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昨天,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3》,稱我國流動人口已達到2.36億,每六人中就有一個是流動人口。國家衛生計生委流動人口司司長王謙介紹,目前流動人口平均年齡約28歲,超過一半的勞動年齡流動人口是80后。越來越多的新生代流動人口來到城市,不僅為了打工掙錢,超7成人希望落戶城市,在城市謀求發展,并融入這個城市。
流動方式
個體勞動力變家庭化遷移
調查顯示,超六成的已婚新生代流動人口與全部核心家庭成員在流入地共同居住。
這些80后的年輕人,選擇的流動方式正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進入城市不僅是為了掙錢,對未來發展有更多新期待;流動方式由個體勞動力流動向家庭化遷移轉變;流動形態由“鐘擺式”向在城市穩定生活、穩定工作轉變。超過六成的80后流動人口,最近3年沒換過工作。
《報告》分析,家庭化遷移使流動人口在流入地更容易產生歸屬感,有利于增強其幸福感。《報告》建議,政府部門制定流動人口相關的政策要適應家庭化流動趨勢,滿足流動人口家庭而非個人的需求。
工資收入
4月平均收入3287.8元
國家衛生計生委調查顯示,今年4月就業流動人口的平均工資收入為3287.8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9%。流動人口主要就業于私營部門或從事個體經營,就業集中在制造業等五大行業。
制造業一直是吸納流動人口就業最主要的行業,但近兩年流動人口在制造業從業比例連續下降。2013年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制造業從業人員比例為33.3%,較2011年下降4.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就業比例出現上升趨勢,2013年在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行業就業的比例分別為20.1%和11.3%,比2011年分別上升2個百分點和1.4個百分點。
婚育狀況
已婚育齡婦女1/4“流動”
流動人口一直是衛生和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的弱勢人群。國家衛生計生委推算,2012年流動已婚育齡婦女約6307萬人,占全國已婚育齡婦女的近1/4。流動人口家庭上一年出生的孩子數量約占全國同期出生數量的1/3,已孕婦女選擇在現居住地分娩的比例已接近70%。
王謙說,在孕產期保健、兒童健康管理、預防接種等方面,流動孕產婦和兒童是衛生計生部門應關注的重點人群。同時,新生代流動人口婚前同居、婚前懷孕、生殖健康問題比較突出,這些對流動人口衛生計生服務管理是挑戰。
■ 焦點
流動人口不是“超生大軍”
近年來,曾有大城市為控制人口增長,對流動人口的升學、就業、購房等,出臺諸多限制政策。還有人認為,現在各地計劃生育政策只限制本地城市戶籍居民,流動人口可以隨意“超生”,缺乏監管;而且,多生的孩子,還要占用城市的各種公共資源。昨天,國家衛生計生委流動人口司司長王謙明確表示,流動人口家庭的生育率與總人口平均生育率相差無幾,他們不是所謂的“超生大軍”。
為什么大家感覺流動人口的生育率會高?王謙表示,這里有兩個原因:一是流動人口確實是從農村流動到城市來得多,農村的生育率原本就比城市要高一些;二是當地計劃生育管理比較嚴格,生育率比較低,于是這種反差愈發讓人感覺外地人生得更多,特別是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
王謙稱,現在的流動人口絕不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視小品中“超生游擊隊”的形象,“這個觀念已經過了20多年了,我們對流動人口的印象應該有所改變了”,王謙說,我國流動人口早已不是簡單的“農民工”概念,這個龐大的群體,越來越多元化,素質也越來越高,生育意愿和實際生育率則明顯下降。
■ 相關新聞
萬余流動人口靠承諾居住地辦準生證
全國啟動流動人口生育服務登記承諾信息庫
新京報訊 王謙介紹,今年3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在全國啟動了流動人口辦理生育服務登記的承諾信息庫,上月底全國通過承諾辦理“一孩”生育服務登記的流動人口,超過1萬名。
去年,媒體集中反映的流動人口辦證(“準生證”等)難的問題,如今是否得到解決?王謙昨天介紹,群眾俗稱的“準生證”,其實是生育服務登記,作用是幫助育齡夫妻以后在居住地享受生育保險、孕期保健等相關服務。政府通過登記,可以掌握服務對象的生育情況。
王謙說,去年11月,原國家計生委專門出臺了《關于方便群眾辦證的通知》,核心內容一是流動人口可自由選擇在居住地或戶籍地辦理生育服務登記,任何一地計生部門要實行首接責任制,不能推諉;二是流動人口需要核實的婚育信息,由兩地計劃生育部門負責核實,避免申請人來回奔波;三是如果因多次多地流動核實不了婚育信息,可以通過夫妻分別簽署“承諾書”,計生部門為其辦理第一個孩子的生育服務登記。
本組稿件采寫/新京報記者 魏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