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黃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歲 黃菊簡歷 -本周大盤下挫 700個股跌停 階段調整展開 股市市值一周減少5% -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遭尷尬 實際操作難 新<破產法>細則待出臺 -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 全文 負責人答問  -無錫宣布恢復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費半價 水危機誰最該反思  -中國擬5年內建工資集體協商機制 廣州指令性調控壟斷企業工資  -36個大中城市肉價大幅大漲 民政部:確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響  -勞動保障部擬補8千億養老保險空賬 -商務部:外資并購僅占我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 逾4成順差源于虛報  -石油商業儲備發端 中石化奏第一響 核電"十一五"將實現三大任務
中國生態現代化的三個突破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25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節選)

中國生態現代化路徑圖闡述的戰略目標和基本任務,需要有戰略措施來實現??茖W合理的戰略措施,是成功的前提。戰略措施和戰略重點的選擇,既要遵循生態現代化的規律,又要適合中國國情。生態現代化理論認為,生態現代化是現代化的生態轉型,是現代化與自然環境的互利耦合;生態現代化,不是單純的環境保護,不是單純的污染治理,不是單純的經濟發展,不是單純的以人為本,而是經濟與環境互利雙贏,人類與自然互利共生。這就要求我們,理性協調家庭、社會與地球(小家、國家與人類)的利益沖突,實現提高生活質量、發展國民經濟和保護地球環境的三種利益的和諧統一(簡稱利益三統一)。然而,在傳統觀念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一對矛盾,經典現代化是以環境破壞和生態退化為代價的,這是基于工業化和工業經濟的傳統做法。生態現代化,要求現代化模式的生態轉型,實現現代化與環境退化的絕對脫鉤,發展與環境的協同進步。由于中國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所以,我們既需要彌補和消除歷史遺留的巨大環境損害,又要轉變現代化模式,避免新的環境損害。轉變現代化模式是一個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還會產生新的環境損害。顯然,我們需要完成三大任務:彌補和消除歷史遺留的環境損害、減少和消除現代化轉型過程的新的環境損害、完成現代化模式的生態轉型。如果在2050年全面完成上述的各項任務,基本實現生態現代化,那么,中國的天就將是藍色的天,中國的水就將是清澈的水,中國的人就將是健康長壽的人。在此基礎上,在21世紀后50年,中國生態現代化將有可能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就將成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國家之一。

《中國現代化報告2003》闡述了中國現代化的運河戰略,要求實施生態現代化戰略。中國生態現代化路徑圖是生態現代化戰略的一種規劃方案。未來20~50年是我國生態現代化的戰略轉型時期。要實現生態現代化路徑圖提出的目標,需要系統和全面的戰略研究和系統工程設計,制定操作方案。這是一項需要眾多專家和全社會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而且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動態研究和適時調整。我們認為,未來50年中國生態現代化的戰略重點,需要考慮三個突破、三個布局和三個安全(圖3-19)。

圖3-19 中國生態現代化的戰略要點示意圖

中國生態現代化的三個突破

現代社會的環境問題,絕大多數是人為的。解鈴還需系鈴人。人為的問題,需要人來解決。生態現代化,就是這個道理的應用。它不是簡單地從污染治理入手,而是從改變人的行為模式出發,通過改變經濟和社會發展模式,達到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的目的。

概要地說,生態現代化要著重解決三個問題:人的行為模式、經濟發展模式、社會發展模式的生態轉型。人的行為,既受社會現實的影響,又受自身觀念的支配。如果個人不能建立和具備現代生態觀念,那么,人的行為模式的生態轉型是不可能實現的。經濟發展模式的生態轉型,基本特點是“三化一脫鉤”,即經濟的輕量化(非物化)、綠色化、生態化、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脫鉤、經濟與環境良性耦合,可以簡稱為生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生態轉型,主要特點是“三化一脫鉤”,即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的輕量化(非物化)、綠色化、生態化、社會進步與環境退化脫鉤、生活質量與環境進步正向耦合,可以簡稱為生態社會。隨著三個問題的解決,我們將逐步實現生態現代化的四個核心目標:高效低耗、無毒無害、脫鉤雙贏、互利共生。顯然,這些內容也是中國生態現代化的重要內涵。所以,21世紀前50年,中國生態現代化,可以以生態經濟、生態社會和生態意識三個領域為突破口,以“三化一脫鉤”為主攻方向,從源頭入手,解決發展與環境的沖突,實現現代化模式的生態轉型,真正實現環境管理模式從“應急反應型”向“預防創新型”的戰略轉變(表3-48)。

表3-48 中國生態現代化的三個突破口和“三化一脫鉤”

注:“三化一脫鉤”是一個有機整體(表2-22),它們相互關聯,內涵部分交叉,效果相互支持。逆向脫鉤指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脫鉤,包括相對脫鉤(環境退化速率低于經濟增長率)和絕對脫鉤(經濟增長的同時環境壓力指標零增長或負增長)。正向耦合指經濟增長和環境進步實現良性互利耦合。

1、實現經濟現代化模式的生態轉型是重中之重

《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系統分析了經濟現代化原理,提出了中國經濟現代化路徑圖。其中,有些內容涉及生態經濟,例如新型工業化戰略的綠色工業化道路等。從生態現代化角度看,經典經濟現代化產生的環境問題,需要通過經濟生態化來解決。經濟現代化模式的生態轉型,建設生態經濟,實現經濟的輕量化(非物化)、綠色化和生態化,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脫鉤,經濟與環境良性耦合,是我國未來50年生態現代化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國綜合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目前中國經濟正在發生五個轉變: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從物質經濟向生態經濟、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從國內經濟向全球經濟的轉變。協調五個轉變,實現經濟生態轉型,難度很大。如果獲得成功,將徹底扭轉經濟對環境的破壞作用,消除環境退化的經濟源頭。目前,中國經濟的“三化”水平比較低(表3-48),要趕上發達國家現在的水平尚需40年左右,但部分環境指標已與經濟增長相對脫鉤。

中國生態現代化路徑圖,闡述了未來50年中國生態經濟的戰略目標、基本任務和12個監測指標。要全面完成基本任務,至少需要采取五項措施。其主要內容可以概括如下。

戰略目標:在2020年,經濟“三化”達到世界初等水平,全部環境壓力指標與經濟增長相對脫鉤;在2050年,經濟“三化”達到世界中等水平,經濟與資源、能源、物質和污染等完全脫鉤,部分環境指標與經濟增長實現良性耦合,部分實現環境與經濟的雙贏。

基本任務:經濟“三化”從世界低等水平提高到世界中等水平,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完全脫鉤,關鍵環境指標與經濟增長實現互利耦合;資源和物質生產率提高10到30倍,工業和經濟廢物密度下降90%左右,工業廢水和廢物處理率基本達到100%;彌補和消除歷史遺留的環境損害、減少和消除轉型過程的新的環境損害、完成經濟發展模式的生態轉型。

戰略措施:采用綠色工業化道路、促進傳統工業流程再造、實施污染治理工程、循環經濟戰略和綠色服務戰略等五項措施,促進經濟的“三化”轉型。

關于五項戰略措施,都有待專門研究。這里,簡介它們的主要內容。

(1)繼續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走綠色工業化道路,降低新增環境壓力

《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比較系統地闡述了新型工業化的特點。簡單地說,新型工業化是傳統工業化的信息化、知識化、綠色化和生態化修正,是工業化、經濟信息化、經濟知識化、經濟綠色化、經濟生態化和全球化的系統整合。通過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走綠色工業化道路,降低新建工業的環境壓力。關于綠色工業化需要專題研究,它的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新建工業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第二,環境風險較大的新建項目,嚴格執行環保設施和生產設施的“三同時”;即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和同時投產使用;

第三,新建工業項目的“三廢”排放,必須達到國家環境管理標準;

第四,新建工業項目的園區環境,必須達到國家環境質量標準;

第五,新建工業項目的廢物處理和有毒有害物品管理,必須符合國家規定;

第六,新建工業項目的原料采購、生產工藝和產品包裝等,必須符合國家標準;

第七,環境風險較大的新建項目,必須建立環境質量監測和環境檔案;

第八,鼓勵新建工業項目,采用清潔能源、清潔生產、綠色工藝、面向環境的設計、生命周期評價、ISO14000認證、環保產業認證和環保產業標志等;

第九,鼓勵新建工業項目,采用輕量化、綠色化和生態化的發展戰略;

第十,建立和實施環境責任制度,積極探索適度延伸企業環境責任的政策措施等。

(2)促進傳統工業流程再造,加速環保產業的發展,降低工業污染

傳統工業,特別是資源密集、能源密集和污染密集的傳統工業,需要進行工業流程的環保再造,以控制和降低工業污染。為達到這個目的,可以采取六種措施。

第一,對為傳統工業提供環保產品的環保產品,以及實施環保技術改造的企業,提供稅收優惠,以加速環保產業的發展和傳統工業的環保再造。

第二,調整和完善環境稅費、排放配額和排放許可證制度,相對提高企業污染排放的成本,相對降低企業污染控制的成本,提升企業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經濟動力。

第三,制定和實施污染密集的產業、地區和流域的污染總量控制計劃,允許排放配額和排放許可證的市場交易,但要防止腐敗行為的發生。

第四,制定危險物品和有毒化學物品清單和申報制度,嚴格監控危險品和劇毒品的工業代謝和區域流動;相關企業的法人代表或總經理,應該成為企業的“環境責任法人”。

第五,政府環保部門,采用環保信息公開;鼓勵和保護污染密集地區的居民,積極監督企業環保措施的落實情況。

第六,鼓勵相關企業申請綠色產品、環保產品、ISO14000和環保標志認證等。

(3)繼續實施污染治理工程,逐步清除重點地區和重點產業的污染遺留

繼續加大環保投入,在傳統工業和污染工業集中的地區和流域,實施污染治理工程,逐步清除歷史遺留污染,并控制和減少新的污染發生。

(4)繼續推進循環經濟,降低資源消耗,建設資源節約型經濟

繼續鼓勵循環經濟的發展,鼓勵廢物的資源化、再利用、再制造和再循環,鼓勵循環經濟園區和示范區建設,推動資源節約型經濟的發展。

(5)實施綠色服務工程,加快服務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的“三化”轉型

實施綠色服務工程,鼓勵現代綠色服務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的輕量化、綠色化和生態化。綠色服務業的范圍包括:生態旅游、體育服務、健康服務、咨詢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技術服務、廣告服務、培訓服務和其他商業服務等。

綠色服務工程的具體方案,需要專題研究。它的基本內容包括六個方面。

第一,加快綠色服務業的發展;

第二,降低服務業的能源和資源消耗;

第三,提高服務業的勞動和資源生產率;

第四,改善和提高服務業的工作環境質量;

第五,控制和降低服務業的廢物和有毒有害物的排放;

第六,促進服務業廢物的循環利用等。

經濟現代化模式的生態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上述五個方面是重點內涵。但是,僅有這五項措施是遠遠不夠的。經濟制度和經濟觀念的生態轉變,也是必須的。

2、實現社會現代化模式的生態轉型是當務之急

《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系統分析了社會現代化原理,提出了我國社會現代化路徑圖。其中,有些內容涉及生態社會,例如新型城市化的綠色城市化道路等。從生態現代化的角度分析,傳統城市化產生的城市污染問題,可以通過社會綠色化和生態化來解決。社會現代化模式的生態轉型,建設生態社會,實現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的輕量化、綠色化和生態化,社會進步與環境退化脫鉤,生活質量與環境進步相互協同,是我國生態現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國綜合社會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而且,如果不能讓人民認識和享受生態現代化的實惠,那么,生態現代化就將失去社會基礎。沒有全體國民的參與,生態現代化是不可能實現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現代化模式的生態轉型,應該成為一項非常緊迫的工作。

《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認為,在未來50年,中國社會現代化需要完成兩次社會轉型。第一次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鄉村社會向城市社會的轉型。第二次是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從城市社會向城鄉動態平衡社會的轉型。從生態現代化角度看,未來50年,中國社會還需要完成從物質社會向生態社會,從環境風險社會向生態安全社會的轉變。所以,未來50年,中國社會將發生三個轉變。與此相適應,中國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將發生翻天覆地的深刻變化。本期報告的主題是生態現代化,我們重點討論從物質社會向生態社會的轉型。目前,中國社會的“三化”水平比較低(表3-49),要趕上發達國家的現在水平尚需要40年左右;而且人均物質和能源消費水平比較低,社會進步與環境退化脫鉤的路還很漫長。

中國生態現代化路徑圖,闡述了未來50年中國生態社會的戰略目標、基本任務和12個監測指標。要全面完成基本任務,有五項措施是必須的。其主要內容可以概括如下。

戰略目標:在2050年,人居環境基本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綠色生活和環境安全等達到世界中等水平,社會進步與環境退化完全脫鉤。

基本任務:社會“三化”從世界低等水平提高到世界中等水平,社會進步與環境退化完全脫鉤,關鍵環境指標與生活質量實現良性偶合;安全飲水和衛生設施普及率達到100%,城市生活廢水和廢物處理率達到100%,人均服務消費提高50倍,環境風險下降20倍,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彌補和消除歷史遺留的環境損害、減少和消除社會轉型過程的新的環境損害、完成社會發展模式的生態轉型;建立環境友好的生態社會。

戰略措施:采用綠色城市化道路、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完善自然災害減災機制、實施綠色家園工程和綠色消費工程等五項措施,促進社會的“三化”轉型。

關于五項戰略措施,都有待深入研究。這里,簡介它們的主要內容。

(1)實施新型城市化戰略,走綠色城市化道路,建設綠色家園

《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提出新型城市化戰略,建議城市化、郊區化、城市信息化、城市知識化、城市綠色化、城市生態化和國際化的協調發展,建設城鄉平衡的綠色家園。通過實施新型城市化戰略,走綠色城市化道路,降低和控制新增加的城市污染。

綠色城市化道路是一個需要研究的課題。目前,它的基本特點是:

第一,新建城區和房地產開發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第二,新建城區如果有污染密集項目,必須實行建設項目與環保設施的“三同時”;

第三,新建城區必須實行供水、排水和廢水處理的“三同時”,同時設計、施工和投產;

第四,新建城區必須建立廢物收集和處理機制和基礎設施,廢物處理率達到100%;

第五,新建城區必須建立城市環境質量監測、評價和預報制度;

第六,新建城區的各項環境質量指標,必須達到或高于國家二級標準;

第七,新建城區的公共衛生設施、城市綠化和環境設施必須達到國家環保標準;

第八,鼓勵新建城區采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綠色交通和廢物循環利用;

第九,鼓勵新建城區采用“環境優美鄉鎮”、生態示范區和環保模范城市等標準;

第十,鼓勵新建城區建立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建立和實施環境責任制度,鼓勵市民和非政府環保組織發揮監督作用等。

(2)實施綠色家園工程,改善人居環境,發展綠色能源和綠色交通

在現有城區和鄉鎮人口密集區,實施綠色家園工程,普及安全飲水和衛生設施,提高生活廢水和廢物處理率,提高人均綠化面積,逐步達到安全飲水、衛生設施、廢水處理和廢物處理的四個百分之百,徹底改善人居環境。

鼓勵現有城區和鄉鎮人口密集區,采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交通的空氣污染和噪音污染,提高空氣質量。

鼓勵新建和現有城區和鄉鎮人口密集區,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清潔“水源保護區”。同時,保證“水源保護區”的居民,能夠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和生活質量。

繼續實施“農村改水改廁工程”,提高農村地區安全飲水和衛生設施普及率。繼續實施“生態家園富民行動計劃”和農村沼氣工程,改善農村衛生環境和能源結構。

(3)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發揮生態服務功能,同享現代化成果

根據生態學原理和中國生態系統特點,劃分中國的生態系統功能服務區。研究制定《國家地區開發法》,使區域開發建立在法治基礎之上,并嚴格依法管理。

加強國家自然保護區建設,提高自然保護區的比例。在國家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水源保護區、濕地保護區等)、風景名勝保護區、文化遺產保護區、海洋環境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國家各類公園、各地區的自然保護區等地區,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保證當地居民能夠享受現代化的成果。

在中央、省和市級財政建立三級生態補償基金,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確保各級保護區的當地居民,能夠達到國家或所在省市的平均生活水平;保證他們的生活水平能夠與國家平均水平或所在省市的平均水平基本同步提高。同時要預防依賴心理的發生。

(4)完善自然災害減災機制,發揮城市服務功能,保障環境安全

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完善自然災害減災機制,利國利民。在未來50年,隨著中國生態現代化的推進,自然災害的影響會逐步降低。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自然災害的影響和損失,仍有可能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借鑒國際經驗,建立有效的自然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預防、應急、急救、援助、重建、保險、評估和統計制度,是需要研究的課題。自然災害的預防,可以發揮城市的服務功能,降低自然災害的影響程度,提高環境安全性。

(5)實施綠色消費工程,擴展綠色產品的市場空間

中國生態現代化,必須有市場支撐。雖然政府、環保專家和環保組織的引導作用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綠色市場支撐,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綠色化和生態化,就有可能落空。

實施綠色消費工程,鼓勵企業開發和生產綠色產品和綠色服務,鼓勵有經濟能力和環保意識的居民購買和消費綠色產品和綠色服務,鼓勵政府機構采用綠色采購政策,是擴大綠色市場的基礎工程。

生態現代化的四方博弈模型假設:第一,一個開放市場上,一個商品有兩個生產者、兩種生產技術和兩個消費者;第二,綠色生產者采用綠色技術和生產綠色商品,普通生產者采用普通技術和生產普通商品;第三,綠色消費者愿意購買綠色商品,普通消費者愿意購買普通商品;第四,兩個生產者和兩個消費者,將發生利益博弈,并有多種可能結果;第五,當綠色生產者的收益大于或等于普通生產者、綠色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物有所值的時候,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才能進行。

綠色消費工程的關鍵是誠信。綠色生產者必須保證綠色產品質量,政府和市場必須形成防止“假冒綠色產品”的機制,綠色消費者才會愿意支付綠色消費的“綠色費用”。

社會現代化的生態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上述五項措施,是必須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社會制度和社會觀念的生態轉變,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3、提升全體國民的現代生態意識是關鍵所在

《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認為,國民素質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事實上,沒有人的現代化,就沒有真正的現代化。沒有現代生態意識,就沒有生態現代化。所以,提升全體國民的現代生態意識,是中國生態現代化的成敗關鍵。

目前,中國現代化水平比較低,社會保障水平比較低,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發展國民經濟,提高收入水平,是當前的社會焦點。這是可以理解的。同時,我們也看到,提高生活質量、發展國民經濟和保護地球環境,是可以協調一致的。這就是生態現代化的理念。

在傳統觀念里,工業化和現代化必然產生環境破壞。如果用經典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來看,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但是,如果用生態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來看,這個觀點是可以修正的。如果采用生態現代化原理,可以逐步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的脫鉤,經濟和環境實現雙贏。當然,達到生態現代化的目標,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也涉及社會利益的調整。

中國現代化,必須解決現代化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問題,否則將貽害我們的子孫后代。生態現代化,就是解決現代化與自然環境關系的一種理論,而且在發達國家已經取得成功。生態現代化代表了世界前進的方向,也是我國現代化的重要內涵。

最近幾年,中國的污染問題和環境惡化,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如果我們不能找到科學理論和有效辦法,那么,中國環境退化的趨勢還將繼續。顯然,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我們認為,提高國民生態意識已經刻不容緩,改變行為模式則是關鍵所在。

現代生態意識,以現代生態科學、環境科學、經濟科學和生態現代化理論為基礎,提倡高效低耗、高品低密、無毒無害、清潔安全、循環節約、公平雙贏、綠色生產、綠色消費、預防創新和健康環保,主張誰污染誰付費、誰受益誰監督、誰簽字誰負責和誰瀆職誰受罰,反對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超量消費,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退化的完全脫鉤、社會進步與環境進步的良性耦合、人類與自然的互利共生。

建立現代生態意識,不僅要有環保和生態知識的普及,還要有法律基礎、制度基礎和科學基礎。我們認為,可以從如下五個方面入手,建立國民現代生態意識。

(1)建立關鍵崗位環境責任制,奠定生態意識的法律基礎

沒有法律基礎的生態意識,只是流動的社會觀念,而不是法定的行為規范。借鑒發達國家的生態現代化經驗,中國生態現代化建設,需要有法定的行為規范。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崗位不同,責任有別。有些關鍵社會崗位,如企業法人代表、企業總經理、組織機構負責人、社團法人代表、環境評價工程師、工程設計師、環境審計員、環境質量監測員、行政首長、行政主管和環境管理官員等,這些崗位的行為效果和環境責任,大大超過其他社會崗位。所以,現代生態意識,應該首先在這些崗位上得到落實。

所以,建議適時修訂國家《環保法》,建立關鍵崗位環境責任制?;緝热莅ǎ宏P鍵崗位環境責任書、關鍵崗位環境審計書、環境責任20年有效期等。

關鍵崗位,上崗簽訂關鍵崗位環境責任書,離崗簽署關鍵崗位環境審計書,關鍵崗位環境責任20年內有效。

(2)建立關鍵項目環境風險評價制度,奠定生態意識的管理基礎

沒有制度基礎的生態意識,只有道德約束,沒有行政約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全面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是樹立現代生態意識的非常有效的措施。

在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上,建立關鍵項目環境風險等級評價制度,也是有必要的。基本內容包括:第一,在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上,識別出具有較大環境風險的關鍵項目(包括具有較大規模的項目);第二,定期對關鍵項目進行環境風險評價,評價周期可以考慮為5年到10年(特別關鍵項目每5年評估一次);第三,關鍵項目的關鍵崗位,采用關鍵崗位環境責任制。

(3)繼續控制人口規模,奠定生態意識的科學基礎

現代生態意識,必須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否則就會不切實際。現代生態意識,是關于現代化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如果人口超過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那么,人類求生存的本能就會破壞合理的行為規范。所以,控制人口規模,是保證現代生態意識發揮作用的重要環節。

在過去幾十年里,我國成功地實施了人口控制戰略,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規模。盡管如此,目前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人均耕地資源和人均淡水資源的三個“鋼性約束”,仍然沒有解除(表3-50)。2000年,中國人口密度、人均耕地和淡水資源都不到世界平均的一半;人口密度低于日本、德國、英國和印度,高于美國;人均耕地與英國相當,高于日本,低于德國、美國和印度;人均淡水與英國相當,高于德國和印度,低于日本和美國。而且,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資源的鋼性約束仍將存在,中國三種資源的人均水平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表3-50 中國人口和人均資源的估算

注:2010年至2100年的可耕地面積,是根據2000年可耕地面積,按1970~2000年年均增長率的計算結果。其中,中國、英國和美國的增長率為-0.2%,日本、印度和德國為零增長,世界平均增長率為0.2%。1900年和1950年人均可耕地面積,分別為1970年可耕地面積除以1900年和1950年人數。人均淡水資源,為2000年淡水資源除以各年人口數。如果按照中方案和低方案估算,中國2050年人口預計為13億左右,2100年人口預計為10億左右,中國人口峰值大約在2030年,約為14.5億左右。

數據來源:UN 2004。World Bank 2005。

繼續實施人口控制戰略,控制人口規模。雖然人口控制是“一劑苦藥”,并有“副作用”,會有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但是,這些問題與人口膨脹所誘發的社會危機相比,無疑是小巫見大巫。為了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應該理性面對中國國情,積極尋求人口控制的“優化藥方”,降低和化解它的“副作用”。未來20年是我國人口控制的關鍵時期。

(4)加大生態和環保教育投入,從小學開始普及生態知識

生態和環保教育,可以從上學開始。讓中國的新生代,從小就認識他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從小就了解他們生活的資源基礎和生態條件,從小就意識到保護資源環境的重要性。

(5)建立環境信息公開制度,促進環保活動和非政府環保組織的健康發展

環境信息公開,既是對企業和政府的監督,也是對社會公民的責任。大家都來關心環境,大家都來監督環境,那么,那些破壞環境和污染環境的行為,就會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建議建立有毒物和污染物排放的企業檔案和排行榜,并定期公布有毒物和污染的排行榜。

發達國家,民間環保活動和非政府環保組織,在環境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非政府環保組織,從沖突到合作,積極參與環境決策和環境政策制定,監督環境決策和環境政策的落實,維護公民的環境權利,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摘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7》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西氣東輸首批氣田建成 可供氣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兒童節關注2000萬留守兒童:發展之路遭遇體制障礙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