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黃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歲 黃菊簡歷 -本周大盤下挫 700個股跌停 階段調整展開 股市市值一周減少5% -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遭尷尬 實際操作難 新<破產法>細則待出臺 -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 全文 負責人答問  -無錫宣布恢復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費半價 水危機誰最該反思  -中國擬5年內建工資集體協商機制 廣州指令性調控壟斷企業工資  -36個大中城市肉價大幅大漲 民政部:確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響  -勞動保障部擬補8千億養老保險空賬 -商務部:外資并購僅占我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 逾4成順差源于虛報  -石油商業儲備發端 中石化奏第一響 核電"十一五"將實現三大任務
生態現代化的研究對象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26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節選)

人有三個家:家庭、國家和地球;

如失去家庭,生活就將無依無靠,

如失去國家,生活就將四處漂泊,

如失去地球,生活就將不復存在。

所以,我愛我家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但有些時候,提高小家庭生活水平的需要,會與保護大家庭地球環境的需要發生沖突,特別是過去三百年間沖突在加劇。顯然,世界現代化,既需要用知識促進發展,也需要用智慧協調關系。人類與自然、社會與環境、經濟與生態的關系,就是我們無法回避的重要問題。事實上,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圖一),從人類誕生以來就客觀存在,并在不斷演化,只是我們經常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它。到今天,人類已經擁有毀滅地球的強大能力,而地球卻越來越不堪人類的需求重負。我們不能漠然對待,也不能心存僥幸,而應該科學地和人道地對待地球,理性地處理發展與環境的關系。當然,本報告的探索是初步的,希望引起更多的研究和討論。真理是越辯越明,而事實則勝于雄辯。

圖一 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的演變示意圖

 

注:人類文明中軸發生了三次轉換,形成四個時期,每個時期文明結構不同。坐標橫軸為社會生產力結構,縱軸為社會生產力水平。橫軸刻度:原始社會時期為農業與狩獵采集勞動力之比,農業社會時期為狩獵采集與農業勞動力之比,工業社會時期為工業與農業勞動力之比,知識社會時期為工農業與知識產業勞動力之比。圓圈代表工具制造革命、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知識革命(包含信息革命和生態革命)等。

 世界生態現代化的客觀事實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類的發展不可阻擋,世界的現代化不會停止。我們不能因為今天的需要而毀壞明天的基礎,也不能因為幻想明天會更美好而放棄今天的努力。人類發展和世界現代化,既需要科學知識,也需要自然資源,更需要科學方法。我們的生活,需要我們自己去爭取;我們的未來,需要我們自己去創造。

根據自然科學的質量和能量守恒定律,自然界的物質和能量,既不會產生,也不會消失,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向另一種形式。這就是說,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人口增長不停,人類需求的增長就不會停止,獲取物質和能量的努力就不會停止。如何協調人類需求增長與自然資源有限的矛盾,就成為決定人類前途和命運的挑戰。從古至今,這個矛盾就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人類的行為,盡管有時我們似乎忘記了它的存在。從現代化研究的角度看,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屬于自然環境與人類發展的關系研究(圖1)。借用歐洲科學家的觀點,這種研究可以稱為“生態現代化”研究。本章的重點是分析世界生態現代化的歷史事實,為豐富和擴展“生態現代化理論”積累知識,并為協調生態和現代化的關系尋求啟示。

圖1-1 生態現代化研究的宏觀結構示意圖

注:(1)關于人類社會的科學研究,可以分為六個主要研究領域,即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和個人(行為科學)等。六個領域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高度相互依存和交叉的。其中,環境指人類社會的自然環境和國際環境,本期報告重點研究自然環境。如果沒有說明,本報告的環境一般指自然環境。(2)環境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一般指某個客觀主體的周圍要素和相互作用的總和。離開特定主體,環境就不存在。任何物體,都有其周圍環境;任何物體,又是其他物體的環境要素。(3)在環境科學中,人類是主體,人類周圍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環境。(4)在生態學中,環境指某個生物體或生物群體的周圍要素的總和,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生態學是研究有機體與其周圍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孫儒泳等 2002)。(5)如果把“生態”理解為“生物與環境的一種相互作用關系”的簡稱,那么,“生態”和“環境”是兩個交叉的概念,但兩者的側重點是不同的。環境科學與生態科學有部分交叉,但兩者的研究范圍、研究重點和研究角度有所不同。(6)歐洲學者所謂的“生態現代化”研究(Mol and Sonnenfeld 2000),不是純粹的環境科學或生態科學研究,而是研究經濟發展、社會變遷與生態環境的耦合關系。(7)關于生態現代化,目前尚沒有統一的定義,它的內涵和范圍仍然在發展之中。(8)本圖所列的生態現代化研究的宏觀結構,是適用于本報告的一種操作性界定;也許它的內容是不完備的,但作為一個分析框架,仍是有意義的。

生態現代化的分析方法

人類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生活在自然環境之中。自然環境為我們提供了生命支持、物質和文化服務(MEA 2005)。所以,沒有自然環境就沒有發展,沒有發展就沒有文明進步。隨著人口的增長、技術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文明的發展需求將逐步逼近自然環境的承載極限。20世紀60年代以來,自然環境和生態問題受到普遍關注,就是一種歷史必然。如何維持人類文明和自然環境的協同進化,成為人們討論的一個焦點。

20世紀70年代以來,關于資源、環境、生態與經濟社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系的研究,出現了許多學派,積累了大量文獻。在眾多理論中,20世紀80年代德國學者提出的生態現代化理論(Huber 1982, 1985,1991),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環境社會學的一個主要理論(Mol and Sonnenfeld 2000)。生態現代化研究,不是研究生態或生態學的演變,而是研究現代化過程中的科學技術、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變化。所以,生態現代化的分析方法,既有自然科學方法,也有社會科學方法,更多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交叉研究。在本期報告里,重點介紹從現代化研究角度,進行生態現代化研究的一般方法。

生態現代化的研究對象

生態現代化研究是現代化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和方面(圖1-1)。從宏觀層面考慮,現代化研究一般以國家為基本單元(Martinelli 2005)。國家現代化受到兩個環境因素的制約:自然環境和國際環境(圖1-2)。國家現代化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研究,可以簡稱為“生態現代化”研究;國家現代化與國際環境的關系研究,屬于“國際現代化”的研究范圍。生態現代化,一方面是國家現代化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一個獨立研究領域;它的研究范圍包括地區、國家和世界現代化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等。關于國際現代化,今后將專題研究。

圖1-2  生態現代化與國家現代化關系的一種示意圖

1、生態現代化的研究內容

關于生態現代化,迄今沒有統一定義(Young 2000)。所以,生態現代化的研究內容,也沒有統一規定。我們認為,生態現代化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第二次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而言,生態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一次生態革命,它是生態學原理的全面滲透和廣泛應用所引發的現代化模式的一種生態轉型。關于現代社會的生態革命、生態轉型、生態重建和環境改革已有許多文獻(Macy 1998,Forster 2005,Mol 2001)。

根據第二次現代化理論(何傳啟 1999,2003),在18至21世紀期間,世界現代化包括第一次現代化和第二次現代化。其中,第一次現代化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變,是由工業革命引發的,主要特點是工業化、城市化、民主化、福利化、流動化和專業化等,其副作用包括資源環境破壞和生態退化等。第二次現代化是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是由知識革命引發的,主要特點是知識化、信息化、綠色化、生態化、全球化和多樣化等,其副作用包括國際差距的擴大等。

發達國家的知識革命與第二次現代化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與此同時,發達國家的資源環境和生態問題開始引起社會的關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生態革命和生態轉型逐步啟動,全球化也出現高潮。知識革命包括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和學習革命等(何傳啟 1999)。如果考慮到生態學是一門科學,生態學原理是一種科學知識;生態學原理的滲透和應用引發生態革命;那么,生態革命可以看成是知識革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簡要地說,第二次現代化是由知識革命、信息革命、生態革命和全球化共同推動的。第二次現代化包括三個轉變: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從物質社會向生態社會、從物質經濟向生態經濟的轉變,從國家社會向全球社會、從國家經濟向全球經濟的轉變。其中,信息革命和生態革命是知識革命的組成部分,生態社會和全球社會是知識社會的兩個“側面”,生態經濟和全球經濟是知識經濟的兩個“側面”。

本期報告關注世界現代化過程的生態革命和生態轉型,它既包括經濟的生態轉型(生態經濟)、社會的生態轉型(生態社會)、政治的生態轉型(綠色政治)、文化的生態轉型(生態觀念)和個人行為模式的生態轉型等,也必然會引起全球的自然環境的變遷。世界現代化過程很復雜,其中的生態響應、生態經濟和生態社會,及其相應的生態技術與效率、生態組織與結構、生態制度與政治、生態觀念與文化,就構成生態現代化的基本研究對象。

生態現代化研究的基本內容是:生態變遷、生態經濟、生態社會和現代化的耦合關系;它有兩個研究維度:第一是分領域維度,包括生態響應、生態經濟和生態社會等3大領域;第二是分層次維度,包括生態效率、生態結構、生態制度和生態觀念等4個層次(表1-1)。

表1-1 生態現代化研究的結構矩陣

 

生態響應

生態經濟

生態社會

基本范疇

現代化的生態效應

現代化引發的自然資源、環境和生態系統的變遷

現代經濟的生態轉型

現代化過程中生態學原理在經濟領域的應用及其引發的深刻變化

現代社會的生態轉型

現代化過程中生態學原理在社會領域的應用及其引發的深刻變化

生態效率與技術

現代化過程中自然資源、環境和生態系統的變遷

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綠色服務、綠色經濟等

生態城市、生態農村、綠色能源交通、綠色社會、生態安全等

生態結構與組織

資源環境和生態的結構

生態經濟的結構和組織

生態社會的結構和組織

生態制度與政治

資源環境和生態的制度

生態經濟的制度和政治

生態社會的制度和政治

生態觀念與文化

資源環境和生態的觀念

生態經濟的觀念和文化

生態社會的觀念和文化

2、生態現代化的研究范圍

生態學原理的全面應用所引發的世界現代化的生態轉型是全方位的,也是漸進的過程。它不僅涉及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行為方式的生態轉變,也涉及自然資源、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變化。這些變化分別是人類社會變遷的不同方面。

在人類社會的科學研究中,經濟、社會、政治、文化、行為方式、自然資源、自然環境和生態的變遷研究,都是獨立的研究領域,分別屬于不同學科;同時,它們又是部分交叉的(圖1-1)。而且,人類社會的變遷是始終存在的,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這種變遷在加速。顯然,我們不能把這些變遷以及研究,都納入生態現代化的研究范疇。

以經濟領域為例。簡要的說,經濟現象的研究,屬于經濟學范疇;工業革命以來的經濟發展、經濟轉型和國際經濟競爭的綜合研究,屬于經濟現代化研究;生態學原理在經濟領域的應用及其引發的變化,屬于生態經濟學范疇;現代化過程中經濟的生態轉型以及生態經濟的現代化,屬于生態現代化研究的內容。社會、政治、文化、環境等領域的研究,可以類推(圖1-3)。此外,生態、環境和資源,是三個既獨立又關系緊密的概念(表1-2)。在某種程度上,它們是高度交叉的概念。為了陳述的方便,可以適度簡化它們的關系(圖1-3)。

圖1-3 生態與經濟社會現代化關系和生態與資源環境關系的一種簡化示意圖

在本期報告里,生態現代化的研究范疇是:世界現代化過程的生態轉型,包括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和個人行為模式的生態轉型。其中,“環境的生態轉型”指現代化過程中從環境破壞向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從生態退化向生態恢復和生態建設的轉變等。

 (摘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7》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西氣東輸首批氣田建成 可供氣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兒童節關注2000萬留守兒童:發展之路遭遇體制障礙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