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陡峭的山坳上,鐵索高懸拉起,放滿水桶的吊籃沿著鐵索把滴滴甘露送到山腳下的村民家中。眼前這幅艱難的“送水圖”,在東蘭縣武篆鎮鸞坡村弄優屯生動上演。
目前,東蘭縣每天均有上百輛車次送水進村,安排近百個送水點,保證每人每天生活用水不低于20公斤,每天臨時解決近2萬人飲水困難。就是這每20公斤水,把當地干部群眾的心連得更緊貼得更近。
接水送水情景在山鄉持續,干群深情在革命老區蕩漾。旱魔肆虐,黨員干部沖鋒在前,駐地官兵深入一線,社會各界盡傾其力,一場抗旱保人飲的戰爭在桂西北各旱區展開。
在廣西,抗旱工作被“包干到戶”。一個個抗旱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實行“五包”抗旱工作責任制,即:市領導包縣(市、區)、縣(市、區)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村領導包屯、干部包戶。
旱情發生以來,廣西黨員干部積極投入抗旱工作,采取包鄉鎮包旱片的方式,落實責任,深入一線,發動群眾開展生產自救。同時,按照“先保人、后保畜,先生活、后生產”的原則,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集中物資投入到最困難的地方。
“奉獻愛心”、“共渡難關”、“抗旱救災”,在桂西北大石山區采訪的路上,記者看見掛著紅標語的送水車不斷進進出出,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為缺水村屯送水。
“黨員送水隊”、“黨員救火隊”、“青年突擊隊”、“民兵突擊隊”、“巾幗婦女抗旱服務隊”……一支支黨員服務隊活躍在抗旱一線,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東蘭縣三弄瑤族鄉三合村村委副主任蒙志剛被村民親切地稱為“送水隊長”。抗旱斗爭打響以來的90多個日日夜夜,蒙志剛組織農戶接水、運水30余次,為群眾送水20次,發放“送水聯系卡”60張,發放塑料水桶100多只……
蒙志剛家住上弄寧屯,距離公路有800米左右,缺水最嚴重。作為送水的“主心骨”,他沒有時間為自己家挑過一擔水,卻幫助上弄寧的殘疾戶蒙強挑水送水4次100多公斤。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各旱區,記者看到了嚴重旱情,更看到了干部群眾聯手抗旱救災的激情。
在三合村集中供水點,村民們的各色水桶排成了長龍。來自南丹縣消防中隊的消防戰士王越川一絲不茍地拿水槍往水桶里注水,忙碌了近1個小時,低溫天氣把他的雙手凍得通紅。
王越川說,盡管南丹也是重旱縣,但是特旱縣東蘭只有1臺水罐車,根本不夠用,所以他們就趕到東蘭來了。一同前來支援東蘭的還有宜州和金城江。
在三合村的送水隊伍中,記者還見到了東蘭縣副縣長梁鎮。他是下鄉指導抗旱的,臨出門就在車子放上4桶25公斤裝的飲用水,經過缺水村屯就停下為村民送水。
“汽車后備箱,隨時放桶水。”在廣西旱區,這已是人們的自發行動。不僅縣鄉機關干部如此,部隊官兵、企業老板亦是如此。
正在鸞坡村板單屯為村民們送水的東蘭縣味森活食品公司經理黃維健說:“現在,全縣上下都動起來了,作為東蘭縣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我們要和農民兄弟共度時艱。”
千里送萵筍,桂滇一家親。3月15日,載著廣西愛心人士深情厚誼的15萬公斤“愛心萵筍”,經過10多小時的長途跋涉,先后運抵云南富寧、廣南兩個重災縣,讓災民們吃上了青菜。
3月10日,廣西赴云南執行跨省區抗旱應急人工增雨作業任務飛機凱旋。在空軍、民航和氣象部門密切配合下,云桂兩省區攜手傾力合作,“3835”機組和廣西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登機作業人員,克服高空低溫、缺氧、飛機顛簸等諸多困難,成功實施人工增雨作業3架次,作業飛行近7個小時,作業區內普降小雨,局部出現了中雨,部分地區的旱情得到了緩解。(人民網廣西頻道南寧3月16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