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堆龍德慶縣古榮鄉嘎沖村的農民土多加央是個傳奇性的人物,從一名農奴到擁有近十家店鋪、近百名雇員的“糌粑老板”,從一無所有到年收入70多萬元,55年中,土多加央與共和國一同成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在位于拉薩市小昭寺路上的堆龍古榮朗孜糌粑總店里,土多加央身著筆挺西服,頭戴呢禮帽,腳穿錚亮皮鞋,顯得精明而能干。
糌粑是由青稞加工而成的一種食品,是藏民族的傳統主食。而土多加央的家鄉古榮鄉生產的糌粑自古以來在西藏就享有很高的聲譽,尤其是古榮巴熱村、朗孜村出產的優質脫皮水磨糌粑,過去一直是藏區官員和上層僧侶享用的上等貢品。
但這些貢品糌粑的制作者卻享用不到這種美食,在土多加央的記憶里,小時候連吃飽飯的感覺都沒有,更不用說品嘗貢品糌粑的味道了。西藏民主改革前,他家幾代人靠為農奴主種田為生,那時占西藏人口5%的封建農奴主擁有95%的社會財富。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時,土多加央剛剛11歲,那時的歡樂讓他永世難忘。爸爸興奮地將毛主席像豎在田間地頭,并在以往農奴主擁有的土地上,釘下寫有自己名字的木牌。
1961年6月,古榮附近幾個村子的農奴們開會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投票選舉了有史以來第一個鄉級人民政權。
在土多加央的記憶里,那時的日子充滿了歡笑,到處都是唱歌跳舞演藏戲的歡樂情景。兩年后,他迎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成了嘎沖村人民公社的第一批學生,學習了藏語、會計等知識,有了文化和見識。
上個世紀80年代,西藏實行了“兩個長期不變政策”,即“土地歸戶,自主經營,長期不變;牲畜私有私養,自主經營,長期不變”。西藏農牧民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業豐收,牧畜興旺。
1992年成為土多加央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那年,古榮鄉政府組建了“古榮巴熱糌粑公司”,并任命會經營、懂管理的土多加央為總經理。這是一家集農工貿為一體的鄉鎮集體企業,公司負責采購原料,由農戶進行糌粑加工。很快,糌粑成為古榮鄉重要的支柱產業,加工農戶由原來的40多戶發展到420多戶,糌粑銷售量由1992年20萬斤增加到2001年70多萬斤,加工戶年平均收入達2萬元左右。
頭腦靈活的土多加央看中了糌粑市場的廣闊前景,1993年他貸款5萬余元,在拉薩成立了西藏自治區首家個體糌粑店,并迅速占領了市場。如今,土多加央已有一家糌粑加工廠和6家古榮糌粑專賣店,遍布日喀則、山南、林芝等6個地市,年銷售總量在140萬斤左右,年總收入在70萬元以上,成了名副其實的“糌粑老板”。
土多加央的糌粑生意不但富了自己,也給農民帶來了實惠。在他的加工廠從事糌粑加工的農民達百人,每年公司還要從江孜、白朗、日喀則等地購進大量青稞用于食品加工,直接增加了這些農民的現金收入。
土多加央在拉薩扎細新村買了一幢200多平方米的樓房,全家都從農村搬到城里生活。他在拉薩充當幕后總指揮,兒子達瓦次仁開著自己的江鈴130汽車往返于古榮與拉薩以及各地區之間送貨、結帳,其他的子女打理拉薩的店鋪,各地區的店面則交給親戚經營,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條,不斷擴展著家族糌粑產業。
采訪中,記者問他為何能創造這樣的財富。土多加央沉思了一會說:“勤奮和機遇是我成功的關鍵。好政策改變了藏族人的傳統觀念,讓不敢想的人敢想,讓敢想的人敢做。”(顏園園)
新華網 2004年9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