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年來,衛生領域還很少有哪個事物像“平價醫院”那樣迅速牽動了億萬百姓的心,成為2006年前幾個月見諸媒體頻率最“火”、點擊率最高也最眾說紛紜的事物之一。
人們關注“平價醫院”的進退得失、一舉一動,是曇花一現、悄然自滅,還是“星火燎原”,最終成為解決百姓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有效嘗試和突破?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兩家“平價醫院”試行一個月后,記者進行了專題采訪
百姓:有欣喜也有擔憂
低收入者是“平價醫院”最直接的受益者和最堅決的支持者。不過,他們有兩個擔心:一是擔心“平價醫院”能否長久,二是擔心醫生水平,“真有點大病會不會耽誤”。
記者感受到,最欣喜和得實惠的是最基層的百姓和一些特困群體。
“沈陽市和平區惠民醫院”是一家綜合醫院。大廳上方,滾動播放著各種檢查費和藥品價格表,掛號窗口排著長隊,候診大廳和診室人流如織,一改過去小醫院門庭冷清的景象。這里的各項檢查一律半價,藥品一律降價10%,住院床位費四人間僅為10元,拔牙的處置費2元。院長孫煥告訴記者,在這里就診的患者平均每位醫藥費僅為36元。以前每天門診量僅150人左右,推出“平價醫院”當天劇增到533人,第二天更達654人,開業一個月,門診患者達12000人,比過去增加了近3倍。這些患者,97%是得病多年、不敢看病、不敢檢查的本地患者和外地打工人員。
另一家專科醫院和平區婦嬰醫院改為“平價醫院”以后,門診量增加了37% 。一個分娩正常產婦在大醫院要6000多元,在這里只要900元。據統計,他們救治的患者60%多是來自19個省的外來打工人員。
記者采訪所到之處,聽到看到的都是就診患者毫無保留的肯定和贊揚。無疑,多年來被“看病貴、看病難”嚇怕了的最底層的百姓是“平價醫院”最直接的受益者和最堅決的支持者。
同時,他們也明確地表示了兩個擔心:一是擔心能不能長久,會不會“好一陣兒又過去了”;二是擔心“真有點大病會不會耽誤”。
擔心是有道理的。客觀地說,關于平價醫院,由于上得急,走得快,如何保證服務質量,如何建立指標和管理體系,如何獲取穩定的資金支持和建立自身的良性循環機制等還有很大的模糊性,必須加大研究和探索建立新的關于“平價醫院”的理念和運轉體制、機制,加強內部管理,以保證其健康發展。
政府:財力與政績觀的考驗
一些地方政府態度不積極,主要原因有兩條:一是該地區財力不足,二是政績觀導向所致。把資金投到城建和項目上易出“政績”,投到“平價醫院”上則“把肉埋在碗里”。
記者詳細分析了和平區“平價醫院”一個月運行的效益狀況,結論是,在一個相當的時期內,政府要堅持投入和要很大的投入才能保障“平價醫院”的正常運轉,這樣,“平價醫院”將使各級政府面臨著財力與政績觀的雙重考驗。
和平區惠民醫院一個月效益狀況是:去掉耗材、成本和設備折舊,有的檢查項目已經微利,有的甚至連成本也不夠;藥品一律讓利10%,僅剩了3%—5%的利潤空間,如達不到300人門診量,再加上一旦出現醫療糾紛等不可預見因素,每年至少要虧損120多萬元。
和平區婦嬰醫院在啟動惠民及外來貧困人口救助后,收費標準低于盈虧平衡點40%左右,檢測儀器使用頻率迅速攀高,折舊期提前亟須更換。一個月下來,門診患者增加589人次,全年要讓利120多萬元。
和平區現在對“平價醫院”的資金支持,原則上采取的是給患者多少由區財政補多少的辦法。對此,和平區委書記黃凱說,作為一級政府,我們有責任為困難群體提供基本醫療保障。今后區財政將為全區“平價醫院”兜底。不管財政多難,我們都要把“平價醫院”堅決地辦下去,讓老百姓分享到改革的成果。
但據觀察,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對“平價醫院”不冷不熱,態度含糊。除了許多問題還有待于探索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有兩條:一是一些地方經濟落后、財力不足,二是政績觀的導向所致。
在“平價醫院”的實際操作中確可能出現越是經濟發達地區,建設“平價醫院”的條件越好一些,對“平價醫院”的需求卻相對弱一些。越是經濟不發達的地方,百姓對“平價醫院”渴望度和需求度越高,政府建設“平價醫院”的困難卻越多。這確是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政府如何建立具體的、長期的投入機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如何分級投入?經濟落后的貧困地區如何保證政府投入?這一切都將對“平價醫院”的生存和發展起決定性作用。
但更重要的因素是政績觀和對百姓的立場、感情和態度問題。把資金投入到城建和項目上更容易看出“政績”,而投入到“平價醫院”上則“把肉埋在碗里”,不顯山不露水,看不出顯性“政績”。各級政府部門有責任起到堅決的支持和主導作用,百姓的生存健康和“形象、政績”,孰輕孰重?任何所謂經濟落后、財政緊張的地方,只要你真正地親民恤民了,對財力的投入就會有一個重新的排序。
業內:反應有“熱”有“冷”
對待“平價醫院”,小醫院“熱”,大醫院“冷”。目前迫切需要還原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平價醫院”代表著醫院和醫療體制改革的發展方向,但需探索政策和體制保證。
“平價醫院”的出現使沈城醫療機構多年沉寂的深水蕩起了漣漪,但熱熱冷冷,反差很大。
“熱”的是一些二級以下醫療機構,這些醫院的人才、技術力量相對薄弱,多數早已處于苦苦掙扎的生存困境。“平價醫院”使他們看到了出路和“生機”,紛紛推出“就診一號通”、減免費用等措施,在低價、優質、惠民上做文章。
耐人尋味的是,沈城大醫院對此有些冷淡。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國醫大盛京醫院、遼寧省腫瘤醫院等,每天都是人滿為患。日門診量都在四五千人左右,床位經常處于超負荷狀態,有時床位利用率竟高達110%。
這些醫院的一些業內人士對“平價醫院”均持謹慎的保留態度,多數不加評論。而且,這種對“平價醫院”的謹慎的保留態度,也反映到政府的一些衛生管理部門,沈陽市衛生局就以“剛開始運轉,還得看看”為理由,兩次拒絕了記者關于“平價醫院”問題的研究和采訪。
一位大醫院的業務院長實話實說,他每天一上班就是打開微機,盯著熒屏看跳動上升的錢款進賬,哪個科室錢款進賬速度僵滯,馬上電話查明情況,發出指令。在這里,醫院的公益事業和救死扶傷的天職被異化了。我國目前的國情迫切需要還原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平價醫院”代表醫療改革的發展方向,但需有關政策體制保證。(作者:鄭有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