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圖片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數據庫/周刊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藥監局:國慶前生產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 產能將達3.6億劑 實錄 -財政部:提高出口退稅率 部分商品提至17% 外貿出口呈V型走勢 -巴黎市長不顧中國反對授達賴"榮譽市民"稱號 內幕:政治游戲砝碼 -最高法:建群體性事件預警機制/全文 驚天爆炸案審判遲到14年 -中國10月首探火星 探測器運俄 重大氣象預報失誤領導將被究責 -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成果顯著 國內汽車銷量連續三個月超百萬輛 -IPO重啟散戶中簽率將提高 中小板指數7月1日起將實施樣本調整 -中國千萬考生赴高考 各地高考作文一覽 高考作文排除詩歌很遺憾 -法航空難打撈17具尸體/現場照片 重慶武隆山體垮塌 發現7具遺體 -成都公交車燃燒事故:有人攜汽油上車 遇難人數27人 各地查隱患
首頁>>資源動態
全球水資源緊缺恐是未來戰爭第一導火索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6 月 08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水資源用作實現國家利益的有力政治工具,水問題曾一度成為中國和中亞國家間潛在的沖突根源,西部大開發計劃也使中國與鄰國關系緊張。莫德·巴洛建議從訂立全球水盟約開始著手解決水資源問題,俄羅斯等淡水豐富國家應與其他國家友好共享資源。

全球水資源短缺問題凸顯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人類的生存發展一時一刻也離不了水,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人類永恒的話題。

地球上的水只有2.5%適宜飲用,而且水資源分布得極為不均衡。2006年底,80個國家宣稱國內水資源短缺。全球人均擁有7500立方米的水,歐洲人均擁有水量為4700立方米,亞洲的該指標為3400立方米。各國的人均耗水量差異很大,歐洲和美國就相差數倍。據聯合國評估,目前每年的淡水缺口為2300億立方米,這一數字到2025年將上升到1.3萬億-到2萬億。一些資料顯示,再過1/4個世紀,三分之二的地球人將遭遇水資源不足的問題。

全球每年有近6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荒漠。水資源不足會導致衛生條件低下,世界上每天大約有6000人因此而喪生。在逾20%的陸地上,人類活動已經超出了自然生態系統的負荷。

水質也在惡化,近95%的工業廢液年年不受監管地被傾倒進江河湖海中。酸雨在很多國家早已不罕見了。如果污染勢頭得不到遏制,水也許會變成不可再生資源。

聯合國早在1978成就成立了水機制秘書處。2003年被聯合國定為國際淡水年。2005-2015年啟動生命之水十年計劃。這一計劃的目標是將生活在飲用水匱乏條件下的人數減少一半。

水資源戰爭即將來臨?

很多專家如今都認為,繼反恐戰爭時代之后,在未來幾十年內接踵而至的是資源爭奪戰,而水資源將成為主要爭奪對象之一。西方專家和政治家均對此事表示出嚴重憂慮,與此同時,俄羅斯方面尚未就這一問題提出有權威性的觀點。

早在1995年,時任世界銀行副行長伊斯梅爾·薩拉杰丁就曾表示,下一個世界的戰爭不是石油戰爭,而是水戰爭。在2006召開的、討論氣候變暖問題的一次峰會上,當時的英國國防大臣約翰·里德警告說,隨著水資源地沙漠化、冰川消融、水庫污染等情況愈演愈烈,爆發武裝和政治沖突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他認為,全球水危機危及世界安全,英國軍隊應當做好參與解決因水資源耗竭而引起的武裝沖突的準備。

做出這種預測的并非只有里德一人。幾乎同時,法國國防部長米歇爾·阿利奧-瑪麗表示:“未來的戰爭是爭奪水資源、能源、可能還有食物的戰爭?!痹诩Z食危機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米歇爾·阿利奧-瑪麗的話值得特別關注。聯合國大學校長漢斯·范·金克爾也曾指出,因水資源引發的國際和國內戰爭有可能成為21世紀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

在美國海洋中心起草、于2007年4月提交美國總統一份報告中寫到,水資源不斷減少是國家安全的一項嚴峻威脅,一些退役的海軍和陸軍將領提醒總統說,美國未來將被卷入一系列嚴酷的水資源爭奪戰之中。

美國并不坐等水資源形勢在全球范圍內惡化,它準備借助武器獨自支配那些迄今仍與鄰國共同利用的水源地。2006年美國政府宣布有意利用配備機槍的水上巡邏隊保護大湖地區。由于周圍區域人口數量和工業活動急劇增多,五大湖污染程度不斷加重,水位日益下降。為進行訓練,美國在湖岸附近建立了34個射擊場,舉行多次演習,每次都要射出成千上萬發子彈。

中亞和中國的水資源現狀

在中亞,早在蘇聯時期就發生過因水源地而引發的矛盾糾紛,只不過當時他們被控制住了。出于一系列原因,局勢如今持續惡化。據預計,再過15至20年,中亞地區的水資源至少會減少三分之一。

首先,氣候變暖在中亞表現的很明顯。費爾干納盆地已經連年干旱,烏茲別克斯坦西部地區幾乎完全沒有降水。

第二,人類活動越來越讓生態系統不堪重負。中亞地區人口增長速度很快,糧食短缺,因此不可能縮減耕地。于此同時,當地人依然使用古老的方式灌溉農田,溝渠灌溉要比采用現代灌溉技術的耗水量多出好幾倍。

最悲慘的例子莫過于咸海。由于各國爭搶流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水資源,咸海的面積在過去50年間減少了一半還多。要知道,水位高、魚多的咸海曾經是世界上面積第四大的湖泊。

第三,與水資源利用有關的國家間的關系未能理順。

中國在近幾年加速開發西部時強調西部地區要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高度重視水資源的節約保護、開發利用,突出抓好生態系統建設,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水利的地位十分重要。中央提出力爭用五到十年時間,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有突破性進展。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文件指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這是從我國國情出發,根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所作出的重要論斷。水利部黨組根據新時期新形勢對水利提出的新要求,提出新世紀水利工作的總體目標和任務就是通過水資源優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水利作為西部開發的主要內容和關鍵措施,既是基礎設施建設,也是生態系統建設。甘肅等西部地區處于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水資源嚴重缺乏,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關鍵首先是要解決好水的問題。西部大開發,水利要先行。

礦業開發與水資源保護

通過西北大開發,改善西北脆弱的生態環境,建設西北山川秀美工程,這不僅是西北人民,也是中華民族整體的共同家園理想。西北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決定了礦業對西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獨特的重要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礦業應該是西北地區分布最為廣泛、最具優勢的工業項目,是西北經濟騰飛的最主要資源。然而,從目前科學技術水平與宏觀調控機制來看,礦業開發與礦區生態環境改善是相悖的。

首先,礦業開發會對礦區及流域水資源造成嚴重損耗。礦區的水資源主要以地表水(河流、池塘、水庫)和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和巖溶水)為主。采礦對水資源的損耗在于兩個階段:其一為開采之前,為保證安全采礦,需要預先進行礦井排水,包括對地表水體和地下含水層(重力作用下地下水可在其中運動的儲水巖層)、巖溶水等進行人工疏干;其二為開采過程中,采動沉陷影響及采動裂隙帶會對上覆含水層產生自然疏干。因此,礦業開發需要損耗大量的水資源,事實上,一方面西北地區嚴重短缺的水資源本身難以保證礦業大開發的大規模用水需求(如準格爾、神府、東勝、河保偏興及榆林礦區均嚴重缺水);另一方面某些地區的十分珍貴的含水層(如毛烏素沙漠前沿的陜北榆、神、府地區煤系地層上覆第四系的薩拉烏蘇組含水層)又會因地下開采而遭受嚴重損耗和污染,兩者矛盾十分尖銳。

此外,礦業開發還會對礦區及流域水資源造成嚴重污染。礦區水污染主要來自礦山外排的酸性礦井水、洗(選)礦水、炸藥廠廢水、焦化廠廢水和礦區生活污水。由于礦井污水處理費用很高,所以大部分礦井污水未加處理就直接被就近排掉。進而導致地表水體嚴重污染,使原本清澈的河水變得污濁并富含有毒有害元素。如陜北榆林地區的11條河流有9條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神木、府谷等6縣的飲用水源的水質已嚴重超標準。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西北地區地處我國各主要河流的上游和發源地,是中華傳統與自然地理中的“上風上水”地區。因此西北地區水污染的源頭效應還將貽害下游,給下游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危害,對此必須高度重視。西北礦產資源大開發,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和破壞水資源為代價,必須施行宏觀調控、嚴格管制,決不能出現濫采、濫挖現象。否則,不僅將造成西北礦產資源的極大破壞,而且將給西北乃至中國東部地區的生態環境(主要是土地環境和水環境)造成無法彌補的破壞和深遠影響。

來源: 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1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中國水資源兩項節能減排指標全部完成
首都水資源壓力空前 南水北調為何延期?
中國水資源綜合規劃通過專家審查 將報國務院審批
南水北調引水進京推遲五年 北京水資源壓力空前
2030年全球一半人口水資源緊張 日益成為政治問題
柴達木探明新增水資源儲量每日16萬立方米
中國將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多年持續干旱透支華北水資源 仍無完整解決方案
全球20年內陷"水資源破產"困境 津巴布韋允許國民使用外幣交易
20年后全球水比油貴 外資在華爭奪水資源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20年內陷入"水資源破產"困境
世行建言中國改革 加強水資源管理以解決水資源缺乏
圖片新聞:
新一代動車組"和諧號"2011年批量交付 時速超380公里
統計局首次摸底住房成本引關注 預計本月出結果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