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專欄 1 深圳法人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穩步上升,資本補充機制仍有待完善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08年以來,中央密集推出一攬子經濟刺激方案,銀行信貸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各銀行資本充足水平逼近監管紅線。與此同時,2009年以來銀行監管部門又提高了銀行業的最低資本要求,將主要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標準分別提高至10%和7%。在滿足擴大自身發展和外部監管要求兩方面壓力下,深圳法人銀行采取多種方式補充資本,資本規模不斷擴大,資本充足率穩步上升。截至 2010年 6月末,深圳市 8家法人銀行(4家中資、4家外資)資本凈額共計 2158.6億元,分別比 2009年末、2008年末增加 447.7億元、831.3億元;平均資本充足率11.0%,分別比 2009年末、2008年末上升 0.6個、0.7個百分點;平均核心資本充足率8.5%,分別比 2009年末、2008年末上升 0.8點、1.1個百分點。
2008年以來,深圳法人銀行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式補充資本:一是上市銀行增發配股進行外源性融資。招商銀行完成 A+H股配股融資,一次性補充資本 215.7億元;深圳發展銀行向平安壽險定向增發 3.8億股,補充核心資本約 68.8億元。二是發行次級債券及混合資本債券。招商銀行通過發行次級債券募集資金 300億元;平安銀行通過發行次級債券募集資金 30億元;深圳發展銀行通過發行次級債券和混
合資本債券募集資金 95億。三是大股東注資。永亨銀行通過大股東注資增加注冊資本 5億元人民幣。華商銀行通過大股東注資增加注冊資本 5.4億元人民幣。四是通過內部積累,提高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上述資本補充方式雖為銀行募集了大量資金,但卻存在各自的短板。股權融資方式,若投資者不能得到滿意的紅利回報,上市銀行將面臨投資者用腳投票的市場風險;發行次級債券及混合資本債券方式面臨監管限制;大股東注資方式籌集資金有限,適用于貸款規模較小的外資銀行,對國內商業銀行的巨大資本需求則是杯水車薪。
完善資本補充機制已成為當前快速擴張的銀行業亟需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同時也是我國宏觀審慎監管和金融市場發展中的重要課題。銀行應進一步強化資本管理理念,建立完善資本管理體系。資本管理體系應統籌資產、負債、利潤、發展理念及業務創新等要素,實現資產、資本、核心資本的匹配增長。具體來說,應構建以留存收益補充核心資本的長效機制;提高次級債券、混合資本債券等金融產品的市場認可度,進一步細分次級債券、混合資本債券等金融產品的風險收益等級,建立多種類、多層次的資本補充產品體系;積極推動資產證券化等市場工具發展,部分消化銀行業不斷擴大的表內資產。另外,為提高資本充足率,在強調完善資本補充機制的同時也要重視加強資本約束,轉變過分依賴信貸業務擴張的經營模式,逐步擴大中間業務收入的占比水平,優化銀行盈利結構。
6.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業務邁上新臺階。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努力推進跨境人民幣業務。截至年末,累計辦理跨境人民幣業務 6802筆,金額 1179.9億元,上年末增長 60.2倍和 169.3倍,業務金額占全國的 20.3%,居全國第一。業務種類涵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等人民幣結算業務,以及相配套的跨境貿易融資(貸款)、賬戶融資(拆借)、購售、對外擔保、境外機構境內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等業務。參與試點的銀行 41家,企業 983家,分別比分別是 2009年末的 1.9倍和 25.9倍。深圳跨境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量占全市進出口量的比例,由年初的不到0.1%提高到了 3.8%。深圳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具體特點見專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