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霾”字,時常縈繞在人們心頭,徘徊不去。人們談論它,恐懼它,卻又難以徹底逃脫它的危害。2016年的“兩會”就從“霾”鎖京城中開始了,環境治理也再次成為熱點話題。我們都知道,中國在治理霧霾上已經做了很多,但要從根本上成功治理霧霾,讓人們重見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再也不用為“霾”所擾,又該怎么做?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民盟內蒙古區委主委董恒宇對此表示,霧霾并非不可根治,要解決它,需從多個側面多管齊下。
記者:董委員您好,霧霾可說是環境治理中的重點問題,關于它的成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汽車尾氣造成的;有人說是由于城郊化工廠排放廢氣;還有人說是因為內蒙古的風電偷走了風,導致北京出現了霧霾和沙塵天氣,那您認為霧霾的主要成因是什么呢?
董恒宇:霧霾等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化石燃料的過度消費。特別是能源結構的不合理,使煤炭等化石燃料在燃煤、機動車排放和工業污染等眾多因素中過度消費,這是霧霾形成的重要原因。煤煙中的超細顆粒是PM2.5的主要來源,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與空氣中其它污染物進行大氣化學反應,又是PM2.5驟升的主要原因。
至于你所說的內蒙古風電偷走風,才導致北京出現霧霾,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風速減弱的原因一方面是全球氣候變化對大氣環流產生影響,導致冷空氣活動減少,自然風速減弱,有利于霧霾天氣的生成。另一方面,高大的城市群發展會產生繞流阻力,也使得風速有所減弱。
但風電場在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研究顯示,大型風電場下風向風速減弱的影響經過約30到60公里的距離以后就可以恢復,并不會偷走北京的風。
記者:風電既然沒有促成霧霾的產生,那么它對霧霾的治理是否有積極作用呢?
董恒宇:當然有積極作用。風電作為清潔能源,可以減少污染物排放,對治霾有功無罪。風電作為可再生能源,開發的環境代價小,可大幅削減能源消費排放,已成為我國實施綠色低碳戰略的重要舉措。
記者:那么您認為要根治霧霾,該采取什么措施?
董恒宇:綠色發展是根治霧霾等環境危機的根本之道。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推進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促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著力培育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的綠色經濟體系,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選擇。具體該怎么做呢?就是要減少化石燃料的過度消費,采取綠色經濟的可再生能源。舉例來說,我國西部地區發展可再生能源潛力巨大,內蒙古2015年1-11月可再生能源(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量456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12.7%;發電裝機容量2912千瓦,占全部裝機的29.1%。內蒙古《清潔能源輸出基地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風電并網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600萬千瓦”,前景十分廣闊。
我國西部 “光強風多地廣”,充分利用豐富的風、光、熱資源,優先在荒漠和沙漠地區發展太陽能、風能產業,培育再生清潔能源產業,推動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潛力巨大,不止有利于生態環境,還可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領域。
記者:從董委員的回答中我們了解到,可再生清潔能源在治理霧霾中可說是至關重要。您作為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可否告訴我們,內蒙古在我國發展可再生清潔能源的領域中,發揮了什么作用呢?
董恒宇:在內蒙古戰略地位中,清潔能源基地和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具有引領作用,未來內蒙古要成為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和可再生清潔能源主力基地。內蒙古肩負著優化區域能源布局、減少碳排放、減輕污染物跨界傳輸和建設京津冀上游清潔帶等多重責任,在區域大氣污染協防和應對氣候變化中占據重要地位,實施綠色低碳戰略是勢在必行。
記者:內蒙古在發展可再生清潔能源方向上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您有哪些建議呢?
董恒宇:首先要構建能源互聯網,提高清潔能源外送能力。“一帶一路,電力先行”。基于西部能源稟賦優勢和國家政策傾斜,加快推進特高壓建設步伐,構建以“特高壓電網+智能電網+清潔能源”為特征的能源互聯網,提高電網接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內蒙古不僅要建成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還要建成可再生清潔能源主力基地。
其次是要優化能源布局,推動西部可再生能源經濟發展。在廣袤的西部荒漠、戈壁區建設可再生清潔能源主力基地,推動沙生生物產業發展,將西部綠色產業發展納入國家相關規劃,上升為國家長期發展戰略。
最后,要重點在200毫米降雨量以下地區發展太陽能和風能,而中東部相對濕潤區應減少此類項目,保護自然植被。“十三五”規劃應將內蒙古阿拉善納入蒙西大型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基地,支持建設對接蒙西和寧東特高壓電力在建通道。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發展大用戶直購電交易,發展風電就地供熱,鼓勵發展城市電力型的取暖方式,著力解決電力就地消納問題。
記者:我們都知道,內蒙古地理環境特殊,它遍布著草原、森林、濕地等生態環境系統,要實現綠色發展,離不開因地制宜的考量,對此您有什么建議呢?
董恒宇:我建議應該建立草原國家公園制度,出臺生態保護補償辦法。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服務人類生存的功能不可替代,也是建設生態屏障的基本保障。建議在內蒙古先行先試,建立草原國家公園制度,并構建國家公園管理者與當地農牧民利益共享模式。可出臺在生態保護補償辦法中將天然草原及自然保護區納入國家和地方生態補償范疇。在呼倫貝爾及大興安嶺建立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探索建立草原、森林、水資源等為重點的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充分發揮森林草原碳匯功能。資源能源富集地區應加快制定與國家承諾相對應的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力爭到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碳排放強度、森林蓄積量應與國家目標相匹配。
記者:今年是 “十三五” 開局之年, 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的“綠色發展”受到普遍關注,未來環保產業勢必迎來較佳發展機遇,您認為內蒙古該如何抓住這一機遇呢?
董恒宇:要壯大節能環保新興產業,需要加強科技支撐和政策扶持。節能環保產業是新常態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對內蒙古來說,必須落實“十三五”《循環經濟發展行動計劃》,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大城市礦產和餐廚廢物的資源化利用工作。通過開展商業模式創新,激活節能環保市場。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節能環保綜合服務體系。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籌資融資渠道,發展PPP融資模式,解決資金不足問題。
此外,還要加快建立大氣污染防治等環保科技專項基金工作步伐,實施節能減排降碳工程,支持研發“三廢”治理與資源化關鍵性技術,重點培育自主創新的節能環保龍頭企業,有力推進GDP的綠色化進程。(記者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