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偶像”改邪歸正
《美國偶像》創辦之初,曾被視為美國民眾實現“美國夢”的電視版本。但是發展至今,節目意義逐漸變味。從最初的選拔人才發現新星,變成了如今的愚弄選手取悅觀眾。評委評價尖酸刻薄,選手們故意嘩眾取寵,觀眾沉迷在庸俗的笑料中,失去了對事物正確的評價能力。
許多觀眾對此表示憤怒。觀眾達西?莫奈特說:“你不覺得整個社會哪里出了問題嗎?”
一位名為埃米特?金的選手曾經披露一些內幕,這些內幕讓人看到《美國偶像》對社會上不勞而獲思想的助長,以及它所引發的家庭教育的錯位。
埃米特·金說:“在我們排練大廳里有很多年輕的孩子,他們既渴望成功又非常自負,在他們眼中,《美國偶像》就是成功的敲門磚,而選秀就是為了名與利,大家根本就不關心怎樣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許多選手年紀還小,多數缺乏對社會價值觀的判斷能力。很多家長在這個時候也起到錯誤作用。我親眼目睹了這樣的場面:一位媽媽把自己的女兒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教她如何在舞臺上騷首弄姿,吸引評委注意。”
《美國偶像》節目也發現了自己在社會影響方面的負面效應,它開始對此進行彌補,“偶像回饋”就是它特設的環節,目的是提高公眾的慈善意識,籌集更多的資金做慈善事業。
2007年4月,《美國偶像》舉辦了一場慈善晚會,并將善款用于幫助非洲的貧困兒童及2005年遭受卡特里娜颶風影響的災民。晚會中,《美國偶像》的六強選手同臺高歌,每個人的投票籌款都直接用于慈善事業。在節目的號召下,群星云集,流行天后席琳?迪翁、2002年《美國偶像》第一季冠軍凱莉?克拉克森等參與助陣。整場晚會引起巨大轟動,當天的觀看人數超過格萊美頒獎典禮的收視人數。在兩個小時特別節目中,共籌得約3000萬美元善款。
“美國偶像”以此重新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李瑞、胡雪 張大諾)
“百萬詩人”火爆中東
如果要評選當下阿拉伯世界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非阿聯酋阿布扎比電視臺的真人秀《百萬詩人》莫屬。
比的是文學才華
與國際上風靡一時的選秀節目一樣,《百萬詩人》擁有令人熟悉的比賽要素:酬躇滿志、意氣風發的平民選手;專業權威、言語犀利的評審考官;在海灣各國巡回設置多個分賽區;以電視觀眾的手機短信投票作為重要依據;還有高額巨獎、一舉名的終極誘惑等等。
但這又不是普通的選秀活動,它最大的不同在于并非以唱歌跳舞等純娛樂活動為內容挑選偶像,而是讓參賽選手在舞臺現場吟詩作賦,比拼各自的語言感染力、文學才華乃至思想境界。這個節目以保存和弘揚阿拉伯民族文化遺產為宗旨,是一場地地道道的“文化選秀”活動。
該節目設置了100萬迪拉姆(約合27.3萬美元)的大獎。自今年上半年在阿布扎比衛星臺開播以來,節目熱潮席卷海灣各國乃至整個阿拉伯世界,吸引了上千萬觀眾的按時收看和短信參與,甚至在7月份亞洲杯足球賽期間照樣搶奪不少球迷的關注。
如一縷夏日清風
《百萬詩人》的報名標準十分簡單,凡是年齡在18~45歲之間,喜愛詩歌的海灣各國公民均可參賽,朗誦詩歌在20行以內即可。通過層層晉級賽之后,最后的總決賽前三名將分別獲得100萬、50萬和30萬迪拉姆的獎金,同時節目組賽后還將專門編輯出版一本優秀選手的精選詩集。
與許多選秀節目的花哨形式不同,《百萬詩人》的比賽現場典雅素凈,選手們一律穿著海灣地區傳統的白色長袍,頭戴紅色或白色的阿拉伯頭巾,臺下也沒有聲嘶力竭的瘋狂粉絲。選手們朗朗吟誦起原創的阿拉伯奈伯特詩歌,激昂時意氣風發,低回時如泣如訴,聲聲抑揚頓挫,句句意境悠遠,給人以知性的美感和藝術的享受。
為了引導和提升觀眾們對詩歌的鑒賞力,節目專門設置了五位專業評審,其中有著名演講家,還有專門從事詩歌研究的學術權威。他們對每位選手的語言表現、詩歌內容和思想內涵詳加點評,不僅評判比賽,更起到了在廣大電視觀眾中普及和推廣阿拉伯詩歌文化的作用。
沙特觀眾瓦迪阿說:“我非常喜歡《百萬詩人》這個節目!在看多了那些毫無深度的歌舞選秀后,《百萬詩人》就像夏日的一縷清風,為我們帶來陣陣涼爽貼心的愜意。”
阿布扎比電視臺負責策劃《百萬詩人》節目的編導馬茲魯阿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事實證明,國際風行的真人選秀模式不僅僅適用于娛樂節目,同樣也可以做出藝術品位和人文深度。” (李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