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區功能疏解和人口疏解是解決“大城市病”的重要方式。分流中心城區高度集中的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加快向周邊新城以及城市群區域內傾斜,起到疏解和均等化作用,從而充分發揮大城市的擴散效應。
雖然旅游不能直接疏解人口,但旅游可以起到良好的人口疏解效應。
旅游業已成為北京重要的功能性產業,發展全域旅游,已經成為促進核心區人口疏解的新途徑新渠道。
一、發展全域旅游成為疏解核心區人口新實踐
對于城市核心區人口疏解,人們慣常思維是把人口永久性地遷出城區,但北京發展全域旅游實踐表明,京郊優質旅游產品加大供給和旅游公共服務改善之后,核心區居民在京郊旅居的規模顯著增大,時間顯著增長,對降低核心區常住人口密度可以起到積極作用。據調查,游客作為旅居居民,一般會在旅游城鎮生活1~30天,集中生活1~7天,雖然旅居居民對于個體來說是臨時的、不穩定的,但它對于客源地來說,游客會穩定在一定規模,從而發揮實質性的人口疏解效應。
二、發展全域旅游開啟北京鄉村旅居風向標
北京市鄉村擁有原始、原真、原生的旅游資源。京郊的鄉村具有自身獨特的民風民俗和因歷史積淀下來的民間藝術。京郊生態環境優良,平谷、密云、懷柔、延慶、門頭溝五個區以及房山昌平山區和淺山區,恰似一道天然的綠色屏障,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一批保護地點綴其間,山地氣候平均氣溫比市區低,豐富的植被使這里的空氣含氧量高于市區2~3倍,門頭溝30公里處的妙峰山被規劃為一個全新的“生態硅谷”。
近年來,北京實施“五十百千萬億”工程,構建以觀光旅游為基礎、休閑度假為主導、新型業態為特色的京郊旅游產品體系和京郊休閑體系,京郊旅游產品與業態更加豐富,品質更加優良。新型高質農旅產品不斷涌現,包括綠甜旅游基地、布拉格農場、國際鮮花港等。建設了古北口、爨底下村、靈水村等一批主題型旅居村鎮,京郊鄉村旅游住宿業態升級為鄉村生活、鄉村精品民宿客棧、鄉村度假莊園、研學旅行基地、鄉村民俗體驗館等新型住宿業態。培育了七彩創意文化園、奧林匹克水上公園等一批現代新興業態。建設了門頭溝京西國家古道系統、平谷桃花港灣系統、“騎步連環,休閑平谷”旅游休閑步道、雁棲湖13公里的環湖慢行系統等,形成了完整的京郊休閑體系。
據調查,京郊旅游動機中,62.71%的被調查者為自然風光,人文古跡為14.41%,民俗文化為5.93%,田園風光為12.71%,休閑健身4.24%。可以說,通過發展全域旅游,開啟北京市鄉村旅居時代,一些市民因旅游、季節性避暑和避霾、降低生活成本或轉換生活空間,而把京郊視為第二居所,京郊地區成為全市旅居的人口池。
三、五大生態涵養區成為首都市民休閑旅游的首選地
全域旅游對人口的疏解方式有三種:一是旅游直接疏解,即市民因為旅游而離開城區,實現城區人口的減少,這種效應主要表現在節假日或重大節事活動期間。據調查,京郊旅游出游率為:1~2周去一次的占6.78%,每個月去一次的占23.73%,2~3個月去一次的占30.51%,半年去一次的占20.34%,一年去一次的占18.64%。二是旅游就業疏解,鄉村景區、餐飲、購物、民宿的開發與經營吸引城區市民長期在京郊就業,京郊旅游已經成為北京旅游“雙創”的主戰場。三是旅居疏解,旅居就是依托目的地異地暫時居住或依托旅居車流動居住。京郊旅居生活成為北京市民的一種新型的生活方式,調查表明,60%以上的被調查者認同將京郊旅游轉變為京郊旅居,70%的被調查者愿意把京郊旅游變成旅居。
四、全域旅游對首都核心區人口疏解效應顯著
北京市旅游對核心區人口的疏解效應顯著,調查表明,2017年北京市民在京郊旅游超過3000萬人次,其中過夜游客1000萬人次。門頭溝、平谷、懷柔、密云、延慶等五大生態涵養區,成為首都市民休閑旅游的首選目的地,并且歷史性地實現了非景區旅游人數首次反超景點旅游人數,旅游的全域化水平不斷提高。
可以預見,隨著北京市全域旅游的持續推進,旅游業在促進首都核心區人口疏解中還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促進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