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農民工眼中“城里人”的標準:“具有穩定的工作”、“擁有城里的住房”和“擁有城市戶口”
調查發現,新生代農民工進城務工的前三個動機分別是:“可以掙更多的錢改善生活,擺脫貧困”、“出去鍛煉一下,長本事,然后回來自己干點事”和“出去見見世面”。
對于“農民工是否能成為城市人”,一半(50.7%)的受訪農民工認為“完全可能”,另有37%的農民工認為“有可能”。
但在問及“對自己身份的定位”時,41.7%的受調查者認為自己“不是城里人”,28%的受調查者表示“說不清楚”,只有7.1%的受調查者認為自己“是城里人”。
成為“城里人”的標準是什么?在新生代農民工眼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具有穩定的工作”、“擁有城里的住房”和“擁有城市戶口”。但是調查還發現,農民工雖然已習慣了城市生活,但往往還會遇到心理上的不認同與各種歧視。70%的新生代農民工認為,自己“與所在地城市居民地位上有差異”。
在工友之家總干事、新工人藝術團團長孫恒看來,“農民工”這個詞本身,就意味著身份不平等。“我看這個詞早晚會取消,我們應該被稱為新居民、新市民、新工人更合適。”
對近來出臺的農民工政策,孫恒和他身邊的工友都非常熟悉,也感覺農民工有希望變為真正的城里人了。“我們不要求馬上解決,但是能不能列出一個計劃,逐步地解決?給大家一個希望,才會有歸屬感。”
留城還是返鄉?新生代農民工意見不一
與孫恒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在“留城還是返鄉”的問題上,還沒有達成一致意見。調查發現,選擇“走一步看一步,視情況而定”的排在首位,為38.2%;選擇“希望長期居住在城市”和“取得城市戶口,成為城市居民”的共占27.5%;而選擇“賺夠了錢就回家鄉”和“盡快回家鄉”的共占23.2%。
在未來住房意向上,選擇“回老家建房”、“回老家的城里買房”和“在大城市攢錢買房”的人大約各占1/3。
在問及“是否想過跟城里人結婚”時,近一半(48.9%)的新生代農民工表示沒想過,只有28.2%的受訪者考慮過這個問題,還有22.8%的農民工表示“說不清”。
盡管許多城市已降低了農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入學門檻,但調查發現,在有子女的農民工當中,留守在老家的孩子仍非常普遍(75.8%)。參與調查的專家認為,這一方面與新生代農民工選擇的生活方式有關,另一方面也表明城市整體環境對于農民工的社會排斥并沒有明顯改善。
唐杰表示,新生代農民工及其子女的城市化問題,應當得到更多重視。當前的一系列政策調整,戶籍改革是核心。我們建議有條件的城市在戶籍政策調整時,可以考慮實行“二代優先”,即對那些達到居住年限和就業要求的外來人口,允許其子女先在城市落戶,而父母遵循現有落戶政策。這不僅能體現社會公平,而且有望破解當前城市流動人口管理的一系列難題,提高城市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理性流動和定居。 本報記者 黃沖 李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