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界經濟貿易發展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1、世界經濟步入持續低速復蘇期
目前來看,世界經濟總體仍呈復蘇態勢,盡管二次衰退可能性不大,但世界經濟下行風險有所增加,增長緩慢、復蘇乏力的態勢將持續較長時間。這是因為本輪經濟衰退不僅是簡單的周期性調整,而且在危機爆發過程中,世界經濟潛在的問題被逐一暴露,包括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經濟發展和增長模式之間的矛盾等。這種復合型的經濟衰退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可能超出預期,主要表現在:(1)發達國家個人和政府過度消費導致龐大的個人和主權債務,實行緊縮型財政和提高個人儲蓄都會影響消費增長,進而影響經濟復蘇。(2)金融領域去杠桿化還在持續,金融市場功能尚未完全恢復,難以實質性地推動實體經濟復蘇。(3)不少國家提出以新能源、環保等新興產業帶動新一輪經濟增長,但由于這些新技術尚處在起步階段,短期內難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十分有限。
2、就業困局拖累世界經濟復蘇
雖然全球經濟持續緩慢復蘇,但各國就業市場并未出現實質性好轉。據國際勞工組織估計,金融危機期間全球失業人數約為2.1億人,為有史以來最高。目前許多國家的失業率仍處歷史高位,美國9月失業率高達9.6%,預計全年為9.7%;截至7月,歐盟27國失業率已連續六個月維持在9.6%,歐元區失業率連續五個月維持在10%,全年失業率將超過10%;日本失業率從2月份的4.9%持續攀升到7月份的5.2%,全年失業率為5.1%。IMF預計,2011年發達國家失業率為8.2%,就業情況不會有大的改善。國際勞工組織估計,未來10年大約需要4.4億左右新的就業機會,才能解決危機所造成的失業問題。就業市場低迷不僅直接影響個人消費支出,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保護主義抬頭。解決就業問題成為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和全球經濟實現可持續復蘇的關鍵所在。
表2 2009-2011年發達經濟體失業率情況 單位:%
注:2010和2011年為預估值。
資料來源:IMF,《世界經濟展望》,2010年10月。
3、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存在潛在風險
金融危機爆發后,不少發達經濟體紛紛提出通過擴大出口促進經濟盡快復蘇。美國將擴大出口視為經濟危機之后“再工業化”經濟戰略的一部分,提出5年內出口翻一番的“出口倍增計劃”,并預計通過出口創造2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德國和日本等傳統外向型經濟為主的發達國家促出口的積極性更加高漲。在世界經濟衰退的背景下,發達經濟體實行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存在潛在的風險。第一,各國試圖擴大出口勢必導致國際市場競爭加劇,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增多,不利于世界經濟復蘇。第二,一直以來高度依賴出口的新興經濟體將受到強烈沖擊,經濟增速可能放緩。第三,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出口企業可能高度依賴補貼,導致效率低下和道德風險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