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5月,正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油畫展”吸引眾多參觀者,是次畫展共有300多幅畫作參展,均為近兩年的新作,分為“黨的光輝歷程油畫作品展”、“中國共產黨人英烈肖像作品展”和“各民族人民好寫生作品展”三個單元。圖為畫展描繪歷史偉人作品吸引參觀者。中新社發錢興強 攝
正在內地火爆的各類唱紅歌選秀節目中,《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東方紅》等歌曲時常響起。中共中央黨校學者蔡志強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歌中“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他為人民謀幸福”兩句唱詞恰是中共執政的兩大重要邏輯。前一句表明中共開國執政的第一步是建立讓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后一句則表明中共執政的出發點和歸宿在于不斷滿足人民對幸福新生活的期待。
核心未變理念轉型
任何一個政黨想要實現自身的政治目標,必須通過執掌政權。內地學界多數人認為,從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共執政理念的嬗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雖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讓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共執政理念中不變的核心,但在不同歷史時期卻有著不同的特點。”蔡志強指出。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改革開放,是中共對社會主義的艱難探索時期。這段時期中共從革命黨轉為執政黨,但在思想和實踐中仍主要以階級斗爭為綱“抓革命促生產”,執政方式延續了群眾運動的方式。
從1978年到2002年,中共執政理念和實踐發生深刻轉變。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中共從封閉狀態下管理國家和社會,逐漸走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和法治框架內領導政府和社會共同參與國家建設,執政方式也從人治色彩鮮明到依法執政。
從2002年至今,中共確定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在新的改革開放條件下,在社會轉型期、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被確立為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實現國家民族復興、為人民謀幸福成為中共執政的出發點。
“執政黨要有被罵的胸懷”
理念與實踐終有差距。建黨90年,執政62年,改革開放33年,中共改善民眾生活,保障人民福祉的價值中軸始終沒有偏移,但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確實也曾走過彎路,犯過“大躍進”、“文革”等錯誤,正是在總結執政正反兩方面經驗中,中共不斷改革和完善執政方式,提高執政水平,而未來也將面臨一系列挑戰。
“最大的挑戰來自中共自身。”蔡志強認為,“中國今天與過去不一樣了。中共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現在同時還要成為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是中華民族從實現解放到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原有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發生劇烈分化,“在今天,中國有年收入幾千萬上億的群體,也有年收入不到兩萬的低收入群體,中共施行的政策難以實現對所有群體的完全覆蓋。生產力不發達、社會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政策施行中會有一小部分人在一定階段無法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那些無法從政策中獲益的群體,就可能責罵中共。”
“馬克思主義政黨從誕生那一刻開始就在挨罵,執政黨要有被罵的胸懷。但是要認清被誰罵,為什么被罵。”蔡志強指出,在社會主體多元化的時代,中共要維護全國人民的合法利益,就必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和法治框架內權威有效地配給社會資源,更加注重公平,尤其要保障弱勢群體權利。
中共執政須避免兩極分化擴大
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度研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從今年2月專門舉辦省部級領導干部研討班,到寫入“十二五”規劃綱要,再到政治局專門開會研究,創新社會管理被中共決策層高頻率注重,正是因為社會管理已關系到政權穩固。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回首當年,中國國民黨也曾代表過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在后期它完全變成大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的工具。今天,中國社會多元主體也會對執政黨提出各種要求,強勢主體也可能占有更多的政策資源,中共要有權威配給資源的能力,服務和保障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避免兩極分化擴大,實現共同富裕。”
蔡志強指出,中國正在推進城鎮化進程,未來20年城鎮化比例要從現在的47%擴大到近80%,那就意味著將有大量的農村土地被城鎮化耗蝕,幾億農民將變為產業工人。“如果他們在城市找不到工作或者勞動所得只夠解決溫飽而沒有財產性收入,那么他們就還是無產階級。這對執政黨來說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中共十七大強調要讓企業有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讓人民有財產性收入。市場和社會也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否則,那些連生存都有困難的群體一定會藐視任何社會秩序。”
這也正是鄧小平曾經嚴正告誡之語:“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