠打激素產奶”說法真實嗎?若真有這回事兒,打的是什么激素?
顧中一:作為哺乳動物,奶牛在產下小牛后會分泌乳汁,所以不需要打激素,對奶牛人工授精從而不斷讓他們懷孕就是了。若真的打激素產奶的話,可能會給奶牛打的是生長激素。具體而言,一般是“重組牛生長激素(rbGH)”,奶牛的產奶量因此會大概增加百分之十幾。目前,這種激素美國使用得比較多,國內是禁用的。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均認為,使用了“重組牛生長激素”的牛奶是安全的。
記者:網上有人稱,IGF-1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致癌激素,但在自然產出的牛奶中含量較低。人們用激素催發母牛大量產奶后,牛奶中的IGF-1含量就增加了數倍至數十倍。IGF-1是什么?是否真能致癌?
顧中一:IGF-1全稱是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與癌癥確實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否“致癌”還有爭議。正常使用rbGH后的奶牛所產出的牛奶,IGF-1平均增加幅度很小。IGF-1在加熱、消化后也不具備生物學活性。因此,牛奶中的IGF-1對于人體不構成健康威脅。
記者:喝牛奶是否會導致骨質疏松?會增加各種慢性病的發病率嗎?
顧中一:理性判斷該不該吃某種食物、具體該吃多少,歸根結底在于成本收益分析。影響骨質疏松癥的因素很多,營養中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對骨質的影響最重要。營養學界一般建議每日鈣攝入量800mg。不食用乳制品、不吃鈣片的人,一般從飲食中也能獲得300mg,而喝牛奶能保證獲得更多的鈣。有大量研究證實,牛奶是補鈣的有效手段,對于骨質疏松的預防很有幫助。至于有些人說喝奶多的歐美人骨質疏松癥高發,可能是因為身材高大的人本來就容易骨折。同人種的研究證實,喝奶有助于降低骨折風險。此外,牛奶還有補充蛋白質、降低尿酸等諸多好處。
但是,我們應該提倡均衡飲食。長期過量攝入牛奶(750ml以上)可能導致飽和脂肪、鈣、蛋白質等物質攝入過多,減少對于神經系統的抗氧化作用,從而增加前列腺癌、帕金森病的風險。因此,美國膳食指南推薦,每天應喝3杯牛奶;哈佛大學對于牛奶的推薦量更少,只有1到2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日飲奶300g,有條件的可喝到500g。
記者:類似“牛奶致癌”的說法在2006年和2010年都曾大肆流傳過,這種流言為什么會再三流傳于網絡?
顧中一:有些流言本身也來自部分學者的觀點,加上危言聳聽的觀點更容易被傳播,自然流傳深遠。但是,科學觀點還是得相信主流科學界和權威機構。加上國外一些人群由于飲食習慣對于乳制品攝入過多(不少人每天有2升奶的攝入量),鈣、飽和脂肪、各種激素積少成多,自然會產生副作用,其中就包括促進前列腺癌,所以喝奶應適量。此外,“牛奶致癌”的觀點符合環保主義者、素食、食品安全不信任人群的心理預期。(記者 陳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