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17時47分,甘肅蘭州一人行道路面發生塌陷,路面大坑最寬處約3米,深約3米,一女子路過時不慎掉入坑中,據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生介紹,該女子肋骨兩處骨折,病情平穩(《新京報》11月12日)。而在不久前,10月7日,四川省達州市一處人行道路面塌陷,事故造成2人死亡,2人失蹤。盡管類似的事情一再發生,但它仍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城市路面通常建設在地質條件優越、地質情況穩定的地區,之所以產生突然塌陷,大多與人為因素有關,比如建筑施工造成的地質結構破壞、開采地下資源過度造成的地面塌陷,等等。因此,面對路面塌陷,事前預防比事后追責更重要,需要統籌應對。
所謂統籌應對,就是要在城市規劃和建設的時候,把可能發生的地面塌陷問題考慮進去。比如,路基沉降、排水管道破損和建筑施工不當是路面塌陷的常見原因,而這些問題在建設之初,完全可以作為施工安全的參考因素,要把可能發生的危險扼殺在萌芽狀態里。尤其是建筑施工不當的問題,在大城市中頗為常見,需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責任應對,針對的是環繞在路面塌陷問題周邊的“踢皮球”難題。不可否認的是,路面塌陷危害產生后,誰來負責、如何追責,在不少地方就是一筆糊涂賬,相關部門之間互相推卸責任,受害者維權無門,這種情形并不少見。對此,應當像其他安全事故的追責方法一樣,由政府部門牽頭,設置專門的責任機制,出了事情,誰來擔責,要弄清楚。
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在預防和整治路面塌陷方面,進行了創新性探索。比如,深圳市在2016年就發布了《深圳市地面坍塌事故應急預案(試行)》,把應對路面塌陷納入城市安全管理和應急機制中,這就從規則上確立了災害預防和整治的路徑,有助于在最大程度上減小災害造成的損失。不過,很多地方的相關機制還亟待建立,但愿類似“血的教訓”能喚起人們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