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二、世界經濟貿易發展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1.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不足
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失業潮仍未退卻,2012年全球失業人口超過2億,其中發達國家年輕人失業率和長期失業率均達到警戒水平。目前全球就業率僅60%,為二戰以來最低水平。發達國家的高失業率抑制居民收入增長,打壓消費能力和意愿,個人消費短期內難以再現危機前的繁榮景象。發達國家企業狀況雖比危機時期有較大好轉,但在經濟增長前景不明、風險較多的形勢下,擴大生產、增加雇傭的動力不足,投資需求增長潛力有限。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面臨自身結構性矛盾加劇和外部需求減少的雙重沖擊,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的壓力增大,增長率呈回調趨勢。信息技術、低碳技術等新興技術發展前景看好,但當前面臨成本和需求制約,尚難成為帶動整體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智能手機等信息通信產品帶動的消費潮、新能源帶動的投資潮都出現降溫跡象。
2.財政削債減赤進一步抑制經濟增長
在金融市場動蕩的倒逼之下,發達經濟體紛紛出臺增收節支的財政措施,政府債務占GDP比重上升速度有所放緩,呈觸頂回落之勢。據IMF統計,2012年七國集團政府債務占GDP比重為124.8%,比2011年提高4.7個百分點,增幅低于上年的5.2個百分點;預計2013年將降至123.9%。但總體來看,發達經濟體主權債務仍處于不可持續的高水平,恢復財政健康之路依然漫長,削赤減債將長期抑制經濟增長。美國啟動自動減支機制,將在10年內削減支出1.2萬億美元,其中2013財年內將減支854億美元,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這一機制將拖累2013年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歐元區政府債務占GDP比重超過90%,但在經濟衰退、社會矛盾上升的情況下,如何平衡好財政整固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關系是一個巨大挑戰。日本在政府負債率高居全球榜首的情況下,仍推出新的財政擴張措施,雖有利于提升短期經濟增長率,但可能增加長期財政風險,不利于經濟增長。
3.寬松貨幣政策潛藏風險
由于基準利率已接近甚至達到零,量化寬松成為發達經濟體降低市場融資成本、增加流動性的主要政策工具。2012年9月以來,美聯儲接連推出第三輪和第四輪量化寬松政策,日本央行提出將貨幣供應量擴大一倍,歐洲央行的政策取向也更加注重經濟增長。這些寬松貨幣政策在提振市場信心、保持金融市場穩定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造成市場扭曲,潛藏不少風險。最突出的是,發達經濟體非金融企業借貸迄今沒有明顯增長,表明增加的貨幣供應量很大一部分并未進入實體經濟,可能流向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和新興經濟體,造成新的經濟泡沫和失衡。2013年以來,國際資本流向逆轉,投資開始回流發達國家,美國、日本股市飆升,中國和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股市則呈現下跌趨勢。此外,盡管由于大宗商品市場供過于求,資金流入商品市場并未推高價格,但若全球經濟復蘇速度超過預期、寬松貨幣政策調整不夠及時,大量流動性可能推動商品價格攀升,增加全球通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