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野外調查、工程施工和系統的綜合研究,我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評價工作又喜獲了一批新成果:青藏、柴達木、松潘—阿壩、東北、山西沁水盆地等地區,獲得了近20項地質新認識,提出了多套油氣勘查新層系和多個新領域,實現了6項技術創新,優選出16個油氣有利目標區。這是記者近日從國土資源部組織召開的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與評價項目評審驗收會議上獲悉的。
國土資源部2004年啟動、中國地質調查局承擔的《青藏高原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及評價》項目,在羌塘盆地獲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新發現:前那地崗日期古風化殼、奧陶系沉積巖及前古生代基底變質巖、早白堊世海相油頁巖和膏鹽層、那地崗日組的形成時代等。此外,重新確定了羌塘盆地的范圍,建立了羌塘盆地的沉積充填序列與盆地構造格架,將盆地劃分為3個構造層,明確提出了上、中、下三個組合是羌塘盆地重要的油氣勘探領域;劃分出羌塘盆地中生界4個生儲蓋組合,初步提出中侏羅統布曲組和上三疊統肖茶卡組為主要勘探目的層系;認為羌塘盆地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氣田的潛力,是青藏高原油氣勘探的首選目標;發現并提出了上古生界是值得重視的油氣領域等。
2004年,國土資源部組織、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實施了《柴達木盆地油氣資源戰略調查及評價》項目,對柴西深層油氣成藏提出了新認識,部署實施了獅35井和切6井,獲得了日產油38立方米的高產工業油流;認為石炭系是柴達木盆地油氣資源潛在的戰略勘查層系;擴展了柴北緣侏羅系烴源巖的分布范圍,發現白堊系碎屑巖儲層油氣流,證實了侏羅系和白堊系構成了新的含油氣組合;優選出昆北斷階帶等5個油氣有利目標區等。
松潘—阿壩地區是我國油氣勘探的處女地,由國土資源部組織、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松潘—阿壩地區油氣資源戰略調查及評價》項目,成功完成紅參1井,這是我國在高原地區首次實施的7012米超深井。該項目還通過開展大量綜合地球物理工作,提出若爾蓋地區存在穩定地塊重要新認識,初步推斷出若爾蓋地區地腹中生代—古生代地層展布特征。
由國土資源部組織、吉林大學承擔的《大慶探區外圍中新生代斷陷盆地群演化與油氣遠景》項目,系統論證了東北地區白堊系盆地成盆前的大地構造屬性,首次提出東北地區晚古生代存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統一構造單元——“佳木斯—興蒙地塊”,明確提出東北地區上古生界未發生區域變質,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油氣勘探新層系;將東北地區中—新生代盆地劃分為西部、中部和東部三大盆地群,并按演化歷史及其油氣形成條件的控制劃分為5個構造層。明確提出東部盆地群在早白堊世時期是統一的大陸邊緣盆地——“大三江盆地”的觀點;確定了中新生界4套烴源巖(侏羅系、下白堊統、上白堊統和古近系),提出松遼盆地西緣隱伏盆地和東部隱伏斷陷兩個油氣勘探新領域;優選方正—湯原斷陷、大楊樹盆地、三江盆地、孫吳—嘉蔭等盆地為油氣勘探的有利選區。
由國土資源部組織、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的《山西省沁水縣端氏煤層氣開發示范工程》項目,在我國首次實現了煤層氣多分支水平井的技術集成創新。在多分支水平井系列技術、雙主支多分支井型設計、鉆孔穿針技術等方面取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光鼎、孫樞、李廷棟、馬宗晉、滕吉文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翟光明、胡見義、康玉柱等組成的評審驗收專家組對上述5個項目進行了評審。(記者 丁全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