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原則和主要目標
“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綜合分析各種因素,未來五年國際環境總體上對我國發展有利,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國內有許多有利條件,同時存在不少制約因素和困難。我們要抓住機遇,趨利避害,增強憂患意識,做好克服各種困難、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充分準備,奮力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推向前進。
《綱要(草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了中央《建議》提出的重要原則,這就是: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貫徹這些原則,就要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根據中央《建議》確定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綱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這些目標既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銜接,又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客觀要求。這里,我僅就其中兩個方面的重要目標作簡要說明。
一是關于經濟增長速度問題。《綱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這是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根據需要和可能提出的。按照新近公布的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和2005年經濟增長實際結果,“十五”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比原來預計的高一些,“十一五”年均增長7.5%,將會超過中央《建議》提出的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要求。這個目標是積極的,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還需要指出,這個目標是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基礎上的。在實際執行中,各地要處理好速度和結構、效益的關系,不要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速度。歷史經驗和現實情況表明,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至關重要。
二是關于節能和環保問題。《綱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等目標。這是針對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的突出問題提出來的,體現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是現實和長遠利益的需要,具有明確的政策導向。盡管實現這一目標的難度很大,但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完成。
(四)“十一五”時期的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
《綱要(草案)》對“十一五”時期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改革開放等方面,都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的任務和政策措施。
一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綱要(草案)》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各項戰略任務的首位。強調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民收入。著力抓好大型糧棉油生產基地、優質糧食產業、農田水利、飲水安全、公路、沼氣和農村教育、文化、衛生建設等重點工程。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基本完成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改革任務。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各地方、各部門必須在經濟工作思路和重點上有一個大的轉變。建設資金要更多地向“三農”傾斜,公共服務要更大范圍地覆蓋農村,全社會都要大力支持農村發展。
二是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諸多問題的癥結,在于結構不合理和增長方式粗放。必須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從優化產業結構中求發展,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中求發展。《綱要(草案)》提出,要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工業由大變強。這是針對我國工業規模已經不小,但總體素質不高、競爭力不強的現狀,而提出的一個重大任務。《綱要(草案)》對推進信息化、發展高技術產業、振興裝備制造業、發展能源原材料工業等方面的主要任務和建設布局作了部署,規劃了一批重大建設項目。提出要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信息、金融、保險、物流、旅游和社區服務業,不斷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
《綱要(草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擺在突出位置,提出了明確任務和措施,規劃了一批節能重點工程、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工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重點工程。認真落實這些任務和措施,將會明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基本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地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清潔、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為子孫后代留下藍天綠地、碧水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