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科學情懷的科技人才。人才培養要考慮價值觀、考慮終極追求的培養,除了普通的敬業精神,更需要奉獻精神,需要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這是科學追求的重要要素。例如:哥白尼堅持日心說,就是奉獻精神的一種體現;愛因斯坦曾講,照亮其道路,并且不斷地給予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百年科技強國建設是在特定人類歷史階段中的民族使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百年科技強國的科技人才,需要將新時期價值觀融于自己的科學追求中,如對人文關懷的追求,對探索“超自然存在”的陶醉,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信念,以及對人類進步和民族復興的使命感。這樣的使命感和價值感,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更有可能孕育偉大的創新。
有戰略思想的科技人才。百年科技強國建設是我國特定歷史階段的特殊使命,在人類進步史中將留下濃重的筆墨。近些年,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但較之某些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我們的創新多屬于“1—100”的“增量創新”,即在別人基礎上的創新。真正屬于自己的原始創新、顛覆性創新、引領未來某一新技術領域的“0—1”創新還是太少。面向百年科技強國的人才培養該怎樣為改變這種現狀做出努力?顯然,未來科學家應該具有引領、想象、創造未來社會需求的意愿和能力,尤其是需要有宏大格局的系統思維能力。即對超越于科技之外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多方面重大問題的系統性、大時空格局的判斷力、思考力和領悟力。百年科技強國建設中,需要大批擁有此能力并具有戰略思想的科學家專注在基礎研究領域——他們明白所專注的科技領域,在人類進步和民族復興的進程中具有什么樣的地位,以及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價值。他們能深刻理解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深刻把握人類歷史發展的脈絡,從人類進步和國家創新需求中定位科學問題,尋找開創性方向。
有原創能力的基礎科學人才。基礎科學研究人才面對系列重大科學問題,需要具備原始創新和超強的想象力,具備在感知現實的基礎上經過抽象與猜想,預測新事物,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原創能力有賴于原始型創新的生發,即個體在興趣、愛好、試錯、探索基礎上形成一個模糊的創意靈感,甚至有時還沒有到達創意靈感的程度,只是對未來的一個猜測和夢想。原創能力是和探索、反思、實驗、失敗等主體行為相伴隨的,是脆弱的、轉瞬即逝的,需要有寬松自由的環境保障其產生。
適應科技創新趨勢的科研人才。根據未來科技發展態勢,百年科技強國建設中,需要有能源技術、信息技術、生命科學技術、物質結構、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識本質等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人才。除了知識之外,能力更為重要。不管是科學探索還是技術創新,都需要以大膽的設想或想象為前提,從紛繁復雜表象中提取共性規律,基于現有知識或技術進行推理論證,從而創造新的知識或技術。因此,科研人才首先必須具備想象能力、抽象能力和邏輯演繹能力。由于學科交叉融合趨勢,科研人才的關聯力也至關重要。關聯力表現為在問題空間、物理或現實空間、虛擬空間、與他人交往的空間中感知關聯的能力。此外,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創新和知識更新速度呈指數級增長,終身教育和終身創新漸成趨勢。對于科研人才來說,更為重要的是具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高效學習的能力。未來科技創新,將是科研團隊借助科學儀器設備,聯絡交叉學科領域的專家共同推進。因此,未來科技人才需要有較強的協同合作精神和全球化網絡對接能力,跨文化共情能力,語言交流能力,乃至多學科背景和深厚功底的全方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