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來,我們扎實推進國防動員、雙擁優撫等工作,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外事、僑務、統計、新聞、出版、慈善、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進步,地震、地質、人防、氣象、檔案、文史、社科等工作實現新發展。
總結2015年,困難比預料的多,結果比預想的好;回顧整個“十二五”的發展變化,我們經受住了考驗,付出了艱辛,創造了輝煌。
五年來,我們把寧夏放在全國大局中謀劃,深入實施沿黃經濟區發展和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戰略,自加壓力,敢為人先,沿黃經濟區進入國家18個重點開發區域,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阿博覽會成為國家對外開放的平臺,銀川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重大項目建設世人矚目,賀蘭山東麓葡萄文化長廊名揚海外,國家各部委也給予了極大支持,我區發展登上了新的臺階。
五年來,我們直面前所未有的經濟下行壓力,堅決貫徹中央一攬子應對措施,一切從實際出發,倡導“深、實、誠、細、嚴”作風,落實省級領導項目推進責任制,突出“三重一改”,狠抓工作落實。地區生產總值從2010年的1690億元增加到2900億元,年均增長9.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154億元增加到373.7億元,年均增長19.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557.5億元增加到1188.8億元,年均增長16.3%;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萬億元,是“十一五”的2.9倍;進出口總額、招商引資、貸款余額等均比2010年翻了一番。
五年來,我們針對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的現實,實施“1+3”產業調整方案,新型煤化工、新能源等優勢產業提質增效,現代紡織、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快速崛起,旅游、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占比提高,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在銀川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下,沿黃城市帶、山區大縣城建設成效明顯,“一主三副”“兩帶兩軸”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鎮化率提高7個百分點。
五年來,我們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向改革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向開放要空間。推行機構改革,加快職能轉變,整合了有關廳局,歸并了市場監管部門,精減了行政審批,自治區本級行政審批事項由812項調整為304項,在農村、財稅、金融、教育、社保、商事等領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
五年來,我們在政策性減稅、行政事業性收費大幅壓縮的情況下,民生投入逐年遞增,累計達3504億元,是“十一五”的2.8倍。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8%和12.3%,農民收入增幅連年高于城鎮居民。實施35萬生態移民和65萬人就地扶貧,建設慈善園區,打造黃河善谷,累計減貧43萬人;一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就學、看病、飲水、居住、出行等難題得到有效解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經驗在中央民族工作會上交流。
各位代表,五年來,全區各族人民為建設開放富裕和諧美麗寧夏,貢獻了聰明才智,灑下了辛勤汗水,各項事業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闊步前進。成績難能寶貴,這是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的結果,是自治區黨委堅強領導和自治區人大、政協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上下同心同德、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奮戰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干部群眾,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駐寧單位、駐寧部隊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寧夏改革發展的國家部委、兄弟省市區,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區發展還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一是發展不足仍是最大區情,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任重道遠,資源環境約束加大,全面小康的短板問題突出;二是創新驅動發展能力不強,創新人才短缺,改革的“硬骨頭”較多,創新創造的體制機制還不完善;三是山川城鄉發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夠,精準脫貧任務艱巨,改善民生還有不少薄弱環節;四是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有待增強,政府效能還需進一步提高。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認真對待,仔細分析,切實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