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者對宏觀經濟形勢及改革熱點的判斷、評價和建議
——2007·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報告
2003年以來,中國經濟連續四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今年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加快,企業利潤、財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長均達到近期歷史最高水平,同時出現物價漲幅較大、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的現象,經濟運行趨熱的跡象明顯。為了解在此背景下,企業經營者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企業經營狀況的判斷及對未來發展的預期,了解他們對企業經營外部環境的評價、對宏觀經濟政策及經濟體制改革成效的看法以及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見和建議,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2007年8月至10月,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織實施了“2007·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
本次調查是由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織的第15次全國性企業經營者年度跟蹤調查,得到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力資源研究培訓中心、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研究司、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企業分配局、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①、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民經濟綜合司、人事部人才流動開發司、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法制司、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宣傳教育中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市場監管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等有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
與前14次年度跟蹤調查一樣,本次調查以企業法人代表為主的企業經營者群體為調查對象,參考我國經濟結構,按行業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采用郵寄問卷的方式進行,于8月10日發放問卷15,000份,截止9月26日共回收問卷5,408份,其中有效問卷5,351份,有效回收率為35.7%。通過部分未填寫問卷與填寫問卷企業的對比分析,未發現存在系統偏差。為使調查分析更為全面和深入,本報告還采用了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以往的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主要涉及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建筑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采礦業、農林牧漁業以及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行業,上述行業的企業所占比重分別為:69.9%、7.8%、5%、3.9%、2.4%、2.3%、1.6%、1.4%和1.3%。從企業的地區分布看,東部地區占60.1%,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分別占19.2%、14.9%和5.8%;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分別占11.4%、49.7%和38.9%;從企業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占11.4%,有限責任公司占46.8%,股份有限公司占15.3%,私營企業占11.1%,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占7.6%,股份合作企業占5.1%,集體企業占2.5%(見表1、2)。
表1 調查樣本基本情況(%)
|
農林牧漁業
|
1.4
|
|
國有企業
|
11.4
|
采礦業
|
1.6
|
集體企業
|
2.5
|
制造業(詳見表2)
|
69.9
|
私營企業
|
11.1
|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
2.4
|
股份合作企業
|
5.1
|
建筑業
|
3.9
|
股份有限公司
|
15.3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2.3
|
有限責任公司
|
46.8
|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
1.3
|
其他內資企業
|
0.2
|
批發和零售業
|
7.8
|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
|
7.6
|
住宿和餐飲業
|
0.9
|
民營企業
|
62.8
|
房地產業
|
5.0
|
上市公司
|
1.8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0.8
|
虧
|
盈利企業
|
70.8
|
其他行業
|
2.7
|
持平企業
|
16.0
|
地區
|
東部地區企業
|
60.1
|
虧損企業
|
13.2
|
中部地區企業
|
19.2
|
|
超負荷生產企業
|
6.8
|
西部地區企業
|
14.9
|
正常運作企業
|
85.4
|
東北地區企業
|
5.8
|
半停產企業
|
7.1
|
|
大型企業
|
11.4
|
停產企業
|
0.7
|
中型企業
|
49.7
|
出口型企業
|
47.7
|
小型企業
|
38.9
|
非出口型企業
|
52.3
|
注:1、其他行業包括:金融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
服務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行業;
2、東部地區包括:京、津、冀、滬、蘇、浙、閩、魯、粵、桂、瓊11省(市、自治區);
中部地區包括:晉、蒙、皖、贛、豫、鄂、湘7省(自治區);
西部地區包括:渝、蜀、黔、滇、藏、陜、甘、寧、青、新10省(市、自治區);
東北地區包括:遼、吉、黑3省
表2 調查樣本中制造業基本情況(%)
|
|
|
|
|
|
1
|
農副食品加工業
|
4.8
|
16
|
化學纖維制造業
|
0.9
|
2
|
食品制造業
|
3.2
|
17
|
橡膠制品業
|
1.4
|
3
|
飲料制造業
|
1.1
|
18
|
塑料制品業
|
4.1
|
4
|
煙草加工業
|
0.2
|
19
|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
5.8
|
5
|
紡織業
|
6.2
|
20
|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
2.8
|
6
|
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
|
4.0
|
21
|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
2.3
|
7
|
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
|
0.9
|
22
|
金屬制品業
|
7.1
|
8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
|
1.3
|
23
|
通用設備制造業
|
7.4
|
9
|
家具制造業
|
1.0
|
24
|
專用設備制造業
|
8.8
|
10
|
造紙及紙制品業
|
1.6
|
25
|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
5.3
|
11
|
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
|
2.0
|
26
|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
|
7.2
|
12
|
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
|
1.0
|
27
|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
3.2
|
13
|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
0.7
|
28
|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
|
2.2
|
14
|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
7.7
|
29
|
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
|
1.8
|
15
|
醫藥制造業
|
3.0
|
30
|
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
|
1.0
|
本次調查的企業經營者平均年齡為49.7歲,其中55歲及以上占29.1%,44歲及以下占28.1%,45~54歲占42.8%。文化程度為大專及以上的占79.8%,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占42.8%。所學專業為管理類的占47.7%,為經濟類的占32.4%。職務為企業董事長或總經理、廠長、黨委書記的占92.7%,其他職務的占7.3%(見表3)。
表3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性別
|
男
|
95.6
|
文化程度
|
初中或以下
|
4.8
|
女
|
4.4
|
中專、高中
|
15.4
|
年齡
|
44歲及以下
|
28.1
|
大專
|
37.0
|
45~49歲
|
17.1
|
大學本科
|
26.4
|
50~54歲
|
25.7
|
研究生學歷
|
7.4
|
55歲及以上
|
29.1
|
碩士
|
7.4
|
平均年齡(歲)
|
49.7
|
博士
|
1.6
|
所學專業
|
文史哲法律
|
6.4
|
現任職務
|
董事長
|
60.4
|
經濟
|
32.4
|
總經理
|
57.8
|
管理
|
47.7
|
廠長
|
8.6
|
理工農醫
|
23.5
|
黨委書記
|
18.0
|
其他
|
11.5
|
其他
|
7.3
|
注:由于存在跨專業和職務兼任情況,因此所學專業和現任職務比例合計大于100%。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普遍認為當前宏觀經濟運行狀態良好,企業家滿意指數達近年最高水平。投資、消費與出口需求強勁,企業產銷兩旺,庫存正常,產品價格溫和上升,資金緊張狀況進一步緩解,單位產出能耗有所降低,企業盈利持續增長,國有企業效益明顯改善;企業用工和投資計劃呈現擴張趨勢,訂貨狀況樂觀,未來預期看好;研發投入及新產品銷售比重增加,民營企業創新熱情較高;東部地區企業發展繼續保持領先狀態,而中西部地區企業追趕速度開始加快。
企業經營者同時認為,當前消費價格上漲較快,物料和人工成本持續上升,房地產價格繼續呈快速上漲態勢,通脹壓力漸顯,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現象比較嚴重、產能利用率不高,土地供應緊張狀況有增無減;不少企業經營者擔心宏觀經濟從偏快轉向過熱。受宏觀調控力度加大、國際經濟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等方面的影響,企業經營者預期未來經濟增長可能趨緩。
企業經營者認為,人民幣小幅升值和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對紡織品等行業產生較大影響;宏觀調控政策的松緊度比較合適、略顯偏松,建議未來一個時期采取穩健并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
企業經營者對近年來的宏觀調控政策和各項改革措施給予積極的評價,尤其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對于改善中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條件、穩定消費預期進而提升即期消費需求具有明顯的成效,國企改革的深化使國有企業煥發活力,股權分置改革的推進帶來資本市場的突破性發展;建議繼續加大改革力度,期望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步伐、取得壟斷性行業改革的新突破和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企業健康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隨著城市化、工業化步伐的加快以及與全球經濟的聯系日益密切,中國經濟呈現持續快速發展的態勢,面臨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包括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和環境制約問題,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問題,以及近年來以資產價格快速上漲為標志的影響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和社會經濟穩定的問題等等。中國企業的發展與和諧社會的構建密切相關,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企業社會責任意識、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應成為中國企業乃至全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