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孔令瑤) 《中國現代化報告2018:產業結構現代化研究》(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內地地區現代化的前沿已經進入第二次現代化的發展期,地區現代化的前沿水平接近發達國家的底線,部分指標達到發達國家的底線。
2015年中國內地地區現代化的前沿水平
2015年,中國內地地區現代化的前沿已經進入第二次現代化的發展期,地區現代化的前沿水平接近發達國家的底線,部分指標達到發達國家的底線。例如,2015年北京處于第二次現代化的發展期,北京和上海的部分指標接近或達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水平(表5-28)。
注:意大利等5個國家人均GDP(PPP)的數據為人均GNI(PPP)的數值。指標單位見技術注釋。
2015年中國內地地區現代化的地區差距
2015年中國內地31個省級地區之間,第一次現代化指數的絕對差距約為19點,相對差距約為1.2;第二次現代化指數的絕對差距是56點,相對差距是3.2;綜合現代化指數的絕對差距是50,相對差距是2.6;第二次現代化指數的地區差距最大(表5-29)。
在2000~2015年期間,中國內地地區現代化的地區差距有所擴大。其中,第二次現代化指數的絕對差距擴大,相對差距縮小;綜合現代化指數的絕對差距擴大,相對差距縮小;但是,第一次現代化指數的地區差距縮小,因為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地區增加了(表5-29)。
2015年中國內地地區現代化的國際差距
2014年中國內地省級31個地區中,地區第一次現代化水平與已經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國家的最大差距約為19,平均差距為6;地區第二次現代化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最大差距是74,最小差距是18,平均差距是59;地區綜合現代化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最大差距是70,最小差距20,平均差距55(表5-30)。
在2000~2015年期間,中國內地地區現代化的國際差距有所縮小。其中,第一次現代化指數的平均差距從24減少到7,減少17點;第二次現代化指數的平均差距從69減少到59,減少10點;綜合現代化指數的平均差距從68減少到55,減少13點(表5-30)。
中國地區現代化的不平衡性
中國地區現代化的不平衡性是非常突出的,包括地區現代化進程的不同步(圖5-8)、地區現代化速度有快有慢、地區現代化水平差距比較大、地區現代化指標的表現差別比較大、地區現代化水平的地理分布不均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