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14日在池州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池州市人民政府市長趙馨群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共同奮斗,較好地完成了市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預計,全市生產總值465億元,增長11%;財政收入83.58億元,增長16.6%;固定資產投資457億元,增長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25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8944元,增長12%。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結構趨優、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良好態勢。
(一)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成效顯著,工業經濟不斷壯大。以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加快工業發展,做強經濟實力,全年完成工業投資240億元、增長27%,占總投資的52.5%;新增規模工業企業80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0億元、增長15.5%,增幅居全省前兩位。區位優勢加快凸顯。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速,池州九華山機場建成通航,開通北京、上海、成都、廣州4條航線;池州長江公路大橋試樁工程開工,濟祁高速池州連接線西岸工程開工建設,望東長江公路大橋、東至——九江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新改建國省干線公路170公里。園區功能不斷提升。全市園區完成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投入61億元,新拉開框架50平方公里,新建標準化廠房260萬平方米。江南產業集中區完成35平方公里起步區“七通一平”,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8個、總投資813億元,建成投產項目2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億元,實現財政收入3.05億元。市開發區功能日趨完善。池州高新區和東至、青陽開發區擴區獲批。首位產業和主導產業加快集聚。電子信息產業新引進項目23個,安芯電子科技2條GPP芯片生產線等10個項目建成投產,實現產值60億元,增長83%,占規模工業產值比重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80億元,增長32%,增幅居全省第一,中恒天福泰動力40萬臺發動機等60個億元以上大項目建成投產。科技創新進步明顯。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50億元,增長20%。新增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1個、高新技術企業11家、省級企業技術研發機構10家。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80%、居全省第二,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2件、居全省第六。云電子書包國際標準啟動制訂,新增省著名商標25件、名牌產品11個。東至、青陽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稱號。企業幫扶扎實有效。堅持盤活存量與引進增量相結合,推動企業做大做強,新增國有融資性擔保公司注冊資本金5.5億元、市工投公司中小企業還貸周轉金3000萬元,推進7家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吸引資金1.3億元。中小微企業新增貸款32億元;規模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21%。
(二)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取得突破,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積極爭取池州在國家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規劃中的核心定位,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綜合實施景區景點打造、旅游環線建設、住宿餐飲配套、特色商品開發等項目,扎實推進示范區建設,全年服務業增加值170億元,增長10%。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取得突破。有力保障了“地藏菩薩圣像開光活動”安全、有序、圓滿,大愿文化園正式開園后四個月共接待游客60萬人次。杏花村文化旅游區完成總體規劃,起步區初見雛形,成為吸引市場投資的新載體,“杏花古村”等3個項目簽約落戶。齊山——平天湖等3個景區創建4A景區、九華天池景區創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通過驗收。開業運營4家星級賓館和6家經濟型、快捷式酒店。新增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四星級以上農家樂12個、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品牌生產銷售企業20家,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量達到總量的30%以上。制定實施旅游市場營銷、機場航線培育政策,舉辦旅游營銷推介活動70場(次),兌現獎補資金950萬元。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3441萬人次,旅游收入345億元,分別增長30.3%、30.2%;新增省民營文化百強企業3家,文化產業增加值15億元、增長25%。金融活力進一步增強。全市社會融資總量120億元,其中新增信貸投放70億元。農商行、村鎮銀行實現縣區全覆蓋,九華農商行啟動第三次增資擴股。引進設立3家創投基金和2家金融服務公司,市開發區10億元企業債券成功發行,貴池區9.5億元、江南產業集中區15億元企業債券分別獲批和待批,九華股份基本完成上市發審程序,8家企業啟動“新三板”、“四板”掛牌。現代服務業態不斷豐富。制定商貿活市戰略的實施意見和激勵政策,重點支持電子商務、會展經濟、品牌建設等領域,新增限額以上流通企業49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億元、增長14.5%。貴池區獲批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站前區入駐總部經濟項目4個、樓宇經濟和電子商務企業98家。全省首家市級電子商務協會正式成立。國際會展中心主體完工。
(三)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步伐加快,城鄉統籌扎實推進。在全省率先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創建通過考核驗收,國家生態市、環保模范城市規劃通過國家評審。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實施市本級政府性投資項目73個,完成投資16.6億元。新改建城市道路10公里、排水(雨水)管網26公里,維修改建城市橋梁5座,整治老舊小區2個。市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建成開放。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綜合開發有序推進。“數字池州”電子政務公共云平臺基本建成。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管理不斷加強。主城區房產開工、銷售面積分別增長17.5%、16.5%。農業農村經濟平穩發展。堅持規劃引領、整合資金,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中心鎮、中心村集中,促進農村人口有序轉移,加快農業規模化經營。農村土地“三權”確權登記率97%以上,新增土地流轉面積5.6萬畝。新增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7家、家庭農場103個、省級專業合作社示范社5個、“三品”認證25個。建設部級水稻、油菜萬畝示范片24個,新增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1個,新建蔬菜基地2000畝,新建和改造無性系良種茶園1萬畝,糧食總產65.2萬噸。兌現強農惠農政策補貼資金7.7億元。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禽流感等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扎實有效。35個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投入4615萬元。美好鄉村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完成83個中心村規劃編制,建成26個美好鄉村重點示范村。農村危房改造10790戶。開工建設19座水庫除險加固、7處中小河流治理、2處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解決14.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完成水利投資6.3億元。縣鄉公路升級改造106公里,農村公路危橋加固改造68座。新增110千伏變電站3座,農村電網改造2416公里。完成農村土地整理4.08萬畝,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13.26萬畝,開發復墾新增耕地8172畝。生態保護建設力度加大。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東至、石臺、青陽三縣全部建成省級生態縣。城市濕地森林公園完成造林700畝,清溪河、平天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城東污水處理廠改造完成。升金湖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生態保護和開發利用有序推進。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62個。人工造林8.9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平方公里。完成地質災害隱患避讓搬遷治理工程8處,實施“礦山復綠”治理5家,整合減少礦權17個,整治關閉非煤礦山27家、小煤礦5家。
(四)招商引資和擴大開放力度加大,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制定實施加強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措施,全年民間投資320億元,增長20%。招商引資成效明顯。突出主導產業招商、產業鏈招商、全領域招商、以商招商、領導帶頭招商,深化重點區域招商合作,成立市直六個產業招商組,加強培訓、宣傳,提升招商能力,營造招商氛圍。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30個,建成投產項目238個,全年招商項目到位資金360億元、增長20%。央企合作項目新開工15個,知名民營企業合作項目新簽約64個。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開展兩輪行政審批項目清理,市級行政審批項目減少286項,進駐政務中心196項、占總數的95%,項目平均辦理時限壓縮6個工作日,減、緩、免、降各類收費64項;加強土地、岸線、廣告等公共資源管理,制定政府性投資項目、招投標交易等全過程規范管理制度,營造了外來資本、民間資本、本土企業公平公正、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民營經濟發展加快。堅持放開搞活,市本級從2013年起連續5年,每年安排50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為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扶持。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01億元,青年(大學生)創業園孵化82家創業企業,全市培育創業實體7419戶,凈增私營企業1686戶、個體工商戶4900戶,1家民企進入全省企業百強,民營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外經外貿穩步增長。進出口總額4.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6億美元,均增長22%。市開發區綜合保稅倉庫建成使用。池州港口岸核心能力建設通過國家驗收。
(五)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持續加強,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高。堅持壓縮一般支出,將支出重點和新增財力優先保障基本民生和公共服務,民生類支出99.7億元,增長18.7%,占財政總支出的76.3%。民生工程扎實實施。33項民生工程和9件惠民實事完成投入27.55億元,增長20.7%。發放醫療、孤兒、貧困生、貧困殘疾人、生活無著人員等各類補助救助資金8.72億元,實施農村清潔工程、“一事一議”獎補等各類工程項目579個,投入工程項目后續管養資金6279萬元。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組織多層次創業、就業技能培訓1.18萬人,新增城鎮就業1.8萬人,轉移農業勞動力1.9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以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81.5萬人,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147.8萬人,企業退休人員基礎養老金人均月增149元,20種大病醫療報銷比例上調15個百分點,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實現省內即時結算。城鄉低保人均月補差326元和148元。建立普惠制高齡老人津貼制度,五保老人供養標準提高171元以上,新增社會養老服務床位1500張。實施主城區棚戶區改造項目4個,保障性住房開工17935套、基本建成16689套,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發放5588戶。社會公共服務不斷加強。新改建幼兒園40所,建設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78所,改造農村薄弱學校24所,新增1所省示范高中。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進,鄉村醫生養老保障制度初步建立,新農合住院實際補償比提高1個百分點,市第三人民醫院主體工程完工,鄉鎮衛生院新改建13所。完成838個廣播電視村村通、20個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項目建設。成功舉辦第三屆全國綠運會、國際鐵人三項賽等重大賽事。《池州市志》完成編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扎實開展。人口計生工作繼續保持在全省先進行列,人口自然增長率4.26‰。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事業加快發展,審計、統計、物價、供銷、氣象、地震、民族、宗教、對臺、外事、僑務、檔案、保密、地方志、新聞出版、社會科學等各項工作不斷加強。
(六)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和諧池州建設深入推進。堅持理順關系、重心下移,不斷加強村和社區基層自治組織建設,促進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夯實社會管理基礎。社區等基層服務平臺逐步健全。按照為民服務統一進社區辦理的目標,啟動實施主城區標準化社區創建“三年計劃”,推進就業、社保、綜治、計生等政府公共服務項目進入社區平臺,吸引社會力量積極發展家政、物業、中介等市場化服務,就近就地為居民服務,建立市場化服務日常監管和社區工作居民滿意評價機制,建成標準化社區11個。鄉村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機制進一步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繼續深化。平安建設深入開展。依法治市加快推進,“六五”普法通過省中期督查。信訪秩序規范有序,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健全,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測評得分居全省前列。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質量強市活動扎實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持續加強。科學防范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等工作成效明顯,爭創省文明城市“三連冠”取得良好成績,創建省雙擁模范城實現“四連冠”。
在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高度重視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依法行政,推進管理創新,加強效能建設,堅持廉潔自律,樹立為民、務實、清廉良好形象。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注意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47件和政協委員提案311件。加大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力度,開通政務微博,回復辦理市長信箱、市長熱線、網民留言1912條。認真貫徹落實作風建設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健全廉政風險防控和處置長效機制,強化政府投資、經濟責任、公共財政績效等審計監督,政風建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發展歷程艱辛,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鼎力支持,全市人民團結奮斗、共克時艱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駐池解放軍指戰員、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和各位老領導、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池州建設的中央和省駐池單位,向在我市創業的境內外投資者、建設者,向給予市政府高度信任和傾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是: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產業基礎薄弱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縣域經濟實力仍然較弱,做大經濟總量與轉型發展同步推進的難度加大,財政增收的制約因素增多;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公共服務供給與民生改善需求差距仍然較大,社會治理基礎仍較薄弱;政府職能轉變需要進一步加快,運用市場化的手段推動發展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發展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等等。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堅持“兩點論”,運用“底線思維”,從最關鍵、最薄弱、最基礎的環節抓起,逐步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