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改革創新、穩中求進
201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為打造精致淮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縱觀形勢,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仍然較多。世界經濟低速增長的態勢仍在延續,我國經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階段,我市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任務比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更加艱巨繁重。但是,調結構需要戰略定力,轉方式需要歷史耐心,急不來,也慢不得。面臨新形勢,我們的發展思路、工作套路和心理預期都要作出相應調整,需要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加快調結構轉方式,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而不是片面追求增速拼資源,甚至犧牲環境,得不償失。思路調整不過來,就很難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必將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為我市破解發展難題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我們還要看到,我市整體納入中原經濟區規劃,國家加大對資源衰退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支持力度。我們還擁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促進皖北振興、全省新型城鎮化試點等多項政策機遇。經過50多年的建設,我市產業發展基礎、城市文明程度和人文環境等優勢比較明顯。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產業精良、文化精深、城市精美、作風精細的精致淮北,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進一步明確了提升經濟質量、加快轉型發展的總體思路。這些目標和思路以及據此形成的一系列規劃,已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正在轉化為推動淮北加快轉型發展的強大動力。特別是經過去年招商引資和推進項目的前期工作,今年將有大批項目開工建設,推動項目引進轉化為項目建設收益,提升經濟發展的內驅力和支撐力。只要我們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始終保持開拓進取的昂揚銳氣,堅定信心,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就一定能夠奪取新一輪發展的主動權。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及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暨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七屆七次全會的總體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牢固樹立大開放、市場化、規劃引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以推進開放轉型發展為主線,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抓手,以調結構轉方式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增活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和諧,努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平穩發展,在打造精致淮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上邁出新步伐。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3.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重點做好六個方面工作:
(一)圍繞釋放發展活力,著力推進改革創新。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與社會的關系,深入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社分開,把政府工作重點轉移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以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為契機,理順部門職責關系,優化工作流程。嚴格控制機構編制,確保財政供養人員總量只減不增。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事項,簡化辦事程序,壓縮審批時間,提高辦事效率。實施工商、質監行政管理體制調整和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培育發展各類中介組織。推進財政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在全市首批44家預算單位開展預決算和“三公”經費信息公開。將財政資金扶持企業發展改變為貸款貼息等方式,并與企業納稅掛鉤,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繼續做好“營改增”擴圍試點。穩步推進市、區財政體制改革,科學界定市、區事權、財權,促進財政支出責任明確、收益共享、協調增長。積極引進金融機構來淮設立分支機構,加快發展地方金融體系,確保濉溪農商行年內掛牌,湖商村鎮銀行開業運營。加強政銀企對接,繼續推廣中小企業助保金、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專利權抵質押貸款,力爭全年新增貸款110億元。積極做好企業上市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發行工作,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強化政府投融資平臺建設,著力提高投融資運作水平。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完善“借用還”一體化良性循環機制。加快推進其他領域改革。鞏固和完善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理順城市建設管理體制機制,規范政府性投資項目管理,創新征收工作方式。有序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加快環衛作業市場化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和經營機制,推進國有資產資本化。嚴守底線,嚴控總量,盤活存量,促進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構建有利于全民創業的體制機制,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推動民間資本投向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金融服務、節能環保和教育、醫療衛生、健康養老等領域,進一步釋放民間投資潛力。實施創業富民提升工程,完善和落實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個轉企”等扶持創業政策,培育壯大各類市場主體,力爭全年新增私營企業1600 戶、個體工商戶1.5萬戶,民營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4%。
(二)圍繞增強發展后勁,著力抓好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實施重點項目426個,年度計劃投資498.1億元。開工建設符夾線擴能暨高鐵聯絡線、濟祁高速淮北段、市區至臨渙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項目和南坪船閘工程、淮水北調淮北市配水工程,確保省道235市開發區新區至泗許高速連接線、省道101平山口至徐樓段改建工程以及省道202線百善至臨渙段、縱樓至孫謝莊段續建工程和平山口至西山隧道改建工程主體完工。加快建設平山電廠一期、淮海實業煤矸石建材綜合利用和口子工業園東山項目,積極做好淮宿機場、平山電廠二期、國安電廠二期、中利電廠三期、任樓煤礦改擴建、國電風力發電等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確保華孚工業園全面投產。推動實施理士電池等200個重點技改項目,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大重點項目督查調度,有效破解用地、資金、環境等瓶頸制約,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圍繞食品和新型煤化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抓好延鏈補鏈、產業集群和配套服務招商。緊盯世界500強、國內100強和行業10強企業,及時捕捉投資動態,主動出擊,著力引進大企業、大項目。以完善城市功能為重點,加快引進一批商貿物流、金融服務、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生產、生活性服務項目。聚焦重點區域科學招商,把北京、上海、浙江、廣東、江蘇昆山、臺灣等地作為引進央企、外企、民企和臺企的重點,鍥而不舍,持續跟進。在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的同時,強化專業招商,積極開展委托招商和園區共建招商。全面落實39項行政審批費用減免政策,加快準入項目審批,完善開發園區“封閉運行”機制,加快建設標準化廠房、現代物流等配套設施,為招商企業落地創造良好環境。加強項目預審,把好節約集約用地、環境保護和對財稅的貢獻關。完善招商項目調度機制,推進在談項目盡快簽約,簽約項目盡早落地,力爭全年引進固定資產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00個。大力提升園區建設水平。加快市開發區“二次創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集聚、資源集約、產城融合。優化市開發區新區工業、商貿、公共服務空間布局,完善交通、供電、通信等配套設施,著力打造產城一體、四化同步、宜業宜居的工業新城。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加快臨渙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設,完善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爭取落實直供電和自備電政策,提高招商引資的競爭力。完成濉蕪產業園“十路四橋”等配套工程。提升濉溪開發區產業競爭力,積極爭創國家級開發區。支持鳳凰山經濟開發區建成全國知名的專業園區。支持杜集經濟開發區爭創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三)圍繞培育精良產業,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以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助推經濟增長。深化與在淮央企、省屬大企業對接合作,充分發揮大企業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帶動作用。積極推進“百億口子”行動計劃,支持口子酒業加快發展。以未來產出可達50億元、100億元以上的骨干企業為重點,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領軍企業。繼續實施“萬千百十”工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夯實精良產業支撐主體,力爭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產值超億元企業80家。繼續深入開展“干部幫聯企業,打造精良產業”行動,全力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鼓勵更多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千方百計擴大外貿進出口總量。以加快發展優勢產業引領轉型升級。緊抓省委、省政府支持淮北發展新型煤化工的戰略機遇,開工建設總投資147億元的年產220萬噸焦炭的煤焦化二期、年產10萬噸的粗苯精制、年產30萬噸的煤焦油及深加工、新型墻體材料等12個關聯項目,全面拉開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設的序幕,拉長產業鏈,做大產業集群,力爭到2020年,煤化工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初步建成全國重要的煤化工產業基地和循環經濟發展示范基地,成為推動淮北跨越崛起的引領工程。改造提升煤電傳統產業,關閉淘汰落后的地方小煤礦。以龍頭企業為支撐、重大項目為抓手,加快推進食品工業向精深加工發展、機械制造業向高端成套設備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向高精細發展、新型建材產業向節能環保方向發展,提升產業發展層級和水平。培育壯大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確保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0%以上。力爭鋁基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列入全省重點產業生產力布局和調整規劃,爭取更多的支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驅動結構調整。加快企業主體、創新載體和產學研一體建設,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力爭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60億元。突出人才與產業發展融合,指導市屬高校調整學科設置,培養實用人才。強化人才第一資源理念,積極招才引智,依托高水平人才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加強與中科院、清華大學、上海交大、淮北師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搭建新型煤化工、鋁基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啟動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市創建工作,力爭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達到550件和85件。加快推進龍湖高新區和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支持烈山區爭創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以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產業體系。繼續實施服務業提速增效行動,力爭服務業完成增加值190億元,增長9%。加快老城區傳統服務業提檔升級,謀劃建設龍湖高新區、職教園區和市開發區新區服務配套設施。繼續推進新網工程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快流通產業發展,不斷優化消費環境。重點抓好淮北義烏小商品城、國購城市綜合體和中泰廣場等重大服務業項目建設。鼓勵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推進青龍山商貿物流園、淮礦物流園二期、中易物流園建設。大力發展健康養老、科技研發、工業設計、休閑旅游等新興服務業,強化旅游產業功能配套和景區景點建設,力促四季榴園成功創建國家4A級風景區。辦好第三屆食品工業博覽會和第五屆石榴文化旅游節。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四)圍繞打造精美城市,著力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老城區基礎設施改造力度,有序引導公共資源向新城區轉移。加快南湖景區建設,確保年內核心景區建成開放。強化城市路網建設與改造,逐步打通斷頭路,提高城區快速通達能力。加快實施東崗樓立交橋維修加固工程。持續開展城市道路綠化及供排水、燃氣管網改造。指導各縣區和在淮省屬大企業有序推進棚戶區改造。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以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為契機,抓好城區東部山場綠化和森林增長工程,確保完成1.6萬畝荒山綠化和6.4萬畝年度造林任務。推廣芳香種植,為城市綠化增添色彩。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積極推進相陽溝等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強化污水處理和中水利用,確保污水達標排放。加大清潔能源推廣使用力度,抓好大氣污染防治,有效改善空氣質量。爭創全國文明城市。著眼于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放大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的榜樣作用。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實施城市管理示范街創建工程,積極開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環境衛生專項整治,著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奮力爭創第四批全國文明城市。堅持城鄉同治、共建共享,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文明創建。加強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切實抓好基層創建工作。以服務市民、方便市民為目的,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五)圍繞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基礎,著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加快產城融合,統籌城鄉發展,著力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和與之相掛鉤的就業、社保等配套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強農村建設用地整治,爭取啟動“人地掛鉤”政策試點,增強用地保障能力。結合采煤塌陷區村莊搬遷安置和煤化工產業基地配套完善,謀劃啟動澮河新城建設,打造市域南部次中心。大力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繼續開展小麥、玉米高產創建活動,抓好“菜籃子工程”建設,提升養殖業規模檔次,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構建南糧、北菜、東部特色水果的產業布局,著力發展高效、生態、特色農業。提升鳳凰山等4個食品工業園區承載能力,加快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重點培育發展100家農業龍頭企業、100家農業合作示范社和50個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百善等6個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帶動全市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扎實推進美好鄉村建設。繼續完善37個中心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確保8個省級重點示范村達標驗收。規劃建設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生態特色和人文特色的示范村,積極發揮示范村對全市美好鄉村建設的帶動作用。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統籌使用專項資金支持美好鄉村建設。突出“三線三邊”,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現中心村垃圾集中收集、污水有序排放。
(六)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加強和諧社會建設。鞏固完善民生工程。按照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可持續的要求,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務實安排民生工程項目,關注弱勢群體,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對農村低保、貧困殘疾人等涉及困難群體生活的項目擴面提標,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大力培育精深文化。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力度,循序漸進建設農民文化樂園,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積極做好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發展,重點抓好隋唐運河古鎮文化旅游、濉溪文化產業園、國購汽車文化產業園、口子文化博覽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實施文藝精品工程,擴大對外宣傳和交流,不斷提升淮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和殘疾人就業。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促進各類教育全面協調發展。啟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師德水平。規劃建設市一中東校區,確保市職教園區一期工程9月1日前建成使用。鞏固基本醫保覆蓋面,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和服務水平。推動市緊急救援中心和市人民醫院東院區建設,支持市婦幼保健院、職防院爭創三甲專科醫院。支持駐淮部隊建設,深化雙擁優撫安置工作。積極備戰全省第十三屆運動會。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認真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重要作用,推進科普、檔案、地方志、兒童、老齡、慈善等事業發展,進一步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氣象、地震等工作。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完善考評機制,加大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力度,實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全面推行用群眾工作統攬基層信訪工作,著力解決信訪熱點問題、遺留問題。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活動,扎實推進“法治淮北”、“平安淮北”建設,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預防和依法懲治違法犯罪。加強農村社區建設,年內全面建成鎮級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完善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機制,健全網絡輿論引導機制、輿情監測體系。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進一步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隱患整治,加大“打非治違”力度,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目標任務,必須強化問題導向和責任意識,堅持政府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進一步改進和創新政府工作,不斷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基層傾聽意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著力解決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大力弘揚真抓實干之風,發揚“釘釘子”的精神,敢于擔當、勇于負責,切實把工作落到實處。精簡會議文件,改進文風會風。嚴格政府績效管理,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深入開展政風行風評議活動,加大治慵治懶治散力度,強化效能督查,通過干部作風轉變促進政府職能轉變。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完善行政決策風險評估機制,著力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更加自覺地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高度重視社會公眾、新聞媒體和網絡輿論監督。深入推進政務和辦事公開制度,及時主動公開涉及群眾利益的信息,向群眾說真話、交實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嚴控財政預算外支出,確保“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堅持用制度管人、管錢、管土地、管項目。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嚴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切實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宏圖凝聚人心,形勢催人奮進。讓我們在中共淮北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創新務實,銳意進取,為圓滿完成本次大會確定的各項任務,為打造精致淮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