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各項貸款大幅增加,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同比增長16.0%。新增貸款主要投向新農村建設、中小企業、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壓縮了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建筑行業貸款。 -20002001月
4.現金支出大幅增加。受農副產品采購現金支出大幅增加影響,全省現金投放同比增加113.6億元。
5. 人民幣貸款利率總體水平呈前高后低走勢。上浮利率貸款比重上升,城鄉信用社、城市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72%和99%集中在上浮利率區間;大型銀行發放貸款的80%分布在基準利率和下浮利率區間。金融機構利率定價能力逐步提高,部分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和城市商業銀行,積極嘗試建立以SHIBOR為基準的貼現業務、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機制;城鄉信用社逐步從一刀切定價向差別定價方式轉變。受匯率及美元需求下降的影響,美元存貸款利率水平呈現下降趨勢。
6.金融改革穩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新進展。全省農行完成不良資產剝離,股改工作有序進行。成立2家村鎮銀行,支農力量進一步整合。81家縣級農村信用聯社中有79家專項票據到期兌付;組建1家農村合作銀行,成立80家統一法人社,產權制度改革階段性目標如期實現。
專欄 1 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的探索
抵押擔保難,一直是困擾金融機構投放農業貸款的突出問題。2000年以來,佳木斯市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嘗試以農村土地使用權(主要是指“五荒”--荒山、荒溝、荒丘、荒灘、荒地頭)作抵押發放農業貸款,有效地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問題,對于支持農民增收、促進農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金融機構和農民的廣泛認可。
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主要有三種操作模式:一是土地管理部門介入規范型。金融機構和借款人雙方依據現行國家法律設定的程序,辦理相關的貸款抵押手續,運用土地“兩權”抵押登記制度的法律效力,維護雙方權益。二是基層組織配合支持型。這種模式用于抵押的土地必須是農村(場)基層組織管理效力所及且有絕對支配權的土地。三是金融機構和借款人雙邊自愿型。是指借貸雙方在完全自愿的基礎上,簽訂抵押貸款協議。
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不但解決了部分農民貸款難問題,也促進了金融機構加大對大額、中長期農業信貸的投入力度。目前最長貸款期限已突破2年;額度普遍超過2萬元,個別達300至400萬元;貸款投向逐漸向大型農機具、養殖業及運輸業等多領域延伸。同時,抵押權的實現,將使落后經營戶的土地使用權向先進戶轉移,促進了土地集中、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金融機構也從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中獲得了可觀回報,實現了支持農業發展和自身發展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