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海淘這碗"飯"究竟怎么吃?

發布時間:2017-06-08 09:10:10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袁放
關鍵詞:微商,出口轉內銷,電商,順風車,黑市

海淘這碗'飯'究竟怎么吃?

弄虛作假。新華社發 徐駿作

信任的擊潰有時只需要一件小事。近日,網絡視頻曝光福建莆田商戶將假貨偽裝成海淘正品出售,讓網友憤怒不已。在這一造假鏈條中,部分快遞從業者為虎作倀,尤為引人關注。令人震驚的是,從生產到銷售,部分海淘造假已經成為產業一條龍。海淘造假何以如此猖獗?長此以往會給市場和消費者帶來怎樣的危害?未來,我們應該如何整肅市場秩序,重建消費者的信心?

法國的香水、美國的皮包、英國的風衣……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可以享用這些來自海外的高級商品甚至奢侈品。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隨時出國“買買買”,于是龐大的需求創造了龐大的市場,“海淘客”應運而生。

不管你住在中國的哪座城市,只要在互聯網上下單,就可以足不出戶買到遠在大洋彼岸的心儀的商品,“海淘”業的發展滿足了越來越多人淘洋貨的需求。然而,網上下單買到的真的就是從大洋彼岸寄出的貨品嗎?商品真的可以保證質量過關,品牌是正品嗎?

貼著洋貨標簽的仿品

最近,一段快遞公司與造假商家串通,為仿冒鞋編造物流路徑的視頻在網上流傳。福建莆田的一些鞋廠生產仿冒耐克、阿迪達斯和新百倫運動鞋后,由快遞公司“代收點”提供異地上線服務,并搭設虛假海外物流查詢網站,幫助廠商虛構海外發貨信息,掩蓋真實發貨地點。比如,原本從莆田發出的假鞋,在物流路徑上顯示的則是從美國或者中國香港發貨,使假貨搖身一變成為境外代購正品。

無獨有偶,2016年11月,大連機場海關人員在對一出境航班進行監管時,通過X光機圖像發現一名旅客的行李箱存在異常。經開箱查驗,發現標有某外國知名品牌標識的口紅755支、彩妝套盒13盒。在例行詢問中,該旅客聲稱這批化妝品購自某國內網站,但海關人員從其發票信息中發現發票價格僅為真品的20%。大連海關隨即聯系了相關品牌的知識產權權利人。通過鑒定,認定這批化妝品全部都是假貨。據了解,代購者通過這種方式先把商品帶出境,然后再用代購直郵的方式賣回到國內,以此來冒充是在日本購買的,其實就是在日本走過一圈的假貨。

這就是名副其實的貼著洋貨標簽的本土仿品。

中國俗話常說“眼見為實”,然而這些海淘仿品卻打破了人們對這一常識的認知。據了解,一些代購者為了獲取買家的信任,會同步直播自己在國外采購的過程。不過,據相關部門調查,目前存在大量所謂的“直播視頻”代理,他們為部分微商提供在國外采購的直播或視頻。

而我們用以判斷正品的專柜購物票據,也是可以偽造的。假票據可以通過網絡以10元至40元的低價購得,大量購買還有更高的優惠。據了解,去年5月,浙江省諸暨市一紙制品廠被查,查獲的假冒包裝及單據共涉及17個國際知名奢侈品牌,各類奢侈品包裝盒近萬個、包裝袋26萬多只,奢侈品專柜發票、銀聯刷屏POS機單據、專柜收銀條各1000多張。

觸目驚心的造假產業鏈

從地下工廠生產、電商平臺銷售,再到“黃牛”充當中介攬收發運,已經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灰色產業鏈。這里所說的“黃牛”,主要是指負責把假貨匯總后運輸出去的當地“代收點”。視頻中消費者查詢物流路徑信息的網站,就有它們自建或者與假貨的生產商和銷售商聯手共建的。它們有的本身就是長期從事跨境貿易的電商,所以在它們手里既有真貨,也有假貨,物流單號和物流路徑在真假貨之間的轉換也可以由它們掌控。

在這條灰色產業鏈中,一些快遞公司充當了不光彩的角色。為打消海淘者的疑慮,協助造假的快遞從業者甚至憑空造出海外貨物物流查詢網站,支持消費者隨時查看其實并不存在的“實時海外物流信息”,整個造假流程可謂是一氣呵成。

“網絡虛擬交易中,買賣雙方不能直接見面,往往通過交易信息來評判對方的信用。”沈陽城市學院互聯網應用學院院長李剛說,此前,網店的信用評級系統受到信息“黑市”、網上“刷單”等干擾,讓消費者無法評判。“快遞業偽造發貨地址和‘異地上線’服務的出現,無異于將信息造假從線上拓展到了線下,對消費者權益造成新的損害。”

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的快遞業務突破300億件大關。其中,電商包裹的占比達到70%以上。此次海淘造假丑聞中,快遞虛構信息讓假貨暢通無阻。在莆田部分電商城的快遞發貨區以及市場周邊的沿街店鋪,隨處都能看見這樣的異地上線業務。通過快遞信息的造假,使造假者也搭上了經營“順風車”。

誠信是最好的通行證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里有兩句名言“假作真時真亦假”“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以此來描繪中國當下海淘造假現象,相當精辟。

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從上游到下游串通一氣欺騙消費者的行為,不僅是對市場經濟秩序的極大破壞,更會影響整個海淘行業的健康發展。建立消費者對自己產品和品牌的信心需要一個漫長的周期,但是要摧毀它只需要一個瞬間。

跨境電商近兩年發展迅速,對監管和檢測都是新的考驗,普通消費者僅憑個人直覺難以判斷真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跨境電商行業從業者表示,許多國外品牌選擇中國的代工廠進行加工、生產,這些產品可能本來用于供給海外渠道,銷往海外后再通過跨境電商被國內消費者購買,這是一種比較正規的流通方式。但也有另外的可能性,一些產品因為質量低劣或品牌商需求變更等原因,不能出口到國際市場,商家為減少損失遂將貨物在國內銷售,并通過掌握的渠道資源,拿到從海外發貨的物流訂單,給內銷商品貼上來自海外的訂單信息,消費者很難辨識出商品的真實來源,這種“出口轉內銷”的情況也比較常見。

然而這個“出口轉內銷”的行為從一開始動機就錯了。不想著如何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反而想著如何欺騙和算計消費者,這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行為,最終算計掉的,是自己的品牌和信譽,是未來的發展前程。

造假的最終結果是誠信之失,而誠信是市場最好的通行證。

現在,中國政府已經在行動了。2016年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就明確提出,禁止實施刷單、刪差評等發布不實信用評價信息的行為,違者最高可罰款50萬元。

不過,對于一直致力于規范市場秩序的中國而言,這只是個開始。只有國家、企業和社會三者合力,樹立正確的盈利觀,把誠信放在首位,中國的商品才能真正不需要以這種“假冒”的方式被國人接受和認可,代表高品質的中國品牌才能真正樹立起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