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6日在宣城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長 韓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13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形勢,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克服諸多自然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以“五年并進”、“五城同創”為抓手,立足“干”、突出“搶”、抓好“實”,穩中求進、有效作為,實現了經濟穩健增長、社會穩定和諧、各項事業穩步發展。
初步預測,全年地區生產總值850億元,同比增長11.5%左右。財政收入157.8億元,增長14.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40億元,增長15%左右。服務業增加值280億元,增長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970億元,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5億元,增長14.5%左右。進出口總額16億美元,增長2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30元,增長11%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達10350元,增長14.5%左右。全面完成節能減排年度任務。
過去的一年,受宏觀環境的影響,我市經濟指標增幅有所回落,但總體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好于去年位次的態勢,絕大部分指標實現了爭先進位。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扎實推進“五個年”活動,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招商引資年”深入開展。全市新簽項目900個,其中與央企合作項目16個、知名民企合作項目82個。億元以上項目到位省外資金590億元,居全省第3位。實際利用外資5.3億美元,增長20%。加強市本級招商力量,項目質量穩步提高。全市新引進5億元以上項目46個、10億元以上15個。新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數占比達42%,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新簽項目單體平均規模1.5億元,創歷史新高。“項目推進年”有力有效。在建億元以上項目445個,完成投資500億元以上,均超過預定目標。列入省“861”項目184個,投資完成率、開工率、竣工率均居全省前列。謀劃儲備億元以上項目514個。累計爭取中央和省項目補助資金超8億元、國外貸款2.4億美元,其中全國唯一的宣城開發區1.5億美元世行貸款示范項目啟動實施。績溪抽水蓄能電站、宣城電廠二期、南漪湖風電場一期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工業突破年”成效明顯。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2戶,總數達1091戶,分別居全省第3和第5位;實現銷售產值1450億元,產值超億元企業突破300戶。五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比重達到62%和16%,分別提高1.8和2.1個百分點。鋼鐵、銅加工產值占比較“十一五”末下降15個百分點。工業項目建設取得突破,完成投資500億元,增長24%。494個項目列入省工業投資導向計劃。53個億元以上項目投產。中鼎發動機和郎溪中訊通電子產業園、廣德慈興科技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淘汰關閉落后產能企業44家,提前完成省下達的“十二五”計劃。“城市建設年”穩步推進。開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及彩金湖生態新區、環南漪湖區域總體規劃編制,新編、續編和增編規劃183項,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城市空間特色規劃,實現城市近期建設用地范圍內控規全覆蓋。市本級續建和新建項目117個,完成投資152.6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及公共項目投資66億元。續建、新建道路36條,竣工通車9條。宣中新校區建成使用。宛陵湖西湖景區基本建成。期盼多年的圖書館、規劃館、體育館全面開工建設,主體工程接近完工。合工大宣城校區二期、北門棚戶區改造等工程加快推進。宣城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綜合樓和國家宣紙及文房用品質檢中心、市國防訓練基地、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彩金湖生態新區建設揭開大幕。縣城和中心鎮建設加快,城鄉面貌進一步改觀,城鎮化率達48%以上。“交通建設會戰年”高速起步。完成建設投資逾72億元,超過“十一五”交通投資總和。新增高速公路46公里、一級公路61公里,改善國省道180公里、縣鄉道200公里,公路路況水平由全省靠后進入前五位。宣寧高速、宣貍一級公路建成通車,寧績、寧千高速建設加快,宣南銅高速全面復工,溧廣高速、宣涇線等一級公路和郎溪、寧國客運樞紐站開工建設。農村公路危橋改造任務超額完成。蕪申運河宣州段完工,郎溪定埠段進展順利。合福鐵路宣城段站前工程基本完成,26座隧道順利貫通,三縣車站站房建設全面啟動。皖贛鐵路擴能改造工程蕪湖至宣城段開工建設。要素保障不斷強化。加強政銀企對接,分別與省進出口銀行、國開行、徽商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銀行業新增貸款123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新增貸存比位居全省第一。融資性擔保機構增資擴股1.7億元。市國投公司15億元公司債獲得批準。6家企業在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或托管。江南化工短期融資券成功發行。努力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批準用地面積居全省前列。新建成標準化廠房突破150萬平方米。創建國土資源執法和節約集約模范市(縣)工作取得成效。加強供需對接、校企對接,緩解企業用工困難。
(二)扎實推進“五城”同創,城鄉魅力進一步增強。省級文明城市創建成效顯著。以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為著力點,組織實施“七整治一提升”專項工作,市區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善,城市文明形象彰顯。完成城市道路“白改黑”7條,改造老舊小區230個,清淤截污河道7條,治理背街后巷和主次干道186條,整治集貿市場和菜市場21個,整治小餐飲1158家,新增和改建垃圾中轉站7個,機械化清掃率提高15個百分點。市區89臺燃煤鍋爐改造基本完成。大力整治二手車市場,皖東南舊機動車交易市場投入使用。強化社會停車場建設和管理,開放部分單位停車場。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入選中國好人榜7人、安徽好人榜13人,評選宣城好人106人。國家生態市和環保模范城市創建步伐加快。寧國和績溪成為全國生態縣,涇縣入選“中國綠色發展十強縣”,郎溪、廣德、涇縣、旌德創建國家生態縣已報環保部,新增國家級生態鄉鎮8個,省級生態鄉鎮10個、生態村12個。實行了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和高污染排放機動車區域限行。國家園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創建取得成效。市區新建城市公園3個,建設和提升6條綠帶,新增綠化面積140萬平方米,建成園林式單位、小區108家。創建省級森林城市1個、城鎮10個、村莊26個。新造林18.8萬畝,建設森林長廊示范段80.5公里。美好鄉村建設深入推進。扎實開展10條示范帶建設,順利完成35個省級重點示范村建設任務,整治中心村、自然村223個。績溪龍川村入選全國首批美麗宜居村莊。農村垃圾處理水平進一步提高,95個村開展垃圾分類減量試點,42個鄉鎮、177個村建立市場化運行機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97萬戶。城鄉水利、電力、通信建設繼續加強。水陽江開卡工程主體完工。雙橋聯圩宋墩排澇站試運行。完成青弋江灌區溪口閘、郎溪中斗閘改造和雙橋聯圩堤防除險加固一期工程。關廟水庫開工建設。66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主體完工,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年度任務全部完成。12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順利實施。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全面展開。電網建設投入7億元,居全省第5位。建成投產220千伏郎溪梅豐變等5項輸變電工程,歷經十年的110千伏市區中心變電站建成投運。廣德500千伏變電站取得核準。加強“智慧城市”基礎網絡建設,3G網絡實現全覆蓋。
(三)扎實推進轉型創新,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以文化旅游產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八大工程”規劃編制完成。第六屆中國(宣城)文房四寶文化旅游節成功舉辦,并榮獲“美麗中國·最具品牌價值文化藝術節”稱號。新創4A級景區2家、四星級賓館3家。敬亭山風景區建設管理持續加強。扎實推進鄉村旅游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新創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12個、鄉村旅游示范村15個、四星級以上農家樂19家。涇縣被評為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郎溪入選中國“十大休閑小城”。國內外游客接待量、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18%和15%。宣紙文化產業園入選全省十大文化產業園區。8家企業進入全省民營文化企業百強。文房四寶產業園建成開園。金融體系繼續完善,全面完成農商銀行改制,新增金融機構和網點8家。商貿市場持續繁榮,“五位一體”便民服務體系和“新網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國購廣場全面開業。淘寶網宣城館、寧國館成功上線。在全省率先開展“家具下鄉”試點。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持續提升。新增省級龍頭企業2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11家,總數繼續保持全省領先,發展家庭農場612個,郎溪家庭農場發展方式成為全國五種模式之一。宣州、廣德被評為全省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縣。創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區1個,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區1個、現代農業示范區3個。創建國家級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2個、省級6個,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場2家。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20%。新建良種茶園1.6萬畝。煙葉、中藥材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2.3萬畝和10萬畝。涇縣成功創建全省首家“全國有機農業(茶葉)示范基地”。宣州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認真執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托市收購糧食12萬噸。新建市區保障性蔬菜基地1000畝。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首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5個縣市區進入“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行列。12個項目列入國家星火計劃,5個項目列入國家火炬計劃。新增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1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6家,新增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43項,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17億元,增長17.6%。新增省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6家。新增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企業技術中心6家。新組建企業院士工作站1家。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85件,增長30.8%。在全省率先出臺《質量發展綱要》。主導、參與制修定國家、行業、省地方標準30項。3戶企業獲得省質量獎。新增省著名商標26件、專業商標品牌基地2個、安徽名牌產品15個。園區轉型發展步伐加快。寧國開發區成功升格國家級。宣城、廣德開發區成為全省產城一體化試點園區。宣州、郎溪、廣德開發區擴區獲批。宣州、寧國開發區獲批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廣德開發區獲批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港口生態工業園區躋身國家智慧城市試點。雙橋物流園區獲批省級服務業集聚區。民營經濟進一步壯大。民營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較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新注冊私營企業2843戶、個體工商戶15150戶。9家企業進入全省民企百強。新增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基地6家、“專精特新”企業11家、產業集群專業鎮5個。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宣城成為全國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廣德成為全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縣。在全省率先試行地票交易制度,率先開展森林保險試點。省級農民文化樂園建設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郎溪、廣德列入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寧國試行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
(四)扎實推進社會建設和民生改善,發展合力進一步增強。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81%;投入28.2億元,完成省定33項民生工程。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得到加強。城鎮新增就業5.9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5%。超額完成五項社會保險年度任務。將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保障范圍。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21319套,基本建成10675套,竣工7193套,建設進度位居全省前列。市本級開工建設安置房8251套,竣工3703套。商品住房價格基本穩定。市社會福利中心建成使用。新改擴建農村敬老院24所。馬山生態陵園殯儀館主體工程完工。文教衛體事業發展加快。公共文化場館全部免費開放。村級文化廣場建設列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新增國家文物保護單位9處。涇縣黃田古村落整體保護成為全國文物維修保護樣板示范工程。績溪仁里村、寧國胡樂村被列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全省最大的縣級博物館——績溪博物館落成開館。210所義務教育學校完成標準化建設。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目標基本實現。宣城職教聯盟成立。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扎實推進。疾病防控、衛生應急等公共衛生服務不斷加強。宣城中心醫院被批準為三級綜合醫院。成功舉辦市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人口計生等工作取得新進步。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出生人口性別比等指標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完成了“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期評估工作。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和紅十字、慈善福利事業邁出新步伐。統計、民族宗教、物價、外事僑務、對臺事務、檔案、地方志、扶貧開發、防震減災、機關事務管理等工作繼續加強。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高。推進社區“三化”建設,城市社區全部實現網格化管理。建立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成立市行政調解委員會和仲裁委員會。“六五”普法、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進一步強化。郎溪、績溪被評為全省司法所建設示范縣。加強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開始實施。積極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深入開展領導干部開門接訪、帶案下訪等活動,一批信訪積案得到化解。大力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和“打非治違”行動,關閉非煤礦山25座,各類安全生產事故起數下降35.2%。6個縣市成為省食品藥品安全示范縣。地質災害防治進一步加強。建成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3個。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工作不斷提升,連續三屆榮獲省雙擁模范城稱號,駐宣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在抗災救災、服務地方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五)扎實推進自身建設,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堅持依法行政。修訂出臺市政府工作規則,堅持市政府全體會、常務會、市長工作例會和規委會、土委會、重點項目評委會等制度,促進民主科學決策。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和各民主黨派的監督,辦理人代會議案和人大代表建議64件、政協委員提案和建議182件。積極推進政務公開,開通宣城政務微博,新聞發布和網絡政民互動常態化。優化政務服務。實施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精簡73.1%,辦理時限縮短65.2%。民主考評和政風行風評議活動繼續深化,行政效能和政務服務水平得到提升。全面落實國家和省促進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配套出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等政策措施,組織開展“三進三解三推動”和“進百家企業、解千個難題”等活動。完善推進機制。加強市領導聯系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分層分級調度、項目督查考核、聯點共建等制度,實行制表上墻、掛圖作戰。健全征遷拆違工作機制,全面推開征遷拆違工作。強化應急處置。及時出臺保龍頭、保企業、保重點的政策措施,有效緩解了禽流感疫情沖擊,促進了家禽業穩定發展。快速應對、有效抗擊兩次洪澇災害,扎實推進災民生活安置、生產自救和災后重建工作。全面發動、科學應對歷史罕見的持續高溫旱災,有力保障了群眾生活生產。加強廉政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三十條規定”,加強財政支出管理,“三公經費”下降18.2%。強化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監管,對497個政府投資項目實行預算審核和決算審計,節約資金3億元。市招投標中心榮獲“全國建筑市場與招投標行業先進單位”稱號。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更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離退休老同志,向駐宣部隊、武警和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宣城建設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運行下行壓力較大,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投資意愿下降,部分指標和項目未能實現預期目標;產業層次不高、創新能力不強、服務業落后、“大、優、高”項目缺乏等問題在轉方式、調結構中進一步凸顯;市本級總量不大、輻射力不強的狀況依然存在;資源環境、生產要素約束偏緊,污染治理難度加大;財政收支矛盾和債務壓力加大,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有待更好地解決;影響和諧穩定發展的因素仍然不少;政府職能越位缺位、“四風”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找準癥結所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早日化解。
二、2014年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今年,宏觀政策將趨于穩定,經濟升級、轉型發展的要求更為迫切,經濟增長將在適度區間運行。我市加入南京都市圈后,對接長三角更為直接緊密,皖江城市帶等戰略帶動作用進一步顯現。面對國際國內經濟調整升級、增長換檔調速的新態勢,我們要認清仍可作為的宏觀大勢,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堅持奮發有為,把改革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振奮精神、搶抓機遇,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弘揚改革創新主旋律,把握“好為標準,快字當先”工作要求和“11331”發展思路,大力推進“六年并進、六城同創”活動,確保發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質量效益穩步提升,為圓滿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建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財政收入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進出口總額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3.3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以上;確保完成省定節能減排任務。
重點做好六個方面工作:
(一)以“項目提質提效年”和“招商合作年”為抓手,千方百計加快項目建設
大力推進項目提質提效。深入研究國家產業政策、投資導向和市場動向,圍繞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新型城鎮化、生態建設等領域,深入謀劃和引進實施一批“大、優、高”項目,力求更多項目進入國家和省“盤子”。落實投資強度、容積率和建筑密度、預期畝均稅收等要求,促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高項目投資效益。堅持重點項目分級分類調度和市領導聯系重大項目等制度,加大項目推進力度,確保列入省“861”項目數增長10%以上,投資計劃完成比率居全省前列;實施億元以上項目500個,完成投資500億元以上。
不斷提高招商合作水平。創新招商理念,優化招商方式,緊盯國內外500強、全球跨國集團和行業龍頭企業,加強與港澳臺等地區經貿交流,深化與央企和知名民企合作。優化、完善專業招商機構和招商工作機制,加快推進市場化招商、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精準招商與全民招商的有效結合。強化信息摸排、跟蹤、反饋和處置,制定“一對一”招商方案,開展“點對點”招商,確保重要信息不放過、重大機遇不錯過。力爭引進重大項目50個以上,其中到位5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5個,億元以上項目到位省外資金增長18%、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5%。科學構建招商引資考核評價體系,堅持項目準入標準,完善項目評審制度,引導項目合理布局,加快符合要求項目的落地進度,提高資金到位率和產業集中度。
努力破解要素瓶頸制約。強化用地保障。堅持爭取增量和盤活存量并重,力爭報批建設用地規模不低于上年水平,進一步盤活批而未用和低效、閑置用地。加強標準化廠房建設和管理,著力提高使用效率。繼續開展國土資源執法和節約集約模范市(縣)創建活動。全面推行地票交易制度。強力推進征遷工作,努力讓土地等項目。強化融資保障。有效利用金融工具,大力推進政銀企合作,做大做強融資性擔保機構。加大銀行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優化投放結構,力爭新增貸款135億元。加強企業上市、中小企業債券和股權、商標專用權質押等融資工作,發行市國投公司二期債券,力爭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私募債發行有較大進展,3-5家企業在“新三板”和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完成直接融資30億元。
(二)以新型工業化和文化旅游產業為核心,加速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扎實開展“工業突破年”活動。以打造百億企業、千億產業為主攻方向,以開發區為龍頭,加大工業投入,加強產業集聚。做大做強支柱產業。突出裝備制造、新材料和食品醫藥產業,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實行差異化扶持政策。擇優確定一批終端產品,強化產業增鏈、補鏈。培育壯大企業群體。實施重點企業培育“136151”計劃,力爭培育產值超100億元企業1戶、超50億元3戶、超20億元6戶,力爭100家小微企業進入規模以上企業,著力培育50戶專精特新企業和100戶成長型企業。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重點建設100戶“智慧企業”、8戶“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和2個“智慧園區”。加強開發區建設。進一步創新創優開發區體制機制,激發發展動力。堅持發揮開發區產業集聚、招商承接功能,促進要素、項目集中。加快推進宣城開發區世行貸款基礎設施、中鼎發動機等重點項目建設,力爭新簽項目100個、開工50個、竣工投產30個。研究增強開發區綜合優勢的措施辦法,加快縣市區開發區主導產業發展。宣城、廣德開發區爭創國家級開發區。擴大工業有效投入。確保工業投資增長18%。實施重點項目“三百”計劃,新開工、投產、達產項目各100個。市工業投資公司進入實體運作。強化企業幫扶。繼續實行市領導聯系幫扶措施,加快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建設,開通“96871”企業服務熱線,建立“企業服務日制度”,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發揮宣城職教聯盟作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廣“訂單”模式,提高培訓實效。開展與皖北等勞務輸出地的對接,拓展勞動力來源。
突出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扎實開展“文化旅游發展提升年”活動,力爭文化產業增加值、旅游總收入增長18%。設立文化旅游發展引導資金,實施文化旅游產業“八大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建設一批文房四寶城市品牌提升、古建筑古遺址保護利用、休閑養生鄉村旅游的重點項目,著力打造“六個集聚區”。繼續推進市本級旅游項目“6521”工程,啟動敬亭山文化旅游度假區建設,開展金梅嶺、太極洞、大桃花潭、宣酒文化博覽園等景區5A創建工作。加快宣州昆山湖生態旅游度假區、郎溪中華茶博園、廣德盧湖竹海休閑度假區、寧國青龍灣、績溪百里歷史文化生態走廊、旌德東黃山國際靈芝養生度假區等項目建設。創新營銷方式,開展全域一體化營銷,打造“山水詩鄉、多彩宣城”城市形象品牌,創建國際性旅游目的地城市。推進文教創意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有項目進度,招商新入駐一批項目。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修訂市區商業網點布局規劃,重點打造中央商務區、城市特色街區和城市綜合體。規劃建設物流公路港。推進雙橋物流園區健康發展,完善道路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羽絨產業園、農機市場等項目,加強錯位引導,合理引入新項目。全面啟動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體系建設試點。推進菜市場、農貿市場的新建和改造。加強“新網工程”建設,改造提升日用消費品、農資等六大經營服務網絡體系。促進金融業加快發展。規劃建設金融集聚區。引進2家以上金融機構,力爭宣州、廣德村鎮銀行開業,推進旌德村鎮銀行組建。促進農商行加快發展。提升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發展水平。加強金融生態縣創建。培育新型服務業態。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壯大淘寶網宣城館、寧國館等主體,努力打造電子商務、實體商貿、物流配送相融合的電商產業集聚園區。舉行首屆工業品暨消費品展示展銷會。大力發展會展經濟、文化創意、服務外包、健康養老、信息服務等產業。
壯大提升現代農業。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發展農村合作經濟,出臺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爭創1-2家國家級龍頭企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400家以上,爭創省級示范社7家。創建省級示范家庭農場50家、市級100家。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新增流轉面積18萬畝。探索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農業科技園、農業產業化示范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重點抓好30個農產品加工項目建設,力爭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15%。積極開展“三品”認證,爭創省級以上名牌(農)產品5個以上。健全市、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確保市檢驗檢測中心建成運行。大力開拓農產品市場,推進農超、農批對接和農業物聯網建設。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穩定糧食生產。重點培育畜禽、蔬菜、水產、林特產品等優勢產業基地。實施茶產業提升計劃,新改建茶園2萬畝,建成標準化茶園1萬畝以上,重點培育2-3戶省級茶葉龍頭企業。新增煙葉種植面積3萬畝,力爭收購總量突破50萬擔。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建成示范點10個。推進道地中藥材產業化基地建設。新建1000畝市區保障性蔬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