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銀川市某煙酒超市售貨員正在擺放一瓶售價為2180元的豪華包裝酒。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新華網北京2月15日電 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宣部、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環保總局15日發出通知,強調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反對商品過度包裝。
春節將至,部分地方生產廠商、銷售商家為賺取更多利潤,在包裝上大做文章,導致過度包裝泛濫,主要表現為包裝層次過多、材料過當;結構設計過當、包裝功能過剩;表面裝潢過度、包裝成本過高等。這種現象,既不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也不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遏制。
通知提出,要貫徹國務院領導“提倡節約,重視環保,反對商品過度包裝”的批示精神,加大力度遏制商品過度包裝。充分認識反對過度包裝、樹立節約型消費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廣泛深入地開展反對過度包裝的宣傳,營造有利于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
通知指出,各地發展改革委、經貿委(經委)要會同有關單位在全社會倡導綠色消費。企業要加快節能綠色產品的研發,并引導商品生產與流通企業在科學定價、合理營銷、適度包裝方面通力合作。各地發展改革委、經貿委(經委)要起草、印制有關反對商品過度包裝的宣傳品,并盡快發到本地廣大商家和消費者手中。
2月9日,北京一家商店的店員正在整理包裝商品。新華社記者 張燕輝 攝
通知指出,要抓緊研究遏制商品過度包裝的長效機制。建立和完善遏制商品過度包裝的法律法規,加快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立法進程。加快制定和完善有關包裝物生產和使用標準。抓緊制定遏制過度包裝的管理辦法、包裝物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等,對包裝的設計、回收、再利用等問題提出明確要求,切實加強對包裝物及其回收利用的管理,強化對過度包裝的處罰條款。發揮價格杠桿和稅收調節作用,研究制定遏制商品過度包裝的價格政策和稅收政策。
通知強調,當前,各地工商、質檢部門和價格主管部門要依據各自職能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利用商品過度包裝進行虛假宣傳、銷售價實不符和假冒偽劣商品、違法搭售其他商品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并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利用過度包裝進行銷售欺詐的行為進行舉報。
2月9日,市民從北京一家商店內擺放的商品旁走過。時下,賀歲禮品過度包裝浪費嚴重,應當引起重視。新華社記者 張燕輝 攝
國家發改委:醞釀立法嚴管
春節臨近,禮品過度包裝現象再度回潮。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14日表示,發展改革委正按照清潔生產促進法的要求,研究制定包裝物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同時,在起草的循環經濟法中,對包裝物的設計、材料選用、回收利用、標準制定等提出要求,從法律層面解決過度包裝問題。
這位負責人說,按照國際一般規定,包裝成本不應超過產品出廠價格的15%,超過15%就屬于“過度包裝”。而現在一些產品,包裝成本已超出30%。
這位負責人指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制定規范商品價格的暫行規定,對搭售物品占整個商品價格的比例嚴格限定;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查處利用商品過度包裝進行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
商務部:規范包裝標準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15日表示,2007年,商務部擬針對商品過度包裝問題采取如下措施:
推進相關標準和規范建設,對商品包裝提供指導。
針對當前表現突出的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等行業的過度包裝問題,組織協調相關部門,推動制定相關商品的包裝標準。同時,積極推動制定商品包裝通則,為企業產品包裝進行規范和引導。
開展“零售業節能行動”。2007年,商務部將組織開展“零售業節能行動”,把抑制商品過度包裝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發揮流通環節對生產和消費的引導作用,倡導零售企業銷售“適度包裝商品”,引導生產企業實行“綠色包裝”。
質檢總局:啟動準入制度
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負責人15日表示,過度包裝影響對食品本身質量的鑒別,有的甚至影響人體健康,今年要加大對食品過度包裝的查處力度。
這位負責人明確表示,消費者不易發現過度包裝食品的腐敗變質情況,一些劣質食品利用各種花樣的包裝來欺騙消費者。有些食品在包裝內還附加玩具等產品,這些產品往往與食品直接接觸,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食品質量安全。
質檢總局將加大對食品過度包裝的查處力度。繼去年啟動了食品用塑料包裝的市場準入制度后,今年將全面啟動各種食品包裝產品的市場準入制度,嚴格審查,對不符合規定的食品及食品用包裝產品堅決不發放生產許可證。
工商總局:解決消費糾紛
國家工商總局有關負責人15日說,針對目前市場上存在的商品過度包裝問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將嚴查利用過度包裝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
這位負責人談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節日市場檢查過程中發現,市場上銷售的商品過度包裝問題確實比較突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將結合節日市場監管,繼續加大對商品過度包裝行為的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打擊質價不符、虛假宣傳以及利用過度包裝銷售劣質商品,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認真受理和處理消費者關于過度包裝問題的申訴舉報,及時解決消費糾紛。
同時,進一步加強科學消費教育,引導消費者自覺抵制過度包裝商品,共建節約型社會。 (記者劉錚雷敏姜雪麗孫玉波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