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12月11日電(譚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其中包括要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對此,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接受人民財經采訪時表示,改革、創新和結構的變化會成為我國明年經濟三大新增長點。
會議提出,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我國存在大量新的增長點,潛力巨大。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一是市場要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場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二是創新要實,推動全面創新,更多靠產業化的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創新必須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三是政策要寬,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政府要加快轉變職能,創造更好市場競爭環境,培育市場化的創新機制,在保護產權、維護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強化激勵機制、集聚優秀人才等方面積極作為。
潘建成認為,經濟新增長點主要會從三個大方面來:改革、創新和結構的變化。
一、以制度的變革推動增長,主要還是靠改革。新一輪改革紅利的釋放,對經濟增長將產生新的動力,這個動力也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因為改革也是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不停地去推動,所以其釋放的紅利也會持續很長時間,例如收入分配改革,會刺激消費帶動經濟。改革使資源配置的效率得到提升,單位投入能取得更多產出。
二、以創新推動增長。宏觀層面來看,國家也是要求加大對于創新的力度。微觀層面而言,三期疊加期這樣一個倒逼的機制,企業主動進行創新的壓力與動力也在增強。創新對于經濟增長的動力很大,同樣的資本和人口勞動的投入,經過創新后,其效率會增強。
創新還包括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這其中包括了傳統產業的升級和新新產業的開發,例如,旅游服務行業、環境保護產業、IT行業等。
三、結構變化創造經濟增長點。結構因素包括城鎮化、工業現代化、農業化往現代化和信息化發展等的結構調整。城鎮化發展相對滯后是我國過去的不足,卻是新常態下的新機遇。
“我國東西部發展處于不平衡的狀態,而現在中西部也逐漸發展起來了,這是一個再平衡的過程,使得相對落后的地區發揮了人工和資源的優勢,重新贏得了活力。” 潘建成補充道,這樣的梯度轉移也是一個結構變化,會推動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