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沈陽市人民政府市長陳海波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過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完成“五大任務”、實現“三大目標”,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圓滿完成了市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確定的各項任務,沈陽老工業基地振興取得了新成就。
——預計201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700億元,比上年增長11.0%,比2007年翻一番;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00億元,比上年增長22.8%,是2007年的2.8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798億元,比上年增長15.3%,是2007年的2.3倍;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715億元,比上年增長15.3%,是2007年的2.5倍;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6430元,比上年增長13.3%,是2007年的1.8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3260元,比上年增長14.5%,是2007年的1.9倍;
——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五年來始終保持在較低水平;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07年下降19.7%,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7.9%和15.3%,圓滿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各項節能減排任務。
過去五年,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堅持以增量調整經濟結構,以創新促進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項目建設取得較大進展。五年開工建設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34個,華晨寶馬新工廠、上通北盛(三期)等一批質量高、效益好的重大項目已經投產或正在建設,為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提供了強大支撐,我市企業“山多峰少”的現狀正在得到改變。
工業實力不斷增強。大力實施工業“五項工程”,加快裝備制造業三大聚集區和兩大配套區建設,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12850億元,是2007年的2.7倍,工業增加值實現3200億元,是2007年的2.3倍。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裝備、電子信息、現代建筑、農產品加工等5大產業實現千億產出,28個重點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實現6500億元,其中19個超百億元。華晨汽車、華晨寶馬、上通北盛、機床、沈化、北方重工、遠大、沈飛、沈煤、黎明航發、遼寧電力和東北電網等12家企業銷售收入超百億元,沈鼓20兆瓦電驅壓縮機、沈變百萬伏輸變電設備等66個產品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服務業發展全面提速。2012年服務業增加值實現2945億元,比2007年翻一番;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為54.0%,我市成為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城市。東北總部基地等重大服務業項目加快建設,32個重點服務業集聚區營業收入突破3000億元,其中7個超百億元。金廊建設加速推進,成為高端業態集聚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集中展示區。中街、太原街、長江街、興工街等商業街區服務功能不斷提升,華潤萬象城、恒隆廣場、龍之夢亞太城等一批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的大型城市綜合體投入運營。14家企業榮獲“中華老字號”稱號,五愛市場位居商品交易批發市場全國百強。東北區域金融中心初具規模,分行分公司以上金融機構已有118家。裝備制造業物流集中發展區、臨空現代物流港等物流園區和項目加快建設,全市營業收入超億元物流企業已有38家。制博會、農博會、汽博會、陶博會、手機博覽會等品牌展會知名度不斷擴大,我市成為中國十大影響力會展城市。華強文化產業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和平區成為首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0%。沈陽國際旅游節影響力不斷提升,2012年全市旅游總收入實現827億元,是2007年的2.5倍。房地產市場始終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縣域經濟快速發展。2012年一市三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73億元,是2007年的3.6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88億元,是2007年的6.2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設施農業、高效特色農業面積快速增長,重要農產品實現有效供給,糧食產量達到81億斤,實現“九連豐”。縣域工業不斷壯大,新民藥業、遼中鑄鍛造機加、法庫陶瓷、康平塑編等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縣城建設步伐加快,城鄉面貌變化明顯。縣域第一輪“三年倍增”計劃提前完成,新民、遼中進入全國縣域百強,法庫進入全省縣域第一集團。
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大力培育和發展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市成為國家四大航空制造業基地之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連續三年位居東北之首。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有序推進,產學研合作不斷加強,新增國家級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級質量檢測中心9個,有46個項目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際特種機床裝備城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泗水科技城成為首批國家級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完成1390億元,是2007年的2.7倍。
過去五年,城鄉面貌顯著變化,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堅持全域規劃、統籌發展,不斷加快城鄉建設步伐,2012年城建投資完成506億元,五年累計投資1983億元,年均增長18.5%。
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全面修編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行政區劃調整,東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空間格局基本形成。渾南新城建設日新月異,蒲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全面啟動,新城、新市鎮建設步伐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面推進。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東一環、東二環快速路一期工程竣工通車,三環高速路改擴建工程部分通車,四環快速路全線貫通,五年新建改造公路3125公里,新建大中型橋梁92座,地鐵1號線、2號線通車運營,地鐵9號線、10號線完成前期工作,桃仙國際機場T3航站樓主體結構封頂,沈陽南站建設和沈陽站、沈陽北站改造進展順利,沈本產業大道、沈彰開發大道、沈阜開發大道、沈撫二號公路建成通車,哈大高鐵開通運營,連接城鄉、輻射周邊、便捷快速的立體化綜合交通網絡正在形成。全運會40個體育場館新建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國際展覽中心、城市規劃展示館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使用。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竣工送水,西氣東輸工程向沈陽供氣,智能電網加快建設,城市運行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大力實施城鄉綠化,遼河、渾河、蒲河、棋盤山、臥龍湖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治理成效明顯。完成9家熱電廠及140余臺大型燃煤鍋爐脫硫改造,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330天左右。新建污水處理廠24座、垃圾填埋場12個,城市污水處理率和垃圾集中處理率分別達到85.5%和100%。全國環境建設樣板城創建工作扎實推進,9個涉農區縣(市)、開發區全部通過國家生態區縣驗收,生態市創建工作全面達標。
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構建以市級為主導、區級為主體、街道為基礎、社區為前沿的四級城管格局,推動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大力推進小街小巷和城中村、城邊村改造,實施街路景觀提升工程,加大拆違治亂力度,園林綠化檔次、環境衛生質量和市容景觀形象不斷提升。改善環衛作業裝備,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大幅提升。加大交通設施投入力度,新增更新公交車輛3700余臺。全面開展“數字沈陽”建設,市區兩級數字化城管平臺投入使用,城市管理的精細化、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
過去五年,改革開放全面推進,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努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不斷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全面啟動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優化金融生態、統籌城鄉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文化體制、行政管理體制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進展。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扎實推進,土地集中統一管理進一步加強,行政審批事項始終保持全國副省級城市最少。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經濟總量占全市比重為65.9%。
對外開放水平穩步提升。五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77億美元,26戶世界500強在我市新設立企業44家。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441億美元,年均增長13.4%。新批境外投資項目141個,協議投資額7億美元。沈陽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驗收,法國、德國總領事館開館,韓國周、東北亞論壇成為對外交往的重要平臺。加大對內招商力度,調入內資實現4652億元。
沈陽經濟區一體化建設步伐加快。8城市共同簽署了系列合作發展框架協議,沈撫同城化等區域合作扎實推進,沈、撫、鐵三市實現024電信區號共享,19個新城新市鎮建設步伐加快,中心城市聚集輻射作用進一步增強。
過去五年,和諧社會建設成效顯著,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五年累計民生投入1266億元,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
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扎實推進。加大就業、創業扶持力度,每年約有10萬名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困難家庭大學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實行困難群體就業援助,五年開發公益性崗位11000個,零就業家庭始終保持動態為零。全市企業普遍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合理調整初次分配,勞動關系更加和諧。全社會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逐年提高,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年人均補助標準大幅提升。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健全,低保標準五年翻了一番。加大市區兩級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日間照料站建設力度,全市養老機構新增床位1萬張。我市成為全國實施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先進市和全國殘疾人工作示范市。通過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方式,解決了20余萬戶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投入15億元,改造棄管住宅小區1502個。投入4億元,改造城市供水二次加壓泵站612處、供水管網355公里。投入9.4億元,解決了農村104.6萬人口飲水安全。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努力促進教育公平,提前兩年完成“雙高普九”任務,投資35.3億元,新建改造10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00所義務教育學校、216所農民工子女學校和5所萬人規模職業學校,我市成為國家裝備制造業職業教育試驗區。各項醫改工作全面推進,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緩解。投資24.1億元,實施7所市屬重點醫院改擴建和一市三縣中心醫院改造,就醫條件得到改善。大力推進市藝術中心、工業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加強文物遺跡修繕保護,廣泛開展藝術惠民工程,藝術精品創作屢獲大獎,我市連續四年成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改造123個老舊社區公共用房,便民服務條件得到改善。城鄉新建改造健身廣場108個,增設戶外健身器材4.1萬件,市民擁有了更多的健身設施和休閑空間。
社會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復率始終保持100%。五年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23件,發布實施政府規章36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工作格局不斷完善。新建改造68個公安派出所,加強治安防控管理體系建設,“平安沈陽”建設成效明顯,社會治安狀況持續好轉。信訪“沈陽模式”全國推廣,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食品藥品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全面推進,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持續提升。
國防動員、人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進一步加強,雙擁模范城創建實現“七連冠”。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發展,對口支援工作成效顯著。國家安全、保密、統計、審計、工商行政管理、參事、宗教、僑務、貿促、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氣象、防震減災、檔案、修志、文史、人口與計劃生育、紅十字會和慈善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所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這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一心、努力拼搏的結果。過去五年,勤勞智慧的沈陽人民用激情和汗水譜寫了和衷共濟、開拓奮進的新篇章。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駐沈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中、省直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沈陽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結構調整力度還不夠大,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二是中心城市建設步伐還不夠快,輻射帶動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一些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到位,保障改善民生任務依然繁重。對此,我們一定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