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4000萬千瓦 民資外資可參股核電建設 -歐盟REACH法規明實施 影響我3萬多企業 中國建重點實驗室應對 -央行嚴控外商投資內地房市 把好信貸關 中國房地產還能熱多久 -社會對職業教育比較歧視 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合法就業權利 -中國擴大兒童免疫范圍 增25億購疫苗 衛生事業十一五規劃綱要 -A股均價與歷史高點相差1成 內地資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營油企欲打包賣外資 三分格局或變兩強相爭 商務部促油企整改 -中國存在糧價上漲引發通貨膨脹風險 商務部三措施穩定肉蛋價格 -國務院決定今年試點向國企提取分紅 -07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出爐:清華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數破千萬
中國快樂小康指數為79.3 人們幸福感有所提高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1 月 09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2006年10月,《小康》雜志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對我國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間“快樂小康”進行了調查。經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加權處理,并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監測數據和大量社會信息,得出2005~2006年度中國快樂小康指數為79.3分,比上一年度的78.1分略有提升。

所謂快樂,指的是對整體生活的心里滿意程度。快樂與幸福相比,是短暫的心里感受,幸福則是整體的長期的心理感受。快樂分為三組關系:施政者與大眾、富裕階層與弱勢群體、社會轉型壓力與龐大職業群體。

本刊調研組側重第三種關系,將快樂分解為生活和工作兩塊內容。其中工作側重安全、尊重和自我實現,生活側重歸宿、交往和自尊(其中在人際網絡這一塊,生活和工作有交叉)。通過這兩方面以及兩方面之間的關系,來衡量小康快樂指數。

當然,快樂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觀的感受。每個人的感受都有區別。因此,我們的指數主要側重主觀心理,試圖大致勾勒出人們當下的快樂的體驗。

此次進行的快樂小康調查,主要側重于生活和工作兩個方面,是從這兩個方面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來衡量快樂小康指數。

對目前幸福感是否好于上年進行調查時,有51%的人回答感覺明顯好于上年,有39%的人回答感覺不太明顯,只有10%的人回答不如以前,總體上說,人們的幸福感比上年有所提高。對未來幸福感進行調查時,有81%的人預期不久的將來會比現在幸福,15%的人認為變化不大,只有4%的人認為將會不幸福,預示人們對未來的幸福感預期較高。

對工作方面進行調查,在26~45歲被調查者當中,有47%的人認為有升職空間,相應地,他們對工作的快樂滿意度高。特別是36~45歲的被調查者,他們事業穩定,人際交往頗多,升遷的可能性大,對工作基本滿意,比較快樂。在46~55歲的被調查者當中,雖然85%的人認為沒有升遷空間,但他們已步入職業生涯的平穩期,會享受現有職位的成果,他們對工作的滿意度也比較高。調查也顯示,63%的人在工作中體會到快樂滿足,其中32%人中經常體會到快樂滿足,17%的人對工作不滿意,且感覺不快樂。

對生活方面進行調查,有80%的人對目前生活狀況還比較滿意。進一步調查與家人的關系時,69%的人認為,偶爾會有小問題,但是平時和家人的關系很好;28%的人認為自己和家人很融洽;只有2%的人認為,雖然是一家人,但關系一直很冷淡。當調查對家人、朋友圈的滿意情況時,72%的人回答對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圈滿意。

本次調查發現,引起人們不快樂的主要因素是:社會不公平,社會底層民眾的愿望不能實現;對工作狀態不滿意或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定位感到困惑;對國家養老制度沒信心,為退休后的生活擔憂。導致人們不快樂的最重要的社會根源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司法制度和法律不夠完善;社會轉型導致人們壓力過大。工作中最容易讓人們不快樂的因素是:沒有發展前途;工作壓力太大;單位對員工關心程度不夠。家庭生活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孩子就學或升學有困難;對物業公司服務不滿意;夫妻感情出現危機。

本次也通過網絡對“你心中的中國幸福城市”進行了調查,排在前10名的城市是:杭州、上海、麗江、廈門、青島、大連、成都、廈門、蘇州、香港、福州。

本次調查采取了現場調查、讀者調查表回收、新浪網網上調查、央視國際網上調查、中國網、手機短信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共有26000多人參與,其中調查問卷回收6000多份,網絡及手機短信調查20000多人。調查區域涵蓋東部、中部、南部、西部和東北部。城鎮地區采取的是多階段隨機抽樣法,農村地區則采取整群抽樣法。★文/《小康》研究部

“快樂小康”讓人快樂讓人憂

社會不公成為不快樂第一誘因

《小康》本次調查發現,引起人們不快樂的因素中,“社會不公平,社會底層民眾的愿望不能實現”這一選項名列第一,在6464投票總數中占據了1180票,占18.25%。“社會貧富收入差距懸殊導致心理不平衡”緊隨其后,名列第二,由此可以看出,社會不公平以及貧富懸殊過大已經成為國人不快樂的重要原因。

隨著改革的深化,社會轉型的加劇,社會各階層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人們似乎越來越多地出現了消極和抵觸心理。具體表現在,目前的弱勢群體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具有強烈的仇富情緒,而富人則覺得自己是全憑個人奮斗才出人頭地的,成功全是個人因素造成的,沒有看到社會給他提供的機遇。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的宋澤林認為,如果人人將失敗和成功都歸咎于個人因素,以勝者王侯敗者寇的實用主義哲學來衡量人生,勢必導致成功者的冷漠和自大,失敗者的憤怒和抱怨。

但應該看到的是,這種現象不能用“仇富心理”一言以概之,這種貧富差距的擴大與社會不公平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與公共政策具有相關性。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王冰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政府的公共政策應當從追求經濟總量的增長轉到追求建立并維系一個健康公平正義的宏觀制度安排上來。”他認為,經濟總量的增長應該是這一制度安排的必然結果,并且這種增長將更加穩健和可持續。如果僅僅以總量的增加作為目標,就有可能導致更大的不公平,會降低弱者的幸福,而這種降低是無法通過強者幸福的提升而得到彌補的。

居住滿意度最低

在對居住狀況、人身財產安全狀況、城市環境、交通狀況的滿意度調查中,居住狀況的滿意度最低。明顯,高漲的房價影響了很多人的快樂。在北京朝陽區工作的高麗對記者說:“上半年,國家宏觀調控的“旋風”刮了又刮,我的心真是顫了又顫。每一次政策席卷而來的時候我都倍感緊張,就是因為形勢越來越不妙所以政策才越來越硬。看看錢包里的銀子,我總是掙扎在‘買與不買’之間,惶惶不可終日。總擔心房子買早了,以后還會跌一些的,但又擔心一直漲的話,那就是自己失算了。”

如今,在中國年輕人的聚會上,談著談著最后往往會談到房價。工作一年,積攢下來的錢最多只夠買一兩個平方——這是目前大多數中國年輕人面臨的窘況。而像這樣郁悶的年輕人,在中國的城市里可以說是隨處可見。

有人說,1970年代出生的人,是中國最不幸的一代人,因為這一代人很多成了各種改革的“試驗品”。現在,絕大多數1970年代生人還有部分1980年代生人,正面臨著“群體性苦惱”:買不起房子。

家庭生活最快樂

在一系列“滿意度”調查中,顯然對家庭生活的滿意度在諸多項目中最高,選“比較滿意”的占到了43.55%,而“不滿意”與“非常不滿意”兩項相加也才只有11.5%,負面評價也是最低。

家庭的幸福歷來為國人所重視,在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更多人將營造家庭和諧幸福作為第一要務。有調查顯示,生于快樂家庭的孩子,長大后也會比一般人快樂。

2006年年初,盛大網絡的老板陳天橋在接受一個電視節目訪談時,主持人問他家庭的幸福和企業的成功哪個對他更重要,他毫不猶豫地對主持人說,他還是覺得家庭的成就感更大一點。“我一直都沒有為我被人們稱為所謂的首富而自豪,但我經常會為我有一位好太太和一個可愛的女兒而自豪。”

工薪一族也把家庭的美滿作為生活的基石。北京的沙女士曾在文章中將自己的家庭幸福歸結為自己的平凡,她認為:我的婚姻實在不值一提,既不浪漫又很平淡,也沒有多少可向閨中密友吹噓的情節;但這種幸福感又實實在在存在著,恐怕就因為這樁婚姻平凡實在,我先生是個“人”,而不是很多人的優點綜合出的“神”,我跟他才具備了平等交流的條件。而婚姻,雖然也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更重要的大約還是感情交流。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終還是選擇了平凡,我想,這種平凡心,才是幸福的來源。”

“幸福指數”引起政府關注

2005年11月,《小康》推出中國快樂小康指數,首先將快樂主觀感受納入全面小康建設的評價體系中。快樂小康指數受到相關部門的關注。2006年9月12日,國家統計局表示,今后我國將把“幸福指數”、“社會和諧指數” 納為新的統計內容。看上去很干巴巴的統計數據,如何反映出人們的幸福感?國家統計局的課題研究中,將有若干個指標,比如人們的收入、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人際關系、成就感,安全感和對工作的滿意度。根據這些問卷進行統計調查,綜合計算得出一個人、一個地區人民的幸福指數。

在中國國民經濟持續高增長的同時,“我幸福嗎?”這樣的問題卻困擾著很多人。根據《小康》調查顯示,2005年,72.7%的城鄉居民感覺生活幸福,比上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

有專家指出,在當前這個時期,提出對幸福指數的重視,從一定意義上說,比對幸福指數的具體測量本身更有意義,因為它表明了政府工作理念的一次深刻轉型。

“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幸福指數、群眾滿意度等新的評價指標,總的來看雖然有點簡單,但這件事做起來總比不做強。”中科院院士程國棟這樣評價說。

他認為,GDP本身是一個比較科學的指標,但是凡事以GDP掛帥就不對了。GDP上去了,生存環境反倒變差了,空氣污染、上學難、看病難等問題開始顯現。現有的“硬指標”已無法反映人們的精神需求和心態差別,“回頭關注老百姓的幸福感,這是一種進步”。

促進經濟增長和推動社會發展是政府工作的原有職能,如果以幸福指數作為一項重要的發展成就檢測指標的話,無疑會使政府把對人民幸福感的重視放在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上,從而充分地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發展取向。但也有學者提醒,在一窩蜂地追逐“幸福指數”“社會和諧指數”等背后,如果忽視了民眾的真實意思的表達,而單純將指數作為新一輪GDP之后的新一輪追逐目標,則“幸福指數”“社會和諧指數”最終仍有可能淪落為新的“GDP”。★文 /《小康》記者 秦海霞

資料

何謂幸福指數?

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所謂“幸福指數”,就是衡量民眾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幸福指數”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國王提出并付諸實踐的。20多年來,在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小國不丹,國民總體生活得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近年來,美國、英國、荷蘭、日本等發達國家都開始了幸福指數的研究,并創設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數。如果說GDP、GNP是衡量國富、民富的標準,那么,百姓幸福指數就可以成為一個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標準。百姓幸福指數與GDP一樣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監控經濟社會運行態勢;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眾的生活滿意度。可以說,作為最重要的非經濟因素,它是社會運行狀況和民眾生活狀態的“晴雨表”,也是社會發展和民心向背的“風向標”。

提高幸福指數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避免將“幸福指數”形式化。目前,幸福測量本身還不完全成熟,應該主要采取探索的方式,尤其需要從中更多地知道到底有些什么因素影響了市民的主觀幸福感,并隨之不斷完善施政的指標體系。目前幸福感測量研究存在指標不統一、研究方法有待創新、文化差異性日益突出等問題,所以從中國的文化背景和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出發,編制一套適合當今中國居民的幸福感量表即幸福指數,是最為迫切的問題。

其次,要避免短期行為。對政府而言,讓城市未來的幸福度有長期提高,比提高居民目前的幸福度更為重要。我們所謂的極大化幸福,并不是極大化今天的幸福,而是要極大化全部的幸福。政府給老百姓一些小恩小惠,可能老百姓短期內會很開心,但從長期來講,實際上卻是降低了幸福。在過去的十年里,中國人的幸福指數先升后降,正說明了我們是沒有注重長期的發展。

最后,要避免把幸福的概念庸俗化。很多人把幸福等同于吃喝玩樂、不求上進,等同于安逸,這是非常錯誤的。主觀幸福感同樣也來源于一個人的成就感,對社會的貢獻,人際關系和諧等。如今很多人注重在物質地位上相互競爭,要買比別人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汽車。這種競爭從短期的、個人的角度來講可能會增加幸福,但從長期的、社會的角度來講卻會降低幸福。(摘自2006年河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河北省居民主觀幸福指數與和諧河北發展模式研究》)

快樂的市值

美國的職場心理專家安波頓通過研究認為,快樂的市值雖然不好計算,但可以從一個等式中大概計算出一個人的快樂感:快樂= 機會+好人緣+健康。

首先,快樂的人才擁有更多機會。這也是微軟總裁蓋茨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的。他認為如果每天和一個愁眉苦臉的人在一起工作,那么這個人很可能成為辦公室的環境情緒破壞者,所以他喜歡的員工是那種看上去陽光明媚的人,而升遷時也會更多地把機會給這樣的員工。

其次,快樂的人也才會擁有更多好人緣。那些喜歡制造負面情緒的人,常常懷有的錯覺是:我常常口無遮擋,向他抱怨一切事情,不恰恰證明我和他沒有距離感,才有什么說什么嗎?然而,有什么說什么常常違反了人際關系交往的法則。

最后,和快樂的人在一起,自己和他人也才會變得更健康。如果每天感受別人的情緒垃圾,自己可能會增加體內毒素的堆積。美國科學家們做過一項科學實驗,發現如果一個人每天都處于郁悶所帶來的負面情緒之中,體內的毒素分泌率比普通人要高出好幾倍。而中國古人說:“笑一笑,十年少。”快樂能使人變得更年青。

哪個國家最幸福 島國奪冠富國落后

英國“新經濟基金”組織對全球178個國家及地區做了一次大排名,2006年7月12日出爐了一份“幸福指數”報告。其中,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榮登冠軍。

結果之所以出人意料,原因在于,評選依據的標準是“獲得幸福的投入產出比”,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民生活水平與其對自然資源開采使用的比值,簡單而言,就是能否花費最少的資源讓人們過上最幸福的生活。具體的計算公式相當復雜,但概括來說就是以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指數乘以人均壽命,然后除以當地資源消耗指數。

通過一系列測算,瓦努阿圖一舉奪冠。它位于南太平洋,陸地面積1.22萬平方公里,水域面積84.8萬平方公里,由80多個島嶼組成。有意思的是,一批發達國家反而名落孫山,八國集團成員中排名最靠前的是意大利,為第66位,英國和美國分別位列第108位和第150位,俄羅斯則排名第172位。中國排在了31位。

發達國家為何成績不如人意?“新經濟基金”組織說,這一結果顯示出對資源的高度消耗水平并不能與“幸福”直接畫等號。

幸福的五個層次

幸福,是人類對自己的生存狀態的主觀認識。幸福是人的主觀感受。它沒有標準;是在比較中存在;并隨著條件、環境變化而變化;不同經歷的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一個人的不同時期,其幸福需求完全不同。

人類生存的意義就在于始終不斷地追求幸福。作為個體的人,首先是追求個人的幸福;再就是家庭幸福;所在組織的事業發展;國家的進步與繁榮;人類的幸福。依次遞進關系是:個人——家庭——組織——國家——人類。離個人越遠的高層幸福,人們關心的程度越低。這是人類幸福追求的“五層次論”。現代社會是一個人與人、組織與組織,人和組織與國家、與全人類,相互依賴而存在的分工細化的社會。個人的幸福,有賴于家庭的幸福存在,個人和家庭幸福,又有賴于家庭勞動力所在組織的事業發展。在一定社會條件下,任何組織的繁榮與發展,有賴于整個社會、國家的繁榮與進步,一個國家和組織的繁榮與發展,又有賴于國際社會的繁榮、協調與和諧。

承認人是為追求幸福而生存的假設是正確的話,在人類幸福的五個層次中,個人、家庭和人類,都是自然存在物,可以追求幸福來描述,組織和國家卻不是自然物,它是人造物,不能用幸福表述。而組織,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的組織,受到國家法律、文化等一系列條件制約,有什么樣的國家就有什么樣的組織。它只能給人帶來社交圈、歸屬感、社會地位、經濟利益四項幸福要素。它給個人和家庭帶來的幸福,應歸屬到國家這一層,一個管理有序、公平、正義、透明的政府,其組織只能給個人帶來社交圈和經濟利益兩個幸福要素。在勞動力可以自由流動的狀態下,對組織的選擇是個人能力和社會人才資源優化配制問題。因此,國家才是人類追求幸福最基礎、最重要的人造物。(摘自柴福洪《人類的幸福與和諧》)

來源: 《小康》雜志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