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各位代表!
過去五年,“九五”計劃勝利完成,“十五”計劃開局良好。這五年,是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的五年;是國家面貌日新月異、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的五年;是我國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國際影響日益擴大的五年。本屆政府認真履行職責,為促進國家繁榮、增進人民福祉,作出了應有貢獻。
在過去五年的政府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面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大力推進改革開放,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積極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在豐富生動的實踐中,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驗。
五年來,我們的主要工作體會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正確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宏觀調控要著眼于保持經濟穩定較快增長,敏銳把握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增強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這幾年,面對國際經濟環境嚴峻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難局面,我們采取的最重要舉措,就是果斷地把宏觀調控的重點,從實行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治理通貨膨脹,轉為實行擴大內需的方針,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抑制通貨緊縮趨勢,并在實踐中適時完善政策措施,把握調控力度,確保取得成效。
堅持財政收支平衡和量入為出,是經濟工作應當遵循的重要原則。這幾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發行長期建設國債,是在特定情況下實行的特殊政策。我們始終堅持經常性預算不打赤字,建設性預算赤字不突破年初確定的規模。在銀行存款增加較多、物資供給充裕、物價持續負增長、利率水平較低的條件下,發行國債搞建設既可以利用閑置生產能力,拉動經濟增長,又可以減輕銀行利息負擔,也不會引發通貨膨脹,一舉多得。在長期建設國債資金使用中,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并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技術改造、科技教育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結合起來,注意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加強國債項目管理,防止重復建設和過度超前建設,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在擴大投資需求的同時,重視培育和擴大消費需求。主要是努力增加城鄉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1999年以來,三次提高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基本工資標準和離退休人員離退休金,實施年終一次性獎金制度,建立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制度。提高國有企業離退休人員的待遇。較大幅度地提高各類社會保障對象補助標準。采取多種措施增加農民收入。實施鼓勵消費的政策,努力形成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雙拉動。
這幾年宏觀調控的成功,還在于高度重視做好金融工作,堅持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既保持金融對經濟發展的必要支持,又防止盲目放松銀行信貸。銀行優先為國債項目提供配套貸款,支持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企業的流動資金和技術改造貸款需要。根據資金供求變化和經濟發展需要,1998年以來五次降低銀行存貸款利率。發展居民住房、助學等消費信貸,2002年末消費貸款余額達1.07萬億元。這些措施,對增加企業投資、擴大居民消費起到了重要作用。
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力地促進了經濟較快增長,培植和擴大了財源。同時,由于不斷完善財稅體制,加強稅收征管,中央財政實力顯著增強,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不斷加大。除稅收返還和體制性補助外,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總額由1997年的664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4025億元,五年共計12319億元,其中用于地方“兩個確?!焙汀暗捅!钡馁Y金1777億元,用于地方增加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1755億元。這對于擴大內需、推動地區協調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堅持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著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使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發展必須有新思路,有市場、有效益的速度,才是真正的、健康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出現階段性變化的新情況下,必須堅決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我們注意把各方面主要精力引導到調整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上來,努力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
我們堅持全面調整產業結構、地區結構和城鄉結構,著力抓好調整產業結構這個關鍵。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這是在加工工業生產能力過剩的情況下調整結構的必然選擇,既可以消除基礎設施的“瓶頸”制約,又可以帶動裝備制造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合理布局、質量第一。嚴格控制新上加工工業項目,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二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信息產業,積極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組織實施了1000多項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使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在短期內實現了產業化。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作用,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化服務體系。通過推進改革開放和加大投入,使我國信息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三是積極改造和提升傳統工業。采取國債貼息、改進技改項目審批等辦法,支持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五年全國共完成技術改造投資2.66萬億元,比前五年增長67%。一批大型企業走出了依靠自身力量提升技術水平、增強競爭能力的新路子。同時,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紡織行業為突破口,逐步擴大到煤炭、冶金、建材、石化、制糖等行業,關閉了一大批產品質量低劣、浪費資源、污染嚴重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淘汰了一大批落后設備、技術和工藝,壓縮了部分過剩生產能力。四是努力發展服務業。放寬市場準入,改善發展環境,推行現代經營方式和技術,使傳統服務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采取多種措施,積極支持和鼓勵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
提高產品質量是興國之道,也是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根本之策。我們通過采用國際標準,推廣先進技術,加強認證認可工作,強化質量管理,使各行各業產品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