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聚焦工業引領,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把支持實體經濟作為關鍵舉措,把擴大有效投入作為重要抓手,確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320億元。
打造主導產業。堅定不移推進工業總量擴張、結構優化,形成主導產業頂天立地、全民創業鋪天蓋地、新興產業后來居上之勢。以打造輕紡食品、煤電能源、現代通信及應用三大千億元產業基地為目標,著力發展紡織鞋服首位產業,加快鑫國龍鞋業、野力體育、七匹狼和寶德二期、國口酒業、海升果膠等項目建設;著力推進國電龍源風電、蘄縣低熱值煤發電、深能集團符離光伏發電等項目,力爭錢營孜低熱值煤發電項目開工;著力加快智慧云計算產業園、中科云智慧產業園建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確保欣意電纜、華林電子、佳力奇碳纖維等項目建成投產。
主攻工業招商。以“工業項目、招大引強、稅源企業和環境保護”為原則,創新招商引資工作,全市實際到位內資增長2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以上。繼續實施全民招商,實施無會周外出招商、領導帶頭招商、招商任務計劃公開和離崗招商等制度,同時將深入開展產業招商、專業招商、鏈式招商,成立園區專業招商局、招商專業小分隊。圍繞首位產業和主導產業培育,瞄準產業鏈上、中、下游和左右配套產業,緊盯旗艦型企業,堅持龍頭引進、整體承接,形成產業集聚。繼續深化與央企、省企、知名民企新一輪合作。堅持市縣區聯動招商,強化信息共享,建立全市招商信息和項目落地共享平臺。堅持以稅收和就業實績檢驗招商實效,完善考核、獎懲辦法,加大招商有功人員獎勵力度。嚴格執行項目投資強度、投入產出率、稅收貢獻率等準入標準,堅決防止投機圈地和引進落后產能。
推進項目和園區建設。堅持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責任追究制度化,推進重大項目提速提效,力爭固定資產投資突破900億元。實行騰退機制,提升“5161”項目庫質量,儲備規模萬億元以上。爭取列入省“861”項目330個,年度投資超220億元。重點組織實施億元以上項目,力爭年度投資500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50個。完善市級、縣處級領導干部聯系項目制度,按照“五個一”的要求,強化重大項目密集調度、定期通報,提高重大項目的開工率、竣工率、達產率。加快各類園區建設,市經開區突出發展生物醫藥首位產業,加快推進億帆藥業、皖淮生物、安特生化等項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億元,積極創建國家級開發區;制鞋產業城一期建成,功能基本完善,實現產值超60億元、稅收超6億元,加快向“3311”目標邁進;宿馬園區加快推進蘇湘高新產業園等項目建設,爭當全省一流的共建園區;高新區重點發展云計算、家居和動漫三大主導產業,著力打造高端高效園區;各縣區開發區力爭擴區3平方公里,鼓勵開展形式多樣的園區合作共建。
(三)重視功能完善,加快推進城鄉建設。堅持雙輪驅動,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全年實現投資220億元,實施210個重點項目,全市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
突出中心城市帶動。圍繞城市總體規劃,進一步完善單元規劃,加快控制性詳規、片區規劃編制,優化專項規劃體系,對園區規劃實施總體控制、局部放權。堅持東向高鐵、北跨汴河、南展新城、西越高速,強力推進主城區、汴北新區、城南新區、城東新區、高鐵新區五大片區建設,實現“雙70”目標。加快實施路網工程,啟動西環線等過境循環路網建設,加快大外環、拱辰路等建設進度,建成南北環公跨鐵立交橋。加快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建各類保障房2.46萬套,實施棚戶區改造1.8萬套。推進依法和諧征遷,交付凈地1000畝。授權埇橋區對道東區域進行建設經營管理。
加強縣城和小城鎮建設。開展縣城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提質達標行動。以完善基礎、配套功能、提升品位、打造特色為核心,全面實施“555”工程。在縣城建設層面,四個縣各建設一個不低于10萬平方米的商業綜合體,一處不低于10萬平方米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一處全民健身運動中心,一個不低于5000平方米的標準化集貿市場,改造提升一條不少于500米的綠化亮化街區。在鎮村發展上,各縣區均新增2個以上工業增加值過億元、財政收入過千萬元的“雙超”鄉鎮,新增10個以上集體經濟收入過10萬元的村,新增7個美好鄉村示范村,每個鄉鎮完成3萬平方米的征遷控違任務,五個縣區共新增土地流轉面積70萬畝以上。在工作要求上,各縣區均完成土地出讓收入10億元,收儲土地1000畝,完成一個鎮當縣建的總體規劃,征遷整理凈地不低于500畝,每個縣城擴區3平方公里。
完善城鄉功能。加快推進濟祁高速、鄭徐客運專線建設,確保徐明高速建成通車,積極做好宿州機場等前期工作,力促符夾復線、京滬高鐵宿州東站擴建工程開工建設。投資18.3億元,全面開工宿靈泗、宿蕭碭、206國道快速通道等一級公路項目,增強城鄉聯系的緊密度。新建市汽車客運中心站、京滬高鐵客運樞紐站,改造升級縣鄉公路120公里,改造加固農村公路危橋140座。加快供水、供氣、供暖等各類管網建設,重點推進汴北水廠、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項目,完善加氣站及配套設施,實施城鄉電網建設改造。加快4G網絡建設,推進智慧城市發展。
提升城鎮品位。扎實開展綠化大行動,增量提質,破硬增綠,增加沿路臨水綠化工程,城區新增綠化面積超500萬平方米。建設城市綠道40公里。繼續推進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加快建設交通干線兩側林苗兩用林,完成人工造林14.3萬畝。繼續實施城鄉增綠工程,加快建設園林景觀,重點推進城市森林公園、野生動物園、三角洲公園改造提升工程建設,爭創國家級園林城市。積極引進全國知名企業,建設高端商業綜合體,提升商品房品質。鞏固省級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注重向農村、向城鄉接合部、向千家萬戶、向旅游景點延伸,建立長效機制。繼續整治車輛亂停亂放,規范管理戶外廣告、施工圍墻、渣土運輸等,全力提升城鄉“序化、凈化、綠化、亮化、美化”水平。成立城市管理委員會,建立大城管工作格局。
(四)突出三農工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堅持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主線,以美好鄉村建設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大力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統籌推進“兩區”建設,抓好20個示范點,規劃建設10萬畝現代農業示范核心區。加快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體發展到100家,新增農業企業1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00家、家庭農場500家、職業農民2000人。重點推進泗縣現代農業物流中心、碭山和蕭縣強英鴨業產業園、靈璧現代農業博覽園、埇橋西二鋪都市農業示范園等項目建設,力爭現代農業重點項目投資規模突破85億元,新引進億元項目10個以上。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加快市級農產品檢測中心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創新農村土地經營制度,在農民自愿前提下,引導土地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900億元,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400家,超億元企業150家。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建設45個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力爭糧食總產400萬噸以上。
加快美好鄉村建設。全面修編完善縣域村莊布點規劃、村鎮建設改造規劃,新建37個省級重點示范中心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建管新機制。全面完成農田水利三年提升工程建設任務,新增灌溉面積83萬畝。積極推進新汴河治理、淮水北調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完成7條中小河流治理,除險加固19座小水庫,解決4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推進采煤沉陷區大型水庫、懷洪新河洼地治理項目前期工作。
推進“三線三邊”環境治理。市財政安排5000萬元專項資金,以鐵路沿線、公路沿線、河流沿線及城市周邊、省際周邊、景區周邊為突破口,大力實施“四治理一提升”,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集中整治臟亂差,建立“戶集中、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逐步完善垃圾污水處理長效機制。
提升農民生活水平。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著力構建多元化農民增收支撐體系。加快實施農民就業創業工程,開展“一村一名實用技能人才”免費培訓,創建省級農民工創業園2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加大對產業聯合體、家庭農場的金融產品創新,探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抓好土地信托新模式試點,推進糧食和特色農產品保險提標擴面。全力整合資源,加強扶貧政策的銜接和落實,大力開展產業扶貧,認真實施扶貧項目,打好扶貧攻堅戰。
(五)擴大消費需求,加快提升現代服務業。堅持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協同并進,推動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提升,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
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加強大型商貿中心、配送中心和綜合性商品交易市場建設,加快國購廣場、紅星美凱龍、南翔恒泰、華洋新世界國際廣場建設。依托交通區位優勢,做大做強骨干流通企業,推動營銷網、物流網、信息網有機融合,開工建設林安物流,新增限上商貿流通企業40家。積極發展新型消費業態,促進市場持續繁榮。加快社區服務設施建設,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農村物流配送站,鼓勵發展鄉鎮商貿中心,引導城市商業網點向農村延伸,構建城鄉商品流通雙向渠道。
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態。加快發展科技、電子商務、總部經濟、金融、信息等服務業,鼓勵中小流通企業開展網上交易。圍繞主導產業的服務配套,加大生產性服務業招商引資力度,開工建設新濠畔會展中心、鴻星爾克電商中心、蘇寧云商等項目。抓好埇橋區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積極申報省級服務業集聚區。
(六)深化改革開放,加快釋放發展活力。今年是改革之年,必須認真貫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突出抓好經濟體制改革這一重點。
扎實推進各類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促進財稅體制改革,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年內力爭實現縣級以上部門預算全部公開。繼續做好“營改增”擴圍試點。采取貼息、擔保、后獎補等方式,安排財政支持企業發展資金。逐步將政府性債務收支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嚴格舉債程序。加快金融改革創新,大力培育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加快引進股份制商業銀行,全面完成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革任務,實現徽商銀行、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加快發展直接融資,推動上市后備企業盡快在主板及場外市場掛牌上市。以市城投集團為龍頭,整合交投、工投、教投等各類融資平臺,實施統貸統還、分類使用、財政監管、帶動各縣,壯大政府融資平臺。加快建設信用體系,全面落實與各金融機構戰略合作協議,全年貸款增量力爭達到115億元。做大市土地儲備發展中心,提高土地保障能力,發揮融資職能。強化節約集約用地,積極穩妥推進人地掛鉤試點,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用地市場。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深入貫徹省“20條”、市“27條”發展民營經濟意見,安排6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激發全民創業潮,新增私營企業2200戶。堅持問題導向,探索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全面清理、廢除各種不合理規定和隱形壁壘,堅決打破“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提升民營企業綜合服務水平。加快推進海關、國檢設立正式機構,建設中科云智慧保稅倉庫,抓好進出口企業孵化工作,進出口總額增長15%。總之,要讓民營經濟在我市遍地開花、茁壯成長。
(七)創新社會治理,加快構建和諧宿州。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切實維護人民群眾權益,保持社會安定有序,確保人民安居樂業。
大力推進文化建設。高舉中國夢的偉大旗幟,深入做好文明創建工作,開展宿州好人評選、志愿服務等活動。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市縣文化場館等設施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繼續推進農村電影放映提質、百戲進百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文藝精品工程,塑造宿州文化知名品牌。繼續推動大運河申遺保護。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加快神游世界動漫產業園、黃河故道綜合開發、五柳景區、大方寺、鐘馗文化園等項目建設,推進皇藏峪5A級景區創建。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1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75億元。
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實施全市義務教育校舍維修改造,完成167所標準化學校建設,學前三年入園率達80%以上。強化校園安全管理,綜合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支持宿州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發展,加快教育園區建設,完成逸夫師范學校新校區一期建設,加快市職教中心一期建設。鞏固完善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市立醫院和蕭縣、泗縣、靈璧縣醫院新院區建設,提升醫療服務質量。落實重大疾病防控措施,加強衛生應急能力建設,積極發展中醫藥事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積極備戰省第十三屆運動會,建成開放市體育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啟動科技“小巨人”計劃,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著力加強污染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嚴格執行節能減排一票否決制,啟動市、縣級細顆粒物檢測能力建設,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嚴格落實人口計生目標責任制,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高度重視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繼續實施“六五”普法,加強國防動員、人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扎實做好民族宗教、檔案、殘疾人、紅十字、防震減災、外事僑務和對臺工作,協調推進供銷、氣象、煙草等工作。
持續維護社會和諧。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實施安全溯源管理,嚴厲打擊不合格食品制售等違法行為。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煤礦、非煤礦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危險化學品監管,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嚴格執行車輛超限超載治理條例,加大依法“打非治違”力度。新增“四有”標準社區10個,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全面推行聯合接訪,落實領導包案責任制,強化基層矛盾排查化解,暢通、規范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努力提升突發事件防范、應對和處置水平。推進立體化、數字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嚴密防范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快建設平安宿州、法治宿州。
(八)改善民生民計,加快建設幸福宿州。按照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可持續的要求,緊緊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緊迫的民生需要,多謀民生福祉之事,讓全市人民共享美好生活。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大財政保障力度,落實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統籌銜接辦法,“五險”參保人數達到179萬人次。努力提高優撫待遇,城鄉低保標準、五保供養標準提高10%。調整實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鞏固基層醫保覆蓋面,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5%以上。完善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老人關愛幫扶體系。抓好價格監管,穩定民生價格。穩步推進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規劃,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特殊困難群體的社會救助力度。逐步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多渠道推動創業就業。把保就業作為穩增長的底線,建立發展就業聯動機制,一手抓援企穩崗,一手抓以創業帶就業。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加強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鼓勵引導勞動力就近就業創業,繼續實施“農民工進城圓夢計劃”,加快示范性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積極申報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大力推進“十百千萬”人才引進培養工程,分類建立人才庫。完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和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
鞏固提升民生工程。在實施33項民生工程基礎上,本著“廣覆蓋、重實效、惠民生”的原則,再辦10件惠民實事,讓更多的群眾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1.全市新建、改擴建、增設附屬公辦幼兒園54所,規劃建設道東初中
2.市區建成使用市120指揮中心,開工建設市婦幼保健所
3.開工建設市科技館、游泳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會展中心
4.更新市區公交車輛,優化公交線網
5.市區投放公共自行車1700輛,增建社會停車泊位3000個
6.全市規劃建設各類便民專業市場32個
7.整治提升市區中山街商品市場
8.全市新建、提升改造一批標準水沖公廁
9.全市開工建設3~5座垃圾焚燒發電廠
10.繼續實施新汴河景觀工程、清水工程
三、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要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三十條意見,緊緊圍繞為民務實清廉要求,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不斷提升服務人民群眾、加快科學發展的執政水平。
轉變職能,建設創新政府。用改革的思路推進工作,不斷創新舉措、方法和路徑,既要連續性,又要創造性。簡政放權,凡是市場能辦的一律交給市場,凡是社會能辦的一律交給社會,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正確對待利益格局調整,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清單制度,清單之外一律不設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削減、下放、取消、規范審批事項,繼續推進“四個一”工程,不斷松綁、放權、減負、讓利。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和工作流程,完成工商、質監管理體制調整和市縣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組建縣級市場監督管理機構,推進衛生與計劃生育部門機構整合。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進政府購買服務。
執政為民,建設務實政府。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政府工作,堅持求真務實,有面子、沒里子的事不干,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事不干,與民爭利、引起民怨的事不干。把群眾路線作為根本工作路線,深入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走進一線察民情,深入基層接地氣,從群眾中提煉破解難題的經驗和方法,從基層中捕捉創新工作的思路和方向。牢記“功成不必在我,為政貴在有恒”,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
永葆激情,建設高效政府。嚴格績效管理,突出責任落實,獎優罰劣,追責問責,倒逼謀事干事的精氣神。加強重大決策、重點工作、重要項目的推進,堅持周通報、月調度、季總結,環環緊扣抓落實。各級領導干部要率先點燃激情,深入一線,靠前指揮,雷厲風行干事業,身先士卒作表率。重拳整治“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中梗阻、基層板結”,嚴厲查處推諉扯皮、效率低下等行為,嚴肅政令,改進作風,推動政府工作提速提效。
規范透明,建設法治政府。嚴格執行政府工作規則,依法行政,按規矩辦事,擴大社會公眾參與度,提高政府決策透明度和群眾滿意度。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控自由裁量權,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強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監督管理。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切實辦好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和辦事公開制度,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建設,向群眾說真話、交實底,讓百姓看得懂、說得清。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和行政復議制度,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政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勤勉清廉,建設廉潔政府。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著力構建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增強全社會對反腐倡廉的信心。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堅決整治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集中解決“四風”問題,動真格、求實效。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嚴控公務活動成本。強化管理、嚴格自律,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清正廉潔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
新的航程已經開啟,前進的號角催人奮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同心同德、扎實工作,努力譜寫宿州加速發展、奮力崛起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