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活動增加了冰川災害風險
冰川災害的危害程度與人類活動的強度相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即使在偏遠地區,放牧活動、基礎設施建設、道路交通、重大工程建設等都在發展,人類活動越來越接近冰川活動的影響區,鄰近冰川區的人類活動也在增強。
以我國西藏自治區為例,其冰川數量(21?863條)和面積(23?795.78?km2)居全國第一位。全區常住人口從?2000?年的?258?萬增加到?2018?年的?344?萬,而鄉村人口從?1980?年的?154.2?萬增加到?2017?年的?233?萬(國家統計局數據),這就增加了冰川災害的潛在危險。青藏高原上潰決風險較高的冰湖主要分布在藏東南一帶,但潰決危險較高的冰湖則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中段的吉隆、聶拉木和定日一帶,其原因是冰湖潰決造成的潛在社會損失與這一地區的人類活動更易受冰川影響有關。人類活動的增強,特別是一些居民集聚區和交通干線區與冰川災害頻發區重疊,增加了冰川災害的危險。
冰川災害的應對
近期的氣候變化使得冰川災害的風險增加,需要采取相應的科學對策。首先,需要通過詳細的資料收集和整理,厘清冰川災害的區域分布特征和發生規律;其次,加強冰川變化和冰川災害的監測研究,揭示災害的動力學過程和機理,評估冰川災害的風險;最后,應當采取積極的監測預警和防控措施。這些措施包括:
構建冰川災害綜合防控體系。在藏東南、喜馬拉雅山中段等冰川災害頻發區建立冰崩、冰湖潰決監測預警體系,完善災害預警預報、風險處置、防災減災、群測群防、應急救助和災后恢復重建等災害防治關鍵環節,形成冰川災害綜合風險管控體系。
提高對各類災害調控能力。針對冰崩、冰湖潰決、冰川泥石流等災害,開展系統的冰川災害風險調查評估,研發重大工程區和交通干線區的風險防控關鍵技術,制定川藏鐵路、川藏公路、中巴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線冰川災害風險防范預案。同時,在青藏高原國家重大工程的論證決策、勘察設計、項目實施全過程中,統籌考慮冰川災害影響,采取相應工程措施,提升工程冰川災害防范能力。
提高基礎設施建設防災抗災標準。尤其是在城鎮、重要交通干線和重大工程區域,要提高房屋、公路、鐵路、輸油管道、電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防災抗災標準。
根據第?5?次耦合模式比較計劃模擬結果,在未來溫室氣體中等排放情景(RCP4.5)下,相對于?1960—1990?年的基準值,青藏高原氣溫到?2050?年可能將上升3.2℃;而在全球溫室氣體高排放情景(RCP?8.5)下,升溫幅度將達?3.5℃;在溫室氣體中等排放和高排放背景下,到?2100?年青藏高原的升溫幅度可分別達?3.9℃和?6.9℃。隨著氣候變暖的持續,青藏高原上冰川的不穩定性增加,相應冰川災害的風險也將增大。
目前,我們對冰川災害的孕災環境、災害過程以及發生機理仍然認識不足,也缺乏有效的應急和防災手段。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中冰川變化及冰川災害是重要的科考內容之一。借助這一機會,開展冰川變化與冰川災害研究,揭示冰川變化和冰川災害的發生機理,提出科學應對方案,這不僅將產出面向科學前沿的冰川災害機理研究成果,也將服務于面向國家需求和地方發展的冰川災害監測預警。(作者:鄔光劍,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姚檀棟,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蘭州大學;王偉財,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趙華標,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楊威,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張國慶,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李生海,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余武生,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類延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胡文濤,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環境變化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