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二)關于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順利實施。2005年以來,國務院先后批準實施了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衛生部聯合編制的《2005—2006年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工程規劃》和《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規劃》。2005—2010年,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共完成投資1093億元(其中,中央投資610億元,地方和群眾投資483億元),新建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3萬處、分散式供水工程68萬處。2004年調查核定的3.23億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到2010年底累計解決了2.21億,超額完成規劃任務。為解決剩余和新增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的飲水問題,2009—2011年,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衛生部和環境保護部組織開展了新一輪農村飲水安全現狀調查評估,并在此基礎上聯合編制完成了《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正在付諸實施。
2.農村飲水安全狀況顯著改善。“十一五”期間,通過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建設、城鎮供水管網向農村延伸等方式,人口較少民族、水庫移民、華僑農場的飲水安全問題全部得到解決,砷病區、血吸蟲疫區等涉水重大病區的飲水安全問題全部得到解決,中重度氟病區的飲水安全問題基本得到解決,解決了4.5萬所農村學校1870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由40%提高到58%,供水質量和水平顯著提高。2011年,全國又解決了5560萬農村居民和838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
3.政府主導、農民參與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密切協作,共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建立了中央、地方和受益群眾共同負擔工程建設資金的投入方式。中央補助投資重點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各地因地制宜大力推進適度規模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設,積極推行用水戶全過程參與,有效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絕大多數省級政府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并列入政績考核內容。
4.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運行機制初步建立。在工程建設中,各地按照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的原則,明晰工程產權,落實工程管理主體,明確工程管理責任;按照補償成本、公平負擔的原則合理確定水價,強化水費計收。有關部門出臺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用電、用地和稅收優惠政策。初步測算,實行電價和稅收優惠政策后,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運行費用可平均降低13%—21%。
5.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水質監測不斷加強。堅持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加強江河湖庫等水源地保護與生態修復,積極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著力保障農村飲用水水源安全。加強水質衛生監測,目前全國農村飲用水衛生監測網絡已覆蓋所有省份。近年來,衛生部組織開展的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質衛生監測結果表明,水質合格率逐年穩步提高。實施農村集中式供水和學校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不斷提高衛生監督覆蓋率,配套完善工程水質凈化消毒設施,保障飲用水水質安全。
6.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發揮了良好效益。一是改善了農村環境衛生,提高了農民健康水平。農民飲用上了清潔衛生的自來水,減少了水性疾病傳播風險,節省了醫療費用。二是提高了供水保障能力,大量農村勞動力從以前找水、拉水、背水中解放出來,增加了生產性投入,提高了收入水平。三是改善了農民生活條件,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自來水到戶的地方,近一半的農戶購置了洗衣機、太陽能熱水器等家用電器,縮小了城鄉差距。四是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提高了黨和政府的威信。五是優先解決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的飲水困難,投資上給予重點支持,政策上給予傾斜照顧,促進了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