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
以激光、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為基礎的全固態激光器(DPL)是近年光電子技術發展的一個重大方向。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在《2008科學發展報告》中撰寫了題為“非線性光學晶體與器件研究獲重大進展”的文章。
文章首先介紹了DPL作為一種嶄新的相干光源,它具有體積小、結構緊湊、壽命長、效率高、運轉可靠等一系列優點,并適用于工業、醫療、軍事、科研多種領域,接著介紹了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在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1.高質量LBO晶體生長。LBO晶體是應用在可見和紫外光區的非線性光學晶體。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在之前基礎上加強了高質量LBO晶體的研發,于2002年取得有晶面LBO晶體生長的突破。該所利用自身結構化學與分析測試的優勢,在較短的時間內就研究并確定了影響晶體吸收的主要因素,采用新體系的助熔劑及專利工藝技術控制雜質,生長成功低吸收大尺寸低吸收的LBO晶體(圖1),將晶體吸收系數降低了兩個量級,從2000ppm/cm降低到20ppm/cm。該晶體已成功地應用在200W連續綠激光系統中,百小時連續運轉激光功率無明顯變化。這是大功率綠激光的一個突破性進展。
2. 抗灰跡KTP(磷酸鈦氧鉀)晶體生長。KTP是美國杜邦公司在上世紀70年代發明并首先采用高壓水熱法生長成功的非線性光學晶體。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從KTP晶體灰跡本質和產生機制的研究入手,并運用“點衍射原理”定量地分析各種條件下晶體的吸收特性,確定在“灰跡”產生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雜質和空穴等點缺陷的本質,在晶體生長工藝與性能測試及固體化學研究實時互動的基礎上,制備出抗“灰跡”的KTP晶體。
3. 全固態藍綠光器件組合模塊。藍綠光晶體組合模塊是針對激光器光學、晶體元件調整耗時、困難的問題,采用緊湊型諧振腔設計,將所有的光學器件,包括激光、倍頻晶體、諧振腔鏡(可以在晶體表面鍍制)相互緊密接觸并直接耦合。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采用獨特的深化光膠和側膠固定等技術,解決了晶體模塊原有光轉化效率低、光束質量和工作穩定性差等一系列問題,完善了100mW級綠光晶體組合模塊制備技術,并在國際上率先開發出緊湊型系列藍光晶體組合模塊,填補了國際空白。(摘自中國科學院“科學發展報告”課題組撰寫的《2008科學發展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