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貸款分部門和期限看,居民戶貸款特別是消費貸款顯著增多,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平穩增長。上半年,居民戶貸款余額4.6 萬億元,同比增長25.7%,增速同比提高10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6741 億元,同比多增3074 億元。居民戶消費性貸款比年初增加3800 億元,同比多增3699 億元,其中居民戶中長期消費性貸款同比多增3206 億元,個人住房貸款是拉動居民戶中長期消費性貸款顯著增多的重要因素。居民戶經營性貸款比年初增加2942 億元,同比少增624 億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余額20.5 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同比降低0.3 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1.9 萬億元,同比多增874 億元。其中,票據融資繼續呈現大幅少增態勢,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增長平穩。
中長期貸款主要投向基礎設施行業、房地產業和制造業,高耗能行業中長期新增貸款占比下降。2007 年上半年主要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人民幣中長期貸款投向基礎設施行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房地產業和制造業的比重分別為35.9%、15.1%和9.1%。投向高耗能行業的中長期貸款占比為12.1%,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6 個百分點。
專欄1:關注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的變化
近年來,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特別是資本市場的活躍,我國居民和企業部門的資產選擇行為和投資偏好發生了較為顯著的改變,并進一步引起商業銀行資產和負債期限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表現在商業銀行資金來源短期化,資金運用長期化趨勢明顯,存貸款期限錯配問題日益突出。此外,隨著我國經濟開放度的逐步提高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推進,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的幣種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貨幣錯配的現象逐漸顯現。
從期限結構來看,資金來源短期化,資金運用長期化趨勢明顯,2007 年上半年表現得尤為突出。資金來源方面,企事業單位和居民一般存款活期化趨勢明顯。2007 年6 月末,企業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為66.1%,同比提高1.1 個百分點;儲蓄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為37.6%,同比提高2.9 個百分點。此外,儲蓄存款向同業存款分流的現象導致資金來源的整體穩定性有所下降。2007 年4、5 兩月連續出現了儲蓄存款凈下降,為2000 年以來所僅見。上半年儲蓄存款增加7972 億元,同比少增5981 億元。與此同時,同業存款大幅增長,上半年增加1.15 萬億元,同比多增8490 億元,尤其是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成倍增長。資金運用方面,貸款呈長期化趨勢。上半年中長期貸款占全部新增貸款的54.8%,同比上升7.9個百分點。
從幣種結構看,基于人民幣升值預期,商業銀行傾向于積累外匯空頭。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通過國家注資、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和境外上市等方式補充了外匯資本金,之后又出于匯率風險考慮通常傾向于將外匯資本金結匯為人民幣。2007 年6 月末,金融機構外匯資產為4989.3 億美元,但外匯實收資本僅為127.6億美元,外匯實收資本與外匯資產之比僅為2.56%。此外,2007 年以來商業銀行柜臺遠期凈結匯增長迅速,特別是1 年以上的超遠期結匯增長突出。商業銀行通過即期市場平補遠期頭寸,通常需要以增加外匯負債的方式獲得外匯,并在即期市場賣出,由于境內外匯流動性較緊,銀行借入外匯資金的期限普遍較短,與柜臺遠期結匯的期限明顯錯配。
對于當前期限錯配和貨幣錯配問題要有正確認識。一是要認識到當前銀行存款分流,即所謂金融脫媒現象,是金融結構性變化的大趨勢。長期以來,我國間接融資比重過高,直接融資不發達,導致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弱化,企業財務杠桿率過高,金融風險過分集中于銀行體系,同時也給全社會儲蓄轉化為投資和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管理、風險控制帶來了一定難度。從一定角度看,這種變化具有必要性和積極意義。但也必須高度重視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可能帶來的風險,尤其是在全球通脹壓力上升的情況下,如果市場利率水平發生變化或出現逆轉,金融機構可能會面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二是要認識到目前商業銀行基于人民幣升值預期,賣出外匯,從當期來看是理性的選擇,規避了資產負債表中資產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之間幣種的不匹配,但與此同時商業銀行與外匯負債相對應的外匯風險資產卻無相應的外匯資本金覆蓋,如果未來發生損失,就需要以人民幣購匯補償;對境外股東的分紅仍需用外匯支付,從而面臨一定的匯率風險;人民幣尚未實現完全自由兌換,商業銀行未來購匯時還將面臨政策風險。隨著人民幣匯率浮動彈性的不斷增強,這些風險可能加大。柜臺遠期結匯快速增長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和市場風險也不容忽視。
商業銀行要高度重視期限錯配和貨幣錯配所潛藏的風險。我國金融深化和金融開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商業銀行要加快轉型步伐,更好地適應新情況和新變化,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統籌處理好短期利潤與中長期持續穩健發展的關系。要提高創新意識,加大業務創新、服務創新和產品創新力度,通過業務品種、金融產品、收益渠道多元化來調整盈利結構,積極發展中間業務,拓展新的盈利增長點,增強盈利能力。同時,要注重業務擴張和風險識別與控制能力相協調,將自身業務發展、風險防范與宏觀調控目標有機結合起來,促進自身穩健運營,努力維護銀行體系的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