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2012年珠海市政府工作報告 (全文)

2012年02月13日16:23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 構建和諧 保稅物流園區 村容整潔 緊湊型城市 中職學校 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公信力 環境違法 飲用水水源地
  三、2012年工作部署

  今年是新一屆政府履職盡責、實現未來五年目標的起始之年,是全面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四年大發展”目標任務的決勝之年,也是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攻堅之年。當前國內外發展環境仍然較為復雜,我們要充分估計面臨形勢的嚴峻性,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的準備,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緊緊圍繞轉型升級這一核心任務,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好字當頭,好中求快,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質的轉變,保持經濟平穩快速持續增長。

  做好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及市第七次黨代會精神,注重深化改革開放,注重推進轉型升級,注重建設宜居城市,注重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5%,引進內資注冊資本金增長1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著力轉型升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堅持抓項目、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相結合,繼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經濟內生增長,壯大經濟規模,提升經濟質量和效益。

  一是緊抓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做好項目服務,強化項目保障,推進項目建設,掀起新一輪大建設熱潮,帶動產業發展上規模、上水平。促成碧辟化工PTA三期、中海油精細化工園、低地板電車、拱北口岸地區商業中心改造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協調推進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和南海天然氣陸上終端項目、十字門中央商務區一期工程、金山南方總部基地、航空產業園配套工程等重大項目。促進建成中航通用飛機珠海制造基地、佳能珠海遷建項目、路博潤潤滑油添加劑、華潤聚酯、三一海洋重工等重大項目。

  二是力促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圍繞龍頭項目發展上下游產業配套,延伸產業鏈條,推進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完善園區配套設施,進一步提升高欄化工、香洲辦公自動化設備及耗材、三灶生物醫藥、高新區軟件、井岸計算機及通信設備等5個省級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發展水平,培育工業總產值超過500億元的產業集群2-3個,壯大產業實力。突出抓好首批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的實施工作,打造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加快建設航空產業和軟件與集成電路設計產業2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和規模化發展。支持LED、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等高端產品在珠海的推廣應用,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和網絡購物等消費新業態。建設港口物流園區、臨空物流園區和保稅物流園區、斗門綜合物流基地,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建設國際商務休閑旅游度假區,發展城市觀光、歷史文化、游艇休閑、綠道健身、濱海溫泉、生態農業等特色旅游,繼續辦好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及通用航空展、游艇展、國際打印耗材展和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國際賽車節、沙灘音樂派對等重大活動,提升旅游業和會展業。培育海洋可再生能源技術、海洋食品加工、海洋保健品研發和海水淡化等新型海洋技術產業,加強海洋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發展海洋經濟。

  三是充分發揮投資拉動效應。今年市政府計劃投資保持增長,新建續建項目93項,其中重大基礎設施及民生工程占87.9%。支持金融改革創新,拓展融資渠道,鼓勵擴大民間投資。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加強國有企業董事會建設,發揮市屬國企投融資作用,保障重點項目資金需求。深化市、區財政體制改革,按照責權利統一的原則,進一步明晰事權,完善適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要求的公共財政體系。堅持開源節流,加強稅收征管,壯大財稅收入,服務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選資,優化整合全市招商隊伍、招商資源、招商策劃和招商活動,充分發揮產業園區招商引資的主體作用,開展現場招商、微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動,圍繞產業基地、產業集群發展引進大項目、好項目,重點引進戰略性、跨國、創新、港澳臺等資源,擴大招商成效,增強發展后勁。

  四是推動內需外貿協調發展。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運用綜合手段保障經濟平穩運行和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繼續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組織舉辦一系列大型珠貨展銷和文體旅游活動,提升城鄉消費和珠貨外銷規模。培育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支持外經貿企業搶抓訂單、擴大內銷,建立自主性國際營銷網絡。優化進口結構,擴大能源資源、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零部件進口。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推動經濟內生增長。

  (二)著力交通建設,加快完善城市交通網絡。

  堅持交通先行,繼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和完善城市路網,著力發展綠色公共交通,促進城市交通便捷順暢。

  一是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統籌投入,加強保障,建成、新建和籌備一批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增強城市交通承載力。年內建成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廣珠鐵路全線及疏港鐵路專用線、高欄港高速和機場高速、珠海大道珠海大橋至金灣互通立交段、廣珠西線高速南屏互通立交,開通金鳳路一期工程、三臺石路延長段的部分路段,緩解香洲主城區南北通行壓力。開工建設橫琴二橋、港珠澳大橋連接線、金琴高速翠屏段等工程,力爭啟動珠海大道西線改造和金灣互通立交項目。加快推進省道S365線井岸二橋至中心涌段、省道S272線白蕉高速路口至湖心路口市政二期段、明珠路和港昌路改造等項目建設。抓緊開展金海大橋、珠海市區至珠海機場城軌線、國道105上沖段改造工程、香海路、港珠澳大橋西延線等項目前期工作。

  二是發展綠色公共交通。科學規劃公交服務體系,優化公交線網布局,提高密度和覆蓋率。規劃建設西部地區公交換乘中心,完善廣珠城軌珠海段沿線各類交通的接駁,完成與全省公交“一卡通”對接。加大新能源汽車投放力度,轉換400輛綠色公交車,新建若干個加氣站。倡導綠色出行方式,建設主城區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進一步完善慢行交通系統。開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前期研究。

  三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路網結構,規劃建設一批停車場和行人過街設施,緩解道路交通供求矛盾。大力推進智能交通建設,優化交通組織,科學精細管控道路,加強交通管制和現場疏導工作,緩解道路施工期間交通擁堵狀況。加強車輛安全行駛監管,預防和懲處各類交通違法違規行為,維護道路交通運輸安全。

  (三)著力橫琴開發,推動橫琴新區發展大變化。

  堅持抓政策、推項目、促合作,進一步提升橫琴開發熱度。抓住橫琴實行更特殊政策的有利契機,最大程度地發揮橫琴開發政策效應,推動總部經濟、商務服務、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集聚發展,促進全市開發開放。組織實施《珠海經濟特區橫琴新區條例》,積極配合省出臺橫琴開發指導意見,加快推進國家批復優惠政策的細化、配套和實施工作。建設橫琴口岸綜合交通樞紐等基礎工程和環島監管監控設施,爭取早日封關運作。完善橫琴對外交通配套設施,暢通橫琴對外交通聯系。推進島內主要市政基礎設施和麗新星藝文創天地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確保環島東路、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首期工程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積極促進金融創新,推進橫琴國際金融服務中心合作項目。實施粵港澳合作項目,推進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設,配合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等項目按時保質完工。

  (四)著力東西互動,發揮城市組團功能和作用。

  堅持規劃引導,支持主體功能區發展壯大,促進東西互動協調發展,增強城市帶動集聚輻射能力。

  一是優化城市規劃體系。積極探索城市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新機制,統籌城市的規劃布局。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三規融合”,強化城鄉規劃的基礎性、先導性和統籌作用。按照核心城市、宜居城市的要求,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工作,評估和完善現有重要城鄉規劃,推進城鄉規劃全覆蓋,進一步完善城市規劃體系。加強城鄉規劃實施情況的執法監管,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

  二是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支持香洲區加快發展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建設區域服務中心。支持高新區科技創新海岸建設,集聚發展新興產業。推進保稅區二期土地開發,促進保稅區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支持萬山區創建國家級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加快建設海洋強區。加快開發西部中心城區,啟動核心區和起步區建設。支持高欄港區加快建設集裝箱、煤炭、礦石、天然氣以及裝備制造業配套碼頭等重大項目,確保10萬噸級航道投入運行,逐步完善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加快打造世界級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國家級清潔能源和石油化工基地以及珠江口出海門戶樞紐港。支持金灣區加快建設通用航空、生物醫藥、新能源三大產業基地和航空新城。支持斗門區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和生態旅游基地及宜居新城。

  三是促進“三農”發展。加強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年內開工改建46座危橋。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建設斗門生態農業園。依托現有優勢農業資源,發展無公害水產、園林花木等種養業,打造農業“專業特色鎮”、“特色品牌村”,培育名特優農業品牌,促進農民增收。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善農村垃圾、污水處理設施,重點打造一批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力度,提高圍內農田灌溉、排澇工程體系的能力,促進農業增產。推進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和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建設,加快完成斗門北部四小聯圍、小林聯圍、乾務赤坎大聯圍海堤加固達標工程。完善海島供水、用電、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海島生產生活條件,推進海島綜合開發利用。

  (五)著力綠色發展,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堅持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綜合開發利用資源,提高發展可持續性,加快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平衡的宜居城市。

  一是優化生態環境。實施《珠海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環保能力標準化建設,扎實做好全國環保模范城市復查迎檢工作。完善白蕉、富山污水處理廠及區域配套管網設施,推進橫琴、萬山海島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西部地區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完善東部地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保護性開發利用紅樹林、水松林、近岸灘涂等濕地資源,推進橫琴濱海濕地修復工程建設。啟動空氣可吸入顆粒物(PM2.5)監測,探索和開展空氣質量評價工作。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完善城市供水基礎設施,保障用水安全。整治前山河、黃楊河、白龍河流域和一批黑臭河涌,防治水體污染。推進全市綠道網、公園、綠化設施和生態景觀林帶建設,提高城市美譽度。

  二是提升城市品質。深入推進“凈暢寧美”行動,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繼續抓好清污、治亂、疏堵、消煙、除塵、降噪、糾違、增綠、添彩各環節工作,鞏固環境整治成果。重點加強城市衛生保潔和市容秩序管理,突出整治背街小巷、農貿市場、城鄉結合部的環境衛生和亂張貼、亂擺賣、亂停放、亂搭建等行為。加強違法建設的控制和拆除工作,整治和規范戶外廣告。逐步美化主城區臨街老舊建筑,改造一批老舊橫街小巷。落實城市管理主體責任,加強聯動執法和監督考核,加快“數字城管”建設,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信息化水平。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市民公德教育,引導市民自覺養成良好文明習慣。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等創建活動,扎實做好全國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迎檢工作。

  三是強化節能減排。編制實施低碳發展規劃,推動低碳城市建設。構建環境公眾參與機制,培育環保社團組織,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加大節能技改投入,積極推廣節能產品,著力研發和應用低碳技術。鼓勵產業廢物循環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規劃建設大型海上生態能源基地,加快推進重點輸變電工程建設。嚴格落實主管部門、企業和監管單位責任制,規范企業準入門檻,全面實施重點企業能源審計和減排考核工作。組織結構性減排,強化重點區域、重點項目排污整治。繼續加強燃煤電廠脫硫,全面推行脫硝。開辟節能減排新戰場,培育節能新商業模式,深入推進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和農村地區節能工作,開展工業產業綠色化和發展綠色建筑試點。加強節能減排監察執法,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

  四是高效利用土地。建立國土資源管理新格局。強化土地利用規劃的引領作用,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加大閑置土地、爛尾樓清理處置和土地儲備力度。探索盤活農村集體用地為工業園區配套生活服務設施的新舉措,促進工業園區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良性互動。建立工業園區節約集約用地評估考核體系,提升園區開發強度和承載能力。繼續推進“三舊”改造工作,探索舊村改造與保障房建設相結合的新方法,打造宜居社區范例。加強國土資源執法,嚴格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建立健全基本農田保護經濟補償制度。

  (六)著力深化合作,推進區域協同發展。

  堅持深化區域交流合作,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和互補性,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和帶動力。全面落實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推進對港澳服務業政策在我市先行先試。積極推動《粵澳協同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完成拱北口岸改擴建工程,推進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增加附屬功能項目建設,促進便捷通關。提升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水平,擴大珠臺交流合作。深入實施珠中江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基本公共服務、城鄉規劃和環境保護一體化規劃,完成《珠中江區域緊密合作規劃》和《珠中江城市空間協調發展規劃》編制工作,認真落實三地合作協議,擴大合作成果。深化珠港澳、珠中江在文化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體育旅游、應急管理、科技人才、資源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建優質生活圈。扎實做好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工作,加快完成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任務,抓好市內欠發達村、四川涼山、重慶巫山等對口幫扶工作。

  (七)著力創新驅動,增強城市發展支撐力。

  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一是促進科技創新。全面落實《珠海經濟特區科技創新促進條例》,進一步優化創新政策環境。支持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滿足重點領域的共性技術需求和公共服務需要。推進工業企業技術改造,重點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和項目,新增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深化產學研合作,擴大產學研聯盟,組織重大科技項目聯合攻關,在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成果。推動科技創新在現代農業、城市建設、生態環保、安全健康等領域的應用。支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上市融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深入推進質量強市建設。

  二是建設人才高地。全面落實“1+8”人才政策,實行高層次人才工作津貼、創業補貼、住房保障、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養老保險和特定醫療服務等措施,營造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實施優秀人才評選獎勵制度,組織開展珠海杰出人才獎和突出貢獻人才獎的評選工作,激發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示范效應。開辟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加大對創新創業基地及人才的財政支持力度,鼓勵高層次人才來我市從事項目研發、技術創新和自主創業。建設高檔公租房,改善高層次人才生活條件。推進港澳青年創業園、留學生創業園等引智項目建設,加強珠海高校人才智力資源綜合開發。發揮人力資源開發管理服務機構的作用,提升人才服務水平。

  三是打造“智慧城市”。統籌做好城市信息網絡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促進網絡資源共享和互聯互通。加快部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分區域、按步驟推進無線寬帶城市建設。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擴大生產、流通、服務、社會等領域的信息化應用面,以信息化、智能化助推城市化。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進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

  (八)著力改善民生,全面發展社會事業。

  堅持加大民生投入,今年全市財政預算安排近72億元,同比增長13.6%,繼續推進惠民生辦實事30項工程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數。

  一是促進充分就業。深入開展“雙百”工程,大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年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下,城鎮新增就業4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800人。著力解決困難群體就業問題,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等群體就業工作。全面完成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任務。加強勞動監察執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維護企業和勞動者合法權益。

  二是健全社會保障。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社會保險待遇水平,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的綜合性社會救助體系,加大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和基本生活、教育、住房、醫療為重點的社會救助力度,實現低保對象和困難群體救助全覆蓋。進一步提高低保標準,推進適度普惠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慈善、社會福利、婦女兒童和殘疾人事業。

  三是強化住房保障。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加快建設南屏“沁園”、金山花園三期、連灣三期等保障房項目,全面完成華僑農場危房改造。年內計劃投資3.2億元,建設保障性住房2800套,新開工1800套,竣工3300套,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發放住房貨幣補貼。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四是優先發展教育。促進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支持金灣、斗門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建成文園中學新校區,加快建設市十一中,并推動各區新建一批學校,新增義務教育學位2500多個。加快建設斗門區特殊學校、市職教基地,積極創建國家級示范性中職學校。加強幼兒園規范化建設,全面建成11所公辦屬性標準化鎮中心幼兒園,逐步增加具有公辦屬性的幼兒園數量,提高幼兒入讀比例。促進高等教育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高辦學水平。深入推進校安工程建設,抓好校園、校車安全等保障工作。

  五是繁榮文體事業。今年全市財政安排2.4億元用于加快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同比增長10.2%。加快推進“一院三館”和鎮(街)、村(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實施基層文化設施全覆蓋工程,新增公共文化設施面積6000平方米。抓好公共體育設施、組織、活動和服務四大網絡建設,完善市、區、鎮(街)、村(社區)四級公共體育設施,新增體育場地面積2.6萬平方米。打造一批文藝精品,推動公共文體設施和場所向社會免費開放,廣泛開展各類群眾性文體活動。加快建設珠海南方影視文化產業基地等龍頭項目,發展文化旅游、數字傳媒、創意設計、文化產品制造業,打造一批知名文化產業品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規范文化市場秩序。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化、網絡化建設全覆蓋。加強歷史人文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支持斗門鎮創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啟動我市創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工作。

  六是提升醫療服務。加快創建國家健康城市,進一步完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目標。加快建設市第二中醫院、市人民醫院北區、市平沙醫院(市第五人民醫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市傳染病病區,規劃建設市第三人民醫院。推進三灶、金鼎、井岸、斗門、唐家等5所衛生院升級改造,提升鎮(街)、社區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快推進醫療就診“一卡通”。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配套建設和評價考核機制,繼續探索公立醫院改革。加強醫療衛生監督執法,維護醫療服務市場秩序。

  七是加強社會管理。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社會組織發展扶持方式,建立社會組織扶持發展資金及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政府職能轉移制度,制訂政府職能轉移目錄與政府購買服務目錄。改革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對經濟類、公益服務類社會組織實行直接登記管理。加快建設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完善社會組織等級評估機制。加強和引導社會組織規范自律,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深入推進社區民主自治,增強群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能力。推進社區“六位一體”服務平臺建設,完善社區服務體系,提高社區服務水平。實施《關于建設人口均衡型社會的意見》,扎實做好人口計生服務工作,推進人口均衡型社會建設。加強綜治信訪維穩網絡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安全生產“一體系三平臺”,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執法專項行動,強化食品藥品監管,健全公共安全預警和應急管理工作機制。組織開展打擊欺行霸市、打擊制假售假、打擊商業賄賂和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監管體系的“三打兩建”行動。扎實推進統計、司法行政、雙擁、檔案、民族、宗教、外事、港澳、臺務、海防、打私、人防、科普、氣象、防震減災等各項工作。

  (九)著力提升效能,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堅持改進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優化政務環境,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滿意度,推進效能型機關、服務型政府建設。

  一是為民行政。注重深入基層和工作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密切聯系群眾。充分利用“市長信箱”、“政府熱線”、官方微博、網絡論壇等平臺,建立促進民意表達、匯聚民眾智慧、解決民生問題的“直通車”制度和機制,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實現政府工作與民意的良性互動。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提高政府運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二是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自覺接受人大的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社會的廣泛監督,認真辦好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修訂完善市政府工作規則,優化和規范行政運行機制,提高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水平。落實政府年度立法計劃,提高政府立法質量。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促進文明公正執法。深入開展社區普法工作,推進面向公民的普法教育。

  三是高效行政。加強市、區、鎮(街)三級聯動行政服務體系建設,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明確和落實權責分工,精簡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加強政府績效管理,完善政府部門責任白皮書制度,健全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機制,增強行政執行力。落實行政首長問責制和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加大行政問責力度。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強政府公務員隊伍建設,政府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履職盡責,在任務、矛盾、困難、風險和挑戰面前,勇于擔當、善于擔當,敢于面對矛盾、敢于解決問題,反對敷衍塞責、攬功諉過,反對只循陳規、不思新法,確保政令暢通、執行有力,樹立政府公信力和權威。建設“敬業實干、規范高效、團結協作”的機關文化,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堅持少開會、開短會、開有成效的會,堅持少發文、發短文、發有質量的文,堅持少講話、講短話、講管用的話,堅持多想事、真干事、干成事,努力營造心無旁騖、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四是廉潔行政。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必須以身作則,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要求,加強廉潔自律,推進廉政建設。深化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土地使用權出讓、建設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產權交易、資金使用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反腐倡廉工作。加大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工作力度,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監督作用,強化監察審計工作,堅決查處腐敗案件。厲行節約,勤儉辦事,嚴格控制行政性經費開支,繼續保持公務購車和用車經費、會議經費、公務接待費用、機關出國(境)費用、辦公經費預算零增長,降低行政成本。

  各位代表,我市的發展正處在一個繼往開來的重要歷史時期,崇高的使命激勵著我們,宏偉的目標鼓舞著我們,人民的期望鞭策著我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開拓進取,真抓實干,奮發有為,為建設更加美麗的城市、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斗!
   上一頁   1   2   3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