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2、農業現代化理論
農業現代化理論是關于農業現代化現象的一種理論,是現代化理論的一個部門理論。目前大致包括三個理論集合:經典農業現代化理論、兩次農業現代化理論和廣義農業現代化理論。
(1)經典農業現代化理論
經典農業現代化理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1964年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完成《改造傳統農業》一書(Schultz 1964),提出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在70~80年代出版了一批農業現代化論著,如《農業現代化指南》(Malone, Shastry, Francis 1970)、《農業現代化和收入分配》(Harrison 1973)和《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現代化》(Arnon 1981)等。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學者對農業現代化有大量研究和論著。迄今為止,經典農業現代化理論尚沒有系統的、公認的一般理論闡述,它是關于農業現代化的一個學術思想集合(表2-122)。
(2)兩次農業現代化理論
黃祖輝和鄧啟明(2008)認為,農業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傳統農業、常規現代農業和現代持續農業;從傳統農業向常規現代農業的轉變是第一次農業現代化,主要特點包括機械化、化學化、電氣化、水利化、商品化和社會化等;從常規現代農業向現代持續農業的轉變是第二次農業現代化,主要特點包括標準化、信息化、知識化、專業化、生物化和設施化等,農業管理現代化,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
張冬平和黃祖輝(2002)認為,農業現代化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農業現代化是為了提高農業的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滿足人們對農產品數量需求不斷增長的需要;第第二個層次的農業現代化是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維持農業持續高速發展,滿足人們對產品質量和種類的需要。在我國,第一個層次農業現代化,是農業從自然生產向半商品生產的轉變過程,是從自然經濟走向物質經濟的過程;第二個層次農業現代化,是半商品生產走向商品生產的過程,是從物質經濟走向知識經濟的過程。第一層次農業現代化追求農業科技的主要特征是農業機械化、農業電氣化、農業化學化和農業水利化,這一過程稱為第一次農業現代化;第二層次農業現代化追求農業科技的主要特征是農業標準化、農業信息化、農業生物化、農業設施化和與之配套的管理現代化等,這一過程稱為第二次農業現代化進程。
(3)廣義農業現代化理論
廣義農業現代化理論是關于18~21世紀期間的農業現代化現象的一種理論解釋。它是第二次現代化理論在農業系統的應用,是中國學者何傳啟提出來的。廣義農業現代化理論包括一般理論、分支理論和相關理論等(表2-123)。這里重點討論它的一般理論,包括農業現代化的定義、過程、結果、動力和模式五個方面內容。目前,關于第二次農業現代化和綜合農業現代化的認識非常有限。
首先,農業現代化的定義。
農業現代化是農業系統的現代化,是經濟現代化的組成部分,是現代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農業現代化的內涵:農業現代化是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農業系統的一種前沿變化和國際競爭,它包括現代農業的形成、發展、轉型和國際互動,農業要素的創新、選擇、傳播和退出,以及追趕、達到和保持世界農業先進水平的國際競爭、國際分化和國家分層等。
農業現代化的外延:農業現代化包括世界、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現代化,包括農業行為、農業結構、農業制度和觀念的現代化,包括農業供給、農業流通、農業需求、農業環境、農業科技和農民的現代化,包括農業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基礎設施和農業管理的現代化;包括農業、牧業、漁業、林業和農業服務業的現代化,包括農業現代化的時空分布變化等。
一般而言,農業現代化指農業變遷的世界前沿和達到世界前沿的行為和過程,它包括從傳統農業(自給型農業)向初級現代農業(市場化農業)、從初級現代農業向高級現代農業(知識型農業)的兩次轉變、農業效率和農民收入的持續提高、農民福利和生活質量的持續改善、國家農業地位和國際農業體系的變化等。國家是農業現代化研究和實踐的基本單元,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和經濟現代化的組成部分。
農業現代化是農業系統的一種變化。很顯然,并非所有的農業變化都屬于農業現代化。一般而言,有利于生產力提高、社會進步和農民發展的農業變化,才屬于農業現代化。
一般而言,農業發展包括農業增長和農業進步;農業現代化是農業發展、農業轉型、農業國際競爭和國際地位變化的交集。
其次,農業現代化的過程。
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和全球的過程,包括生產模式、核心技術、基礎設施、農民素質和農業體系的變化等。在18~21世紀期間,農業現代化的前沿軌跡可以分為第一次和第二次農業現代化兩個階段(表2-124);第一次農業現代化包括起步、發展、成熟和過渡四個階段;第二次農業現代化同樣包括起步、發展、成熟和過渡四個階段。根據它們的技術和經濟特點,第一次農業現代化包括三次浪潮,第二次農業現代化將包括三次浪潮。兩次農業現代化有不同內涵和特點。
第一次農業現代化是從傳統農業向初級現代農業、從自給型農業向市場化農業的轉型,它包括從手工農業向機械化農業、自然農業向化學農業、分散性農業向集約化農業、個體農業向工業化農業、家庭農業向社會化農業、生存農業向專業化農業、季節性農業向人工性農業、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農業稅收向農業補貼、鄉土文化向市場文化的轉型等。它的特點包括市場化、商業化、集約化、專業化、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化學化、良種化、水利化、規模化、社會化、標準化、制度化、體系化和科學化等,包括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業勞動力比例和農業增加值比例下降等。
第二次農業現代化是從初級現代農業向高級現代農業、從市場化農業向知識型農業的轉型,它包括從效率農業向生態農業、化學農業向有機農業、機械化農業向信息化農業、露天農業向工廠化農業、供方農業向定單農業、標準農業向精準農業、高投入農業向節約型農業、全國性農業向國際化農業、專業化農業向多樣化農業的轉型等。目前它的特點包括知識化、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生態化、綠色化、自然化、多樣化、訂單化、工廠化和國際化等,包括農業綜合效益、國際競爭力和農民生活質量提高,農業勞動力比例和農業增加值比例繼續下降等。
如果說,第一次農業現代化是初級農業現代化,是從傳統農業向初級現代農業的轉變;那么,第二次農業現代化是高級農業現代化,是從初級現代農業向高級現代農業的轉變;兩次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是綜合農業現代化。22世紀農業現代化還會有新變化。
農業現代化過程具有10個特點:長期性、復雜性、系統性、全球性、進步性、風險性、非線性、多樣性、農業效率分化、農業比例趨同等。
農業現代化是現代化的一種表現形式,遵循現代化的10個基本原則(表2-12)。
其三,農業現代化的結果。
農業現代化的結果包括農業現代性、特色性、多樣性和副作用的形成;不同國家農業現代化的結果既有共性又有差異;兩次農業現代化的結果是不同的。
農業現代化的結果表現在六個方面。一是兩次農業轉型的完成,二是農業效率和農民收入的提高,三是農民福利和生活質量的改善,四是農業比例的下降,五是農業科技和農業制度的發展,六是國際農業體系和國家農業地位的變化。
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一部分國家達到和保持世界農業先進水平,成為農業發達國家,其他國家是農業發展中國家,兩類國家之間可以流動。一般而言,農業發達國家大約占20%左右,農業發展中國家大約占80%左右;兩類國家處于動態平衡中。
國家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包括:完成第一次農業現代化,實現從傳統農業向初級現代農業的轉型;完成第二次農業現代化,實現從初級現代農業向高級現代農業的轉型;追趕、達到和保持世界農業的先進水平,成為農業發達國家或縮小國際農業差距;同時確保糧食安全。
根據第二次現代化理論,完成第一次農業現代化的標準:農業增加值占GDP比例小于15%,農業勞動力占總勞動力比例小于30%,農業勞動生產率達到20世紀60年代世界先進水平(按2000年價格計算約6000美元);進入第二次農業現代化的標準:農業增加值占GDP比例小于5%,農業勞動力占總勞動力比例小于10%,有機農業或生態農業已經起步等。
其四,農業現代化的動力。
在不同層次、不同國家和不同階段,農業現代化的動力有所不同。
農業現代化的動力因素包括創新、競爭、交流、適應、國家利益和市場需求,包括經濟增長、需求變化、工業化、信息化、全球化和合理預期,包括自然資源稟賦、技術進步、制度進步、農業結構變化、農業環境變化和農業政策變化等。
動力模型包括:創新驅動、三新驅動、雙輪驅動、聯合作用、四步超循環、農業復合互動、創新擴散、創新溢出、競爭驅動(表2-16)和農業生產力函數等。
農業生產率是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關鍵指標。農業生產率函數包括農業現代化的動力因素,可以用來定量分析農業現代化的動力。
農業生產率函數:農業生產率與農業技術、農業勞動力人均資本和人均技能成正比。
Pa = A × Ca × S1- a
其中,Pa為農業生產率(農業勞動力的人均產出),A為技術進步乘數,C為農業勞動力的人均資本,S為農業勞動力的人均技能;a為農業資本產出份額,(1-a)為農業勞動產出份額。
技術進步乘數反映農業技術進步、資源優化配置和規模經濟等的效果。
其五,農業現代化的模式。
21世紀農業現代化大致有三條基本路徑(圖2-71),不同國家和地區可以選擇不同路徑。
一般而言,農業現代化具有模式多樣性,不同國家和地區可以選擇不同模式。
農業現代化沒有標準模式,模式選擇受客觀條件和國際環境的影響。
第一次農業現代化的模式選擇,更多受自身條件的影響。第二次農業現代化的模式選擇,更多受科技水平和國際環境的影響。知識型農業具有多種模式,如綜合農業、信息農業、工廠化農業、持續農業和生態農業等。
其六,綜合農業現代化。
綜合農業現代化是21世紀農業現代化的一條基本路徑,它包括兩次農業轉型(從自給型農業向市場化農業、從市場化農業向知識型農業的轉型)的聯動和持續向知識型農業轉變,包括農業市場化、機械化、信息化、綠色化和國際化的協調發展,包括農業效率和農民收入的提高、農民福利與生活質量的改善、農業比例下降、國際農業競爭力和國際農業地位的提高等。
綜合農業現代化是兩次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并持續向第二次農業現代化轉型的歷史過程,它包括生產模式、關鍵技術、農業結構、農業制度和觀念的變化,包括追趕和達到世界農業先進水平的國際競爭。實現綜合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是農業效率、農業效益、農民福利和生活質量、農業制度和農業技術等達到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
(摘自: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報告2011》 何傳啟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