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孔令瑤) 《中國現代化報告2018:產業結構現代化研究》(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世界現代化指數反映世界131個國家、不同組國家和世界平均的現代化水平,包括世界第一次現代化指數(實現程度)、第二次現代化指數和綜合現代化指數(表5-1)。它體現世界現代化在經濟、社會、知識和環境等領域的綜合水平,它沒有包括政治等領域的現代化水平。
2015年世界現代化的總體水平
2015年參加評價的131個國家中(表5-2),進入第二次現代化的國家有26個,約占國家樣本數的20%;第一次現代化指數達到100的國家有47個,第一次現代化指數大于90小于100的國家有25個,已經完成和基本實現第一次現代化的國家有72個,約占國家樣本數的55%。
注:參加評價的國家為2000年人口超過100萬的131個國家。第一次現代化指數達到100,表示達到1960年工業化國家平均水平,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第一次現代化指數超過90但低于100,表示基本實現第一次現代化。
2015年根據第二次現代化指數分組,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初等發達和欠發達國家分別占國家樣本數的比例分別為15%、15%、27%和42%(表5-3)。
注:第二次現代化評價,2000年為按第一版模型評價,2010~2013年為按第二版模型評價,2014~2015年為按第三版模型評價(見技術注釋)。
2015年,發達國家全部進入第二次現代化,7個國家處于起步期,13個處于發展期;中等發達國家有6個進入第二次現代化,14個處于第一次現代化;初等發達國家全部處于第一次現代化;欠發達國家有52個處于第一次現代化,有3個處于傳統農業社會(表5-4)。
注:國家現代化的階段是根據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劃分。其中,傳統社會指傳統農業社會,F代表第一次現代化,S代表第二次現代化。國家水平分組方法:第二次現代化指數,發達國家超過80,中等發達國家低于80但高于世界平均值,初等發達國家低于世界平均值但高于欠發達國家,欠發達國家低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