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結
不管怎么樣,20?世紀?80?年代深刻感覺到科學和社會應有的互動關系,并付諸實踐。雖然中央領導對科學有感情,但也受到了來自于整個社會的壓力。如果科技不能有效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壓力會一直很大。
盡管現在(2011?年)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但是中國經濟大體上?1/3?的動力靠出口。而出口完全靠勞動力,不是靠知識產權。但是現在這一情況已經有所改變,因此這幾年國家很明確地提出要調整經濟結構。而過去盲目發展造成的問題非常多,如資源、環境、污染等,這是“交了學費”的,因為在那個時候根本沒有力量去支持相關方面的基礎研究。比如,目前(2011?年)中國的汽車數量產量是世界第一,而這要消耗多少汽油、污染多少空氣?所以,根本是不可持續的。中國科學家很早就提出這個問題,但沒有用。現在這個問題逐漸凸顯出來:一方面,能源供給發生很嚴重的問題,50%?以上能源依靠進口;另一方面,很多依靠資源發展起來的企業由于創新不夠,開始面臨非常多的問題。
現在國家對于科技的需求和迫切性正在逐漸增加,因而開始強調科技體制改革。科技界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必須想辦法采取措施自己解決。科技界不僅要掌握科技的規律,還要掌握社會發展的規律,使科技的發展能夠與社會的發展適應、協調,從而才能促進科技自身的發展。
當前的科技發展沒有經費是不行的,而且經費需要的越來越多,這就越來越依賴社會。而社會能不能、愿不愿意支持科技發展呢?如果社會愿意支持,就必須有社會可看得見的成績才行。但是科學家又不能像不懂科學規律的一部分人那樣,不顧科技本身的發展規律,不搞清楚就急于求成。
顧問組是領導“973?計劃”的組織,要規劃“973?計劃”的發展方向、采取的戰略,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顧問組一定要提高站位和視角。絕不能僅僅從一個一個課題和項目的角度來看問題,而是要首先考慮上文已談到的問題:既要符合科技本身發展的規律,又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