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中國女干部比例近40% 已有9位女性國家領導人 婦女就業比例45% -4月份CPI維持3%高位 央行或有后續緊縮政策 CPI向上趨勢難改 -第60屆世衛大會再度拒絕涉臺提案 國際衛生條例適用于中國全境 -交行A股開盤14.20元漲79.75% 海外投資者一周內從股市撤出$5億 -中石油獲世界最大汽田鉆探權 國企將成企業義務石油儲備主力 -基金私募將開閘 單筆不低于5000萬 銀行參與股指期貨將有章可循 -"十一五"我國將重點發展八大高技術產業 擴大民用飛機產業規模 -中國6省份爭奪第3個新特區名額 長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增14.6% -免費師范生辦法出臺 國家鼓勵終身從教 須回生源地執教十年以上 -中國將采取五項舉措提高企業職工工資
中國房地產業要有雙看得見的手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5 月 08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房地產價格往往以更高的速度上漲,這是世界許多國家的一種普遍現象。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購房成為投機行為,就會形成房地產泡沫,形成金融危機隱患,形成中低收入者住房難的社會問題。相對于其他產業,在房地產業,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是比較明顯的。從世界各國的情況看,政府從來是介入房地產業的,只是手段和力度不同而已。

以韓國為例,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韓國經濟復蘇,房地產業隨之繁榮,房價和房租同步上漲。2003年,韓國政府對房地產業采取了宏觀調控措施。其主要政策是:加大住宅建設的土地供給,增加住宅供應量;抑制投機性需求,針對性地提高房地產轉讓稅率,針對性地禁止住宅預售權轉讓;實施國民廉租房建設計劃,政府投資在10年內建設100萬套國民廉租房;完善全國房地產信息系統,使有關信息及時、透明,實現買賣雙方信息對稱,等等。在韓國政府采取這些措施后,2004年住宅價格開始下降,房租2003年即開始下降。

從新加坡的情況看,20世紀60年代初,新加坡成立了建屋發展局,專司建造公共組屋(相當于中國的經濟適用房),組屋現今已成為87%居民的住所。為實現“居者有其屋”,新加坡的政策是:實行強制性的公積金制度;組屋建設堅持小戶型、低房價原則;對購買自用房者實行稅收優惠。對10%的最困難群體,政府提供補貼或廉租房。政府有關的管理嚴格有效,避免了欺詐投機現象。

近代以來,工業化的過程同時成為城市化的進程,解決城市住房問題成為各國政府的一個基本職能。新加坡、韓國等國對這個問題解決得比較好,避免了南美國家、菲律賓等國出現的城市貧民窟現象,值得借鑒。住房是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解決這個問題是各國政府的基本職能,這種意識必須明確而自覺。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房價高企從本質上說是供給與需求落差過大所致,其根本解決有賴于住房的有效供給。與此同時,炒房套利是一種難以避免的普遍現象。炒房套利一旦形成投機狂潮,會造成房地產市場的大起大落,造成金融隱患,對國家的經濟平穩發展不利。在房地產業,政府的基本政策取向應是最大限度地縮小炒房套利的空間,要能“節制資本”,通過有效監管和針對性的稅收抑制過度的謀利沖動。政府政策必須要有前瞻性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防止大的馬鞍型起落。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對外資進入炒房的情況也要有警惕,予以有效的控制。

在政府通過補貼、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方式解決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時,其機構和人員的廉潔有效是基本前提,否則,政策再好也等于零,只會給舞弊欺詐者提供尋租空間。政府的土地轉讓必須經過公開公平的拍賣,政府的購租房優惠必須有嚴格的資格審定,否則,政府的“好處”會被資金擁有者侵占,落不到中低收入者頭上。當政府機構成為住房投資主體時,必須以中低收入者為對象。

固然,解決住房難的問題歸根到底還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改革與進步,例如逐步解決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等,但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是不可或缺的。(黃晴)

來源: 人民日報

相關文章:
互聯網淘金者日本軟銀 改下注中國房地產業
我國今年推進稅改 "稅劍"直指房地產業等8領域
外管局:房地產業等已成為外匯流入監管重點領域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 農業發展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