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記者 謝登科)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11日說,“十一五”期間我國將較大幅度增加農業綜合開發投入,著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積極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廖曉軍在全國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會議上介紹說,“十一五”期間的農業綜合開發有三大任務:
一是以加強改造中低產田和中型灌區節水改造為重點,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按流域或灌區統一規劃,集中連片開發,逐步提高投資建設標準,把中低產田建設成為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節水高效的高標準基本農田。
二是以扶持龍頭企業為重點,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支持競爭力、帶動力強的國家級及省級龍頭企業,特別是要加大對糧食主產區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的農產品加工轉化項目的扶持力度,努力延長糧食產業鏈條,增強對優質糧食基地的帶動作用,促進種糧農民增收。逐步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扶持力度。
三是推動農業科技進步,促進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以改革和創新科技推廣費使用管理為突破口,加大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力度,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加強種子、種苗建設,努力提高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水平與效益。
廖曉軍說,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農業綜合開發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繼續加大投入力度。特別是要切實落實地方財政配套資金;通過以獎代補、拍賣產權等形式,鼓勵和引導項目區農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對其直接受益的工程建設籌資投勞。改革和完善財政資金投入方式,繼續探索財政資金扶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方式方法,引導信貸資金和其他社會資金增加對農業綜合開發投入。
第二,完善開發機制。要大力推進投資參股經營試點,加強項目監管,形成“政府推動、市場化運作、龍頭企業帶動、農民組合”的運行機制。抓緊研究制定科學、合理、規范的資金績效評價指標和評價體系,建立有效的績效評價制度,促進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使用效益不斷提高。進一步探索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與其他支農資金統籌配置機制。
第三,強化監督管理。要完善管理機制,加強監督檢查工作。要重點抓好《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的貫徹執行工作。
第四,加強調查研究。要緊密結合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實際,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不斷解決農業綜合開發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特別是要緊緊圍繞農業綜合開發的“十一五”規劃,落實好農業綜合開發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的政策措施,不斷開創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新局面。(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