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黃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歲 黃菊簡歷 -本周大盤下挫 700個股跌停 階段調整展開 股市市值一周減少5% -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遭尷尬 實際操作難 新<破產法>細則待出臺 -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 全文 負責人答問  -無錫宣布恢復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費半價 水危機誰最該反思  -中國擬5年內建工資集體協商機制 廣州指令性調控壟斷企業工資  -36個大中城市肉價大幅大漲 民政部:確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響  -勞動保障部擬補8千億養老保險空賬 -商務部:外資并購僅占我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 逾4成順差源于虛報  -石油商業儲備發端 中石化奏第一響 核電"十一五"將實現三大任務
下一步宏觀體制改革展望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3 月 13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1.2007宏觀經濟形勢與改革展望

(1)社會各界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

關于2006年的經濟形勢,目前共有四種觀點:一是認為經濟已經“過熱”,因為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0.7%,已經偏離了“十一五”規劃和年度目標確定的7%~8%的增長速度,必須采取緊急剎車的調控措施;二是認為經濟增長速度已經超過正常均線,進入了增長波幅的上限區間,并且以犧牲能源、環境及增長質量為巨大代價,即所謂的“偏熱”,因此應當采取減速調控措施,使增長速度回落到9%~10%;三是認為目前的高速增長屬于“正常”狀態,既沒有能源、運輸等瓶頸制約,又沒有通貨膨脹,因此,可以持續,沒有必要采取減速措施。不僅是“正常”,有的人甚至認為,當前的經濟形勢是空前的好,“高增長,低通脹”,前所未有;四是也有人認為,近幾個月中國經濟態勢發生變化,不是增速過快過熱,而是經濟“趨于偏冷”,因此,宏觀調控應當防止投資及經濟增長速度下滑過猛。

但是,這四種觀點并非均勻分布,根據這四種觀點分類,看一下企業家、經濟學家以及銀行家對形勢的判斷,做一對比,這樣,也可以看出上述幾種觀點大致的比重。根據(1)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企業家的問卷調查,(2)國家統計局對經濟學家的問卷調查,以及(3)人民銀行對銀行家的問卷調查結果:

首先,認為當前經濟運行“過熱”的,在企業家中占“3.8%”;而經濟學家中占“3%”,十分接近。其次,認為當前經濟運行“偏熱”的,在企業家中占44.9%;而經濟學家中占51%,比企業家高出6.1個百分點。再次,認為當前經濟運行“正常”的,在企業家中有42%;而經濟學家中,認為“正常”的為43%。二者非常接近。最后,認為當前經濟運行“偏冷”的,企業家中只有4.4%。

再看看與銀行家的比較:在企業家中,認為“過熱”加“偏熱”的為48.7%;在經濟學家中,認為“過熱”加“偏熱”的為54%;而在銀行家中,認為“過熱”加“偏熱”的達63.6%;這說明,企業家中有接近一半,經濟學家中剛剛超過一半,而銀行家中有超過6成的人,認為經濟運行中存在著“過熱”或“偏熱”的情況。

(2)2007年宏觀經濟形勢展望

在2007年經濟增長率預測方面,中國人民銀行預測2007年經濟增長率為9.8%,國家信息中心預測2007年經濟增長率為9.5%,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預測2007年經濟增長率將回落到10%以下。在對經濟學家的調查中,有32.5%的經濟學家預計2007年經濟增長率仍將超過10%,62.5%的經濟學家預計經濟增長率在9%~10%,5%的經濟學家認為2007年經濟增長率將回落到9%,經濟學家對2007年經濟增長的信心仍然較高。

在投資方面,隨著幾年來投資形成的生產能力擴張,國內支持經濟增長的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預計2007年新開工項目增長過快的勢頭將得到遏制,部分不符合條件的在建項目將被要求整改甚至停建,這將有助于固定資產投資的降溫。據調查,有65%的經濟學家認為,2007年我國的投資增長水平會延續2006年下半年的回落態勢,但不會過低;32.5%的經濟學家預期投資增速將會在2007年實現反彈,繼續高速增長;2.5%的經濟學家認為投資增速將延續2006年下半年的回落態勢,并將回落到過低水平。

在國際收支方面,2006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出臺的一系列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調整外貿增長方式、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的政策將在2007年得到進一步落實,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將逐步顯現出來。據調查,有66.76%的經濟學家擔心美國經濟放緩等國際因素將導致中國出口防緩,另有33.33%認為中國出口增長會延續2006年的高增長水平;有42.5%經濟學家預測2007年中國將繼續積累超過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52.5%認為新增規模將在1000億到2000億美元之間,5%預期將在1000億美元以下。

在消費方面,近年來我國實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擴大消費的惠民政策,如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教育、醫療衛生、住房等領域的突出問題,大力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所有這些都將成為2007年消費需求保持較快增長的有利因素,從而為2007年我國經濟運行朝著“又好又快”方向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外,有56.41%的經濟學家認為,2007年通貨膨脹水平將比2006年上升,38.46%認為將會持平,還有5.13%認為會下降;在銀行信貸方面,有50%的經濟學家預期2007年銀行信貸將與2006年持平,37.5%預期會超過2006年,只有12.5%認為會比2006年回落;在資產價格方面,認為2007年房地產價格將比2006年小幅上升、大幅上升和持平的經濟學家各占71.79%、10.26%和17.95%,認為2007年股市將大幅震蕩、再創新高和下跌的經濟學家分別占52.63%,47.37%和2.63%。

2007年的經濟也存在著一些不利因素,一方面,國際收支失衡必然造成貿易摩擦進一步增多以及貨幣流動性過剩進一步加劇的局面;另一方面,體制性的粗放型盲目投資沖動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明顯改觀,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經濟增長模式尚需進一步轉變,產能過剩壓力和就業再就業壓力將比2006年進一步加大;此外,2007年的消費增長也面臨一些不利因素,受房地產調控政策、農民收入難以持續較快增長以及政府公共服務的改善進程尚需時日的影響,消費增長也存在著一定的瓶頸。

(3)宏觀調控政策目標

第一,短期目標。2007我國宏觀經調控應首先著眼于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以確保經濟的平穩運行,防止出現大的波動。2007年宏觀調控關鍵就在于正確處理好投資和消費、內需和外需的關系,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同時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和社會發展政策的協調配合,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防止資產泡沫繼續膨脹。

第二,長期目標。經濟增長要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尋找經濟結構深層次的協調,提高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4)宏觀調控措施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最重要的是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持續性和穩定性,2007年中國宏觀調控政策總體是穩定的,并將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適度的預調和微調。

① 貨幣政策

2007年,貨幣政策在堅持“穩健”的前提下,應靈活調整操作力度。因前一個時期緊縮性政策的效果已有所體現并將繼續發揮作用,近期政策的著眼點似應放在防止資產泡沫方面。同時運用公開市場和窗口指導等手段,進行結構性調控,并且不失時機地深化金融調控體制改革,切實解決現行體制對宏觀調控的制肘和抵消作用,從源頭上解決貨幣、信貸以至整個宏觀經濟中出現的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在2007年工作會議上提出,“按照2007年GDP預計增長8%左右、消費物價上漲預計不超過3%的初步考慮,貨幣信貸總量預期目標為,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16%左右。”

首先,公開市場操作仍可能是央行對沖流動性過剩,回籠基礎貨幣的主要手段,在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不到位情況下,“貿易順差→外匯儲備增加→基礎貨幣投放增加→貨幣供應量增加→流動性過剩”的鏈條仍將發展作用,繼續采取公開市場操作的手段回收流動性十分必要。

其次,應當更加靈活地運用利率工具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在2007年的金融調控中,如果流動性繼續大幅度增加,可以考慮繼續適度運用利率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進行靈活調控。但存款準備金率整體上調的空間已比較有限,利率上調更有可能成為央行的政策選擇。

第三,運用窗口指導業務等手段引導信貸均衡增長、優化貸款結構。

第四,改革結售匯制度,增強匯率彈性,從體制上改變流動性被動增加局面;逐步推進結售匯制度改革,盡快取消對無對應商品的資本流入結匯,抑制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的短期投機資本流入。

第五,深化匯率制度改革,進一步增加匯率彈性,必要時可考慮進一步適度擴大匯率波動區間,以從根本上解決被動的流動性過剩。

②房地產和股市將有可能成為調控的焦點

結合2006年針對信貸和固定資產投資的調控來看,很多政策都與房地產市場密切相關,2007年針對房地產的調控仍將延續過去調整的主基調,以執行和細化為主,調控的具體方針和內容將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增加中小戶型商品房、中低價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供應量;抑制高檔商品房的供應和需求,增強監管和稅收力度;規范房地產行業開發銷售和流通環節。

隨著有關中國股市是否存在泡沫的爭論逐漸展開,人們關注的焦點將更多地集中在股市方面,隨之,調控的焦點也必將將集中到股市上來。2007年,中國股市將有可能面臨新的振蕩。

③以更大的力度抓好節能減排工作,并將其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

2006年節能減排的任務未能實現,2007年國家應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抓好節能減排工作,并將其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切入點。應及時分解落實年度節能目標,加快建立科學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和客觀的考核體系和監測體系;抓好鋼鐵等重點行業的節能工作;嚴把源頭關口,把能耗作為項目審核的強制性門檻;繼續做好重點流域和區域污染綜合防治工作。

2.2007年財政政策調整展望

2007年實行的財政政策將繼續壓縮國債發行規模,預計2007年長期建設國債的發行規模將從2006年的600億元減少至500億元,預算內投資規模將在2006年的基礎上再增加15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總規模為1300億元左右。 在此基礎上,財政政策還要更多地關注中、微觀層面,實行“緊外松內”的稅收政策和“結構優化”的支出政策。

(1)推行“緊外松內”的稅收政策,促進內外經濟的均衡發展

2007年可以根據外貿出口的運行態勢,在出口保持高速增長的情況下,繼續下調高能耗、高污染、資源類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積極推進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所得稅率的下調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國內中小企業的稅費負擔,部分抵消出口退稅政策的負面影響,同時,為降低此項政策的出臺對利用外資可能產生的沖擊,對外資企業分類實施,如對“兩高一資”類外資企業執行新的所得稅率,對高新技術企業給予3~5年的過渡期;通過加大對企業研發費用的稅前抵扣范圍和力度、取消進口設備的免稅、對國產設備等實行增值稅轉型等政策降低企業稅負,調動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性。

(2)實行“結構優化”的支出政策,切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在國債資金和財政支出方面,要嚴格控制新上項目,把重點放在支持在建項目和一些已批準的建設規劃的盡快建成投產、發揮效益上。同時,對有利于技術升級和優化部門結構的高新技術產業、新興主導產業以及對于社會總體發展需要的公共產品和部分準公共產品中形成瓶頸制約的基礎設施項目繼續提供支持。加大對新農村建設、自主創新、基礎教育、公共衛生、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社會保障、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的投入。確保中央政府建設投資用于西部大開發的比例高于上年,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和中部地區崛起的重大項目建設。

3.2007年金融改革展望

(1)經濟內外平衡的壓力增大,推進利率、匯率、以及外匯儲備運用的協調改革將成為重點之一

由于短期內還難以找到有效的調控措施,日益加劇的外部失衡正通過特定的路徑加劇中國經濟的內部失衡,集中表現為外匯儲備持續增長帶動下的市場流動性泛濫,從而進一步導致信貸膨脹和投資的高速增長。如何從總體上調整儲蓄率、推動利率和匯率的改革,將成為未來經濟平穩發展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2)金融改革會取得實質性突破,成為整個金融改革的一個新的重點領域

目前討論的主要金融問題,無論是股權分置改革,還是國有銀行改革,基本上是城市金融問題,但是農村金融一直相對弱化,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的機構網點較少,部分偏遠落后地區尚存金融服務空白均是不爭的事實,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農村金融改革滯后、供給不足,與農村金融需求嚴重不匹配。現有的農村金融機構不能滿足農村金融服務的需求,監管體系欠缺,農村信用聯社體制存在重大缺陷等應當是農村金融改革中下一步需要著手解決的幾個突出問題。首先,農村金融機構體系中現有的金融機構和服務體系不能滿足農村金融的需求。四大國有銀行除了農行以外,都是收縮縣級以下的網點,農業銀行也是貸的少,存的多,郵政儲蓄現在整合為一個銀行之后,也成為主要從農村吸收資金向城市輸血的系統,對于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來說,需要的金融服務差異很大,需要從鼓勵小額信貸,促進互助金融發展、改革信用聯社體制、鼓勵多種金融市場形式積極探索等方面入手;其次,農村金融中存在著監管過渡與監管不足并存的局面,一方面,缺乏清晰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對金融機構的監管仍停留在縣一級水平上,實際上,只要有金融服務的地方,就應當有金融監管,金融監管必須要密切跟隨金融服務的主體,否則就會出現金融監管的空白;另一方面,因為擔心風險所可能采取的過于嚴格的審批和行政管制,也可能會導致抑止金融服務需求得到有效滿足的過渡監管,要確保農村金融活動的有序進行,地方監管部門必須向下延伸監管力量,只有做到有效的跟隨金融服務主體,才能及時發現金融機構運行中的具體問題,從而為改進創新提供必要的支持;再次,目前廣泛采用的農村信用聯社體制,存在明顯的負向激勵和資金虹吸,負面作用日益顯現,制約整個信用社體系的發展。日前發布的《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按照“低門檻、嚴監管”的原則,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啟動了一個重要的農村金融改革的進程。

三大政策性銀行的改革也已提上議事日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完整的針對政策性銀行規范的條例來界定是政策性銀行的運作,這是下一步必須要明確的。目前可能的方向,一個就是對國家開發銀行變成專門經營中長期信用的商業銀行,其有限的一點點政策性業務可以采取單獨核算,應該按照商業化金融進行監管,重點拓展中長期信用市場,在金融市場日益完善的情況下,開發銀行的發展關鍵是如何充分利用各種金融機構的現有網絡渠道拓展資金來源。農村發展銀行作為農村金融的主體,應該擴大發展規模和業務范圍。進出口銀行基本可以按照政策性業務運營。

(3)經營給金融監管帶來嚴峻挑戰,監管協調需要加強

十一五規劃里第一次明確提出進行綜合經營試點,表明從政策層面正式放棄1993年確定的分業經營體制,金融機構開始了混業經營的探索,2006年開始實施的新《證券法》刪除了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等相關的限制條款,而保監會發布了《關于保險機構投資商業銀行股權的通知》,首次對保險機構投資銀行股權有關事宜作出了明確的政策規定,在這些政策性突破的支持下,不少金融機構開始積極進行混業經營的探索,金融產品和金融機構之間的界線隨著金融體系的發展和成熟而日漸模糊,這種趨勢使分業監管格局下的金融穩定性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許多產業集團和金融機構都在積極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實現混業經營,金融控股公司組織結構上的特點使其在面對各項金融業務本身所形成的一般風險之外,還有由“集團控股進行混業經營”這一組織架構所帶來的特殊風險:傳染風險、財務杠桿風險、內幕交易風險。例如德隆集團的倒塌就是上述風險的集中爆發。這些風險沒有強有力的監管協調機制是無法控制的,在特定的情況下,還有可能導致金融危機;另一方面,跨越銀行、證券、保險的交叉性領域也是監管的薄弱環節,紛涌而出的金融創新模糊了監管的邊界。

因此,當前的關鍵,是建立不同的監管機構之間高效率的協調溝通機制,以及為提高金融監管協調效率所需要的人才準備、法律法規準備等問題,特別是針對金融控股公司和跨市場的金融產品創新,建立一個整合的、全程的、并表監管的流程,以克服缺乏協調造成的宏觀意義上的風險。在立法上,要盡快出臺《金融控股公司法》,從法律角度對金融控股公司進行監管。在監管方法上,以對金融控股公司并表監管為主,同時加強對集團內關聯交易的監管。

(4)匯金公司轉型為市場化的國家投資公司

匯金公司在當前中國的金融改革與重組中已經扮演著越來越活躍的角色。除工行、中行、建行三家“國字號”銀行之外,銀河證券、申銀萬國、國泰君安等幾家較差的券商也得到了匯金的注資,從目前的情況看,重組是成效斐然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

從匯金公司的未來來看,發展方向可以結合有關國際上運用外匯儲備進行投資的經驗,轉型為市場化的國家投資公司,金融機構重組作為其中的一項但是不是唯一的重要職能,關鍵是要把外匯儲備的運用以及整個投資的流程和績效的考核等規則制定清楚,規范信息披露,促進整個匯金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

4.全方位著手,努力改善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

由于貿易順差持續擴大,保持國際收支平衡成為2007年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2007年改善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應從多個方面著手。

首先,促進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要進一步采取措施,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的出口,加快增加先進技術、設備和重要資源的進口,而不是一味追求貿易規模與順差的增長。

第二,在吸引外資方面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各級地方政府不顧一切以各種超國民待遇優惠引資的做法;應要求各級政府在引資中必須重視能源、環保、土地、產業政策及勞工標準等問題。同時,加快兩稅并軌,減輕外資流入過多對人民幣升值所形成的額外壓力。

第三房地產行業應采取相關措施迅速改變海外資金自由進入境內房地產市場的現狀,抑制海外資金大舉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態勢。

第四,在外匯管理方面應研究日本相關經驗,鼓勵藏匯于民,藏匯于企業。

第五,要正確估算國家應有的外匯儲備量。在此基礎上,將超量外匯儲備積極用于解決體制改革中多年積累的歷史包袱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擇機增持黃金儲備比例。參照國際經驗,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和運作方式。

此外,還應當改變目前這種人民幣單邊升值的匯率管理模式,打破人民幣長期穩定升值的預期,從根本上扭轉人民幣匯率只升不跌的被動局面。【摘自中國(海南)改革研究院《2007中國改革評估報告》】【撰稿人:魏加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劉尚希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遲福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現實需求與目標選擇
2006年文化建設氣象新 文化體制改革踏上破冰之旅
中國水綜合管理體制改革路線圖劃定
改善公共治理結構成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重點
溫家寶: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完善文化產業政策
斯蒂格利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過河已過了一半
中國鋼鐵業掀起并購潮 體制改革滯后難題亟待突破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展望
2006年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特點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西氣東輸首批氣田建成 可供氣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兒童節關注2000萬留守兒童:發展之路遭遇體制障礙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