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下游:河道支流堵塞成了馬路
由婁子水而來的巨大洪峰,咆哮著沖向下游的龍寶峪、南韓繼、新街、瓦井等村莊,這些村莊沿著夾括河兩岸緊緊相鄰,也成為本次洪災最集中的重災片區之一,7名遇難者被發現于此。
繼續往下,奔騰的夾括河在韓村河鎮尤家墳村處潰堤,沿平原和樹林四散沖去,水流穿過鎮中主干道岳琉路,繼續向南而去,在東南章村村口,洪水反灌形成一個巨大的水坑。最終,在這個水坑里撈起了王建生等人的6具尸體。
夾括河西側南邊的瓦井村,通過一條支流與夾括河發生著關系。支流由北邊山溝而來,往南穿過瓦井村數千畝農田,匯往夾括河,是瓦井村與支流東岸龍寶峪村的主要排洪渠道。
分管農林水利的瓦井村村干部張明,在暴雨后的第二天,穿著及膝的雨靴,踏著淤泥查看了整條支流。引起他注意的是,在這條支流與夾括河交匯的地方,比上下游成災均要嚴重得多——道路東側幾個石材廠幾乎被連根拔起,西側的木材廠也幾乎完全被沖走,而他們村莊的150畝玉米也被泡壞。
張明查看后的發現是,在支流北邊,一個石材廠完全將其攔斷,以致大雨來時石材廠大部分被摧毀,水漫灌進東側的龍寶峪村和西側的玉米地;再往南,因為旱季無水,龍寶峪村的村民在支流中間種起了高桿玉米;在接近交匯口的地方,記者幾乎已經看不出這是一條排洪渠,而像是一條公路,又一座石材廠建在中間,也被完全沖毀。
沿著支流而來的洪水沖向夾括河,因力量太大而將對面的圍墻沖垮,直奔南韓繼村的綠茵小鎮而去,導致該小區被填滿了淤泥,并有一人溺亡。幾日前,記者前往查看該河段時,挖掘機正在將堆滿河道的廢石料挖往岸上,綠茵小鎮居民趙先生告訴記者:“去年就疏通過一回,但是你看下游那邊,短短一年時間就堆積起這么高了。”
“可以看出來,石材廠對于河道淤塞的作用有多大。”張明得到了答案。《法制日報》記者走訪了這一河段周邊的多個村莊,村民們大多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將矛頭指向夾括河兩岸密布的石材廠。
“有的將廢石料直接傾倒在河中,有的將廠房建在河岸上,除了支流,夾括河主道也在這些年變窄了非常多。”張明告訴記者,僅瓦井一村,石材廠就達50余家。
“有的有手續,有的沒手續。”瓦井村委會宣傳委員劉生告訴記者,鎮里幾年前就已經開始要求關停石材廠了,“石材不符合產業規劃,不管有手續沒手續,都要關停。”
但記者看到,僅在瓦井村村口往北200米左右的河段附近,就有一個“周口店地區石材園”,新民、信誠、泰和偉業等10余家石材廠密布其中。
資料顯示,房山北部山區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煤、石材等礦產資源,開采歷史悠久,是北京重要的建材和能源產地,一度支撐了房山的經濟發展。石材加工行業在當地是傳統工藝,自清朝以來就傳承下來。而房山區石材加工最初的發源地是大石窩鎮,近十多年來,夾括河流域也慢慢發展起來,最近三五年達到頂峰。
在周口店鎮政府,一名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石材廠的確從幾年前開始就一直在關停,但具體問題要等鎮領導來回答,由于領導下鄉去了,要過后通過書面答復記者。但截至發稿時,記者仍未收到答復。
僥幸麻痹思想致法律執行打折扣
8月1日上午,北京再次下起了大雨。《法制日報》記者坐上一輛出租車,表示要去房山災區后,司機面露難色:“下這么大雨,我還真有點不敢去那兒。”
但當記者告訴他說想去采訪河道淤塞問題時,司機一拍方向盤說:“好啊!沖你這個想法,我也一定把你送到位。跑了快20年,不知道跑了多少次十渡景區,每次我都感慨,這要是下大雨,肯定要出事——整條河都建滿了各種農家樂。”
正如司機所說,《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在整個房山區,河道被侵占現象極為普遍。據媒體報道,號稱百里畫廊的拒馬河畔,由南向北自一渡到十二渡,乃至河北境內的野三坡,平緩的河道邊布滿鱗次櫛比的農家樂、垂釣園。數十米寬的水面,被分割成一塊一塊。在七渡,一家名為“水上人家”的賓館筑起堤壩,將拒馬河水引流改道,形成景觀與垂釣園,而這家賓館最終也在洪水中損失慘重。
2010年,河北省涿州市水利局局長白景華就對媒體表示,拒馬河已基本喪失了行洪能力。一旦洪水來襲,千年古城涿州將成為一座“不設防的城市”。北京市房山區水務局水政科科長靳昕也向媒體表示,北京段拒馬河河道防洪標準,連一年一遇的標準可能都不到。
而對于河道被占用這一問題,官方并非沒有注意到。《法制日報》記者查閱夾括河流域多個鄉鎮資料發現,早在2005至2007年的防汛抗旱工作部署中,夾括河等河道淤塞問題就被列為洪澇的重大隱患。
韓村河鎮人民政府在2006年關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中稱:“我鎮現有部分行洪河道由于淤積、擠占設障等原因,河道行洪能力差,水位高,極易發生小水大災情況。”在防洪搶險預案中,夾括河被列為防控重點之一。
周口店鎮、琉璃河鎮等地在關于做好2006年防汛工作的通知中也稱:“小清河、夾括河多年未經治理,行洪能力大為減弱。”“現有行洪河道淤積、擠占、設障、取沙等原因,造成河道行洪能力差,水位高,防洪工程整體防御能力差,很難抵御標準內洪水。”
在房山區“十一五”規劃綱要主要任務分解表中,關于防洪系統建設,也有這樣的表述:“提高防洪標準和城鎮的排水能力,建立并完善防洪體系,完成河道清障,完成拒馬河、小清河、周口店河和夾括河綜合治理工程。”
而在各鄉鎮的防汛工作通知中,一句話被反復提及:“因最近幾年沒有發生大的洪水,僥幸心理、麻痹思想嚴重。”
“我們會結合這次洪災的慘痛教訓,按照一定年限的防洪標準,重新規劃設計河道的防洪體系。”北京市水務局副巡視員張世清近期表示。
房山區防汛抗旱指揮部亦發布公告稱:“我區河道管理保護范圍內建設阻水建筑物、構筑物,存放堆積物和種植林木均屬違法行為,凡在‘7·21’特大暴雨過后,河道范圍內已沖毀的建筑物、構筑物和存放堆積物不得恢復重建和再次存放,對于河道應急疏通清淤工程期間,任何單位與個人不得阻攔,否則將依法嚴懲。”
事實上,我國防洪法早已明確規定,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傾倒垃圾、渣土,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禁止在行洪河道內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和高稈作物。
但因為“僥幸心理、麻痹思想”存在,法律并未得到完整地執行。即便在本次暴雨過后,房山區大力推進的清淤工作中,記者仍看見了一些隱患:
在婁子水村,盡管夾括河、東河均已完成了清淤工作,但群眾反映強烈的河道“蓋子”仍未有被揭開的跡象,就連那些密集的橋梁,村干部也表示“拆起來有難度”。
而在瓦井村,夾括河主干道被清淤后,嚴重堵塞的支流卻仍然無人問津。張明為此專門向鎮里作了報告,希望能將支流也清理一下,暫時仍未收到回復。這名60歲的老干部再次給記者打來電話,希望能得到關注,“我只是想,在下一場暴雨來的時候,能夠讓村子逃過一劫”。(記者范傳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