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6日電 10月26日,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近年來中國城鄉空巢老人數量增長迅速,很多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超50%。中國各地養老服務參差不齊,喜憂參半,空巢老人問題已不僅僅是個人問題,而成為整個中國亟待破解的社會命題。
“三化”社會趨勢加強引發系列社會問題 中央積極應對
在近日召開的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部署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主任回良玉將老齡問題提升到了“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回良玉指出,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來自民政部和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等部門的消息稱,近10年來,中國老年人口增長5000萬,現正以年均近1000萬人的增幅“跑步前進”,到本世紀中葉,老年人口將發展到三四個人中就有1個,且高齡化、空巢化現象日益嚴重。
調查顯示,近年來中國城鄉空巢老人數量增長迅速,很多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超過50%,與日本等嚴重老齡化國家比重相當,這一現象亟待引起重視。”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傳書表示。
此前,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劉紅塵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接近1.6億,正朝著高齡化、空巢化、失能化轉變。中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比較嚴峻,老年人口規模較大,人口老齡化增速較快,此外還存在著“未富先老”、“空巢老人”等現象。因此,人口老齡化在養老保障、醫療保障、養老服務等方面向我們提出了挑戰:
首先,養老保障壓力大。據權威部門統計,1998年在職職工與退休人員的供養比是13:1,而到2003年,這個比例已經變成3:1。預計到2020年領取養老金的退休者將超過1億人,供養比例將達到2.5:1。
其次,醫療保障壓力大。老年群體是醫療衛生資源的重要消費對象。衛生部曾經有過統計,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倍,傷殘率是全部人口傷殘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衛生資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衛生資源的1倍。
再者,養老服務市場供給缺口大。全國幾次較大規模調查的數據表明,中國約有3250萬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長期護理。相關調查還表明,我國老齡人入住養老機構的需求正逐步提高。但是目前專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設施嚴重不足,服務項目和服務內容不全,服務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老齡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是“短線”之中的“短線”。僅以養老床位測算,按照國際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進入機構養老標準,我國至少需要800多萬張床位,而現在只有約250萬張,缺口達550多萬張。
此外,老年人問題還將涉及到其他社會關系:老年人自身、老年人的親屬以及社會所有人。因此,老年人問題已不僅僅是個人問題,而成為整個中國亟待破解的社會命題。
社會發展“制造”眾多空巢老人 情感訴求成首難
《法制晚報》消息稱,來自民政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目前情況看,“空巢家庭”正在逐漸增多,許多老年人都存在苦悶、孤獨、郁抑、煩躁、多疑等情緒,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幻覺和厭世的想法。他從自身的工作實踐中感受到,老年人的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障礙正日益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
重陽節至,對空巢老人來說,最好的節日禮物莫過于兒孫一個報平安的電話。《廣州日報》一則報道說,今年剛做完80歲大壽的張奶奶是個“電話迷”:電話鈴聲一響,她必然搶著去接;偶爾被老伴或大女兒接到了,她就會在旁邊急切地問“誰打來的”。張奶奶家住湖北省荊州市,膝下有十幾個兒孫輩,最近的在身邊、最遠的在美國。每當聽到兩歲的重孫在電話里奶聲奶氣地叫“太奶奶”,或是在美國留學的孫女講些新鮮事,她就笑得合不攏嘴。一邊心疼孩子的電話費,卻又舍不得放下聽筒。“只要他們個個都好,我比什么都高興。”張奶奶說,只是“常常記掛孩子們”。
和張奶奶一樣,多位“空巢”老人都有同感,最盼望能常接到兒孫們的電話,“他們沒主動打電話來,我也不敢輕易打過去,怕他們工作忙分了心。”
《半月談》雜志曾以“空巢老人情感孤寂再婚阻力大成自殺率最高群體”為題對空巢老人的情感問題進行過報道。報道稱,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統計,城市老年人中感覺幸福和比較幸福的只占56.9%,農村老年人的這個比例僅為33.1%。中國5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自殺人數超過10萬,成為中國自殺率最高的一個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