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59.2%的青年認為國人普遍有點崇洋媚外;面對西方發達國家公民時,48.7%的青年感覺不自信
今年10月,應法國France24電視臺和美國《國際論壇先驅報》的請求,法國社會研究所對德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英國和美國6645名居民的民意調查顯示,世界上第二號強國是中國。抱持看法的人在各國的比率分別是:法國93%,美國90%,意大利88%,德國87%,英國87%,西班牙86%。
與此同時,在中國,環球網“第一話題”對千名網友的網上調查顯示,約八成網友認為,中國還不是世界強國。
“這說明中國人不自信!”日本大廣廣告公司廣告策劃人吳哲龍說,“世界看好中國,為什么我們就不能自信點兒呢?”曾在日本東京、橫濱等城市工作過的吳哲龍告訴記者,東京與橫濱的繁華程度已經趕不上上海了。
盡管有專家指出“不滿是向上的基石”,八成網友認為“中國不是世界強國”是理性的,但在吳哲龍看來,不自信更可能造成國人精神的淪陷。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新浪網對2563名青年進行了網上調查。調查顯示,59.2%的青年認為自己周邊大多數國人普遍有點崇洋媚外,35.1%的青年認為“崇洋媚外的風氣存在,但不普遍”;55.6%的青年認為美國人是世界上最自信的人;76.5%的青年認為,一個民族的自信心與其所屬國家的經濟實力有很大關系;在面對西方發達國家的公民時,作為中國人,48.7%的青年感覺不自信。
中國人,大多崇洋媚外?
“我不崇洋媚外,我只是覺得發達國家很多東西比我們好而已。”武漢大學哲學專業大四學生小楓說。
“我承認我不自信,但是我也不崇洋媚外。”深圳華為公司技術員劉高說。
“大多數國人都崇洋媚外,但是我不。”某外企職員小謝說。
……
記者發現,當被問到“你覺得自己是否崇洋媚外”時,受訪的近20多人沒有一個承認自己崇洋媚外。
“人更善于客觀地評價他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留日學者王小東告訴記者,民意調查經常使用一種方法——評價別人,因為評價別人往往更客觀,對自己則不盡然。
“我一看到中國女孩和老外拉著手在街上走,我就覺得那個女孩崇洋媚外。”重慶鈴安公司經理肖先生說,現在經常在街上看到這種情況,“不單我這樣看,我身邊所有人幾乎都這么看。”
調查顯示,62.7%的青年認為,大部分國人崇洋媚外主要體現在“有些女孩總想嫁老外”,58.7%的青年認為體現在“很多人只認洋品牌”,53.1%的青年認為體現在“到處是‘外賓優先’的觀念”。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社會心理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秘書長楊宜音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崇洋媚外心理確實涉及一個民族的自信心問題,即一國人是否具有文化、國家實力、社會價值觀等方面的自信。崇洋媚外是一種行為和價值取向,是在中外比較的基礎上形成的價值偏好。從中國長期的“中央帝國”心態和近代100多年來積貧積弱、備遭外敵凌辱形成的自卑心態來看,所謂崇洋媚外,是國人一種愛恨交加的自我評價。
楊宜音博士認為,崇洋媚外包含了兩種情況,一是認為外國的東西就是比中國的好,因為好而去追求;二是認為外國東西不一定好,但因為有了外國東西都好的刻板印象,不加分析地心向往之,在情感和行為上排斥中國的一切。
“很多國人對‘洋’和‘外’存在刻板印象,例如‘先進’、‘科學’、‘好’、‘高貴’、‘現代’等。其實,這種觀念與全球化夾帶著的心理帝國主義是相關的。”
中國人,我們為何不自信?
調查顯示,在55.6%的青年心目中,美國人是世界上最自信的人。在為中國人自信程度和美國人自信程度打分時,中國人的自信程度平均2.4分,美國人4.0分(1分指“不自信”,5分為“完全自信”)。
“美國人最自信?我從沒比較過中國人和美國人誰更自信,我覺得自己沒有理由比中國人更自信。一個人只要靈魂美、有學識,就可以自信。”在中國生活了3年的美國人Nick認為,一個人的民族自信心不應該建立在該國的經濟、軍事、文化、環境等方面,而應該是出于他對祖國的熱愛。
“但是沒錢,叫我們怎么去愛?”日本索尼公司上海分公司職員小薛堅定地認為,一國人的自信程度與該國的經濟實力成正比。
調查顯示,在面對西方發達國家的公民時,作為中國人,48.7%的青年不自信。76.5%的青年認為,一個民族的自信心與其所屬國家的經濟實力有很大關系,79.0%的青年認為與一國的教育水平有很大關系。在被問到“決定一國人是否自信的主要因素”時,排名前五位的因素依次是經濟發達、教育水平高、軍事實力強、科技領先、政府執政能力強。其中,84.98%的青年選擇了經濟因素,74.9%的青年選擇了教育因素,71.4%的青年選擇了軍事實力因素。
“俄國人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雖然俄國老百姓也不富裕,但是他們很自信。”新生代女作家顧湘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她在俄國莫斯科國立大學留學時感到不適應,因為俄國人的生活水平沒有中國人高。在顧湘看來,很多國人崇洋媚外的根本原因就是不自信。“這主要是由于我們的傳統文化不鼓勵我們過分自信,文化教育我們要謙遜溫順。”
“沒錢就沒自信?這句話站不住腳。”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侯玉波認為,錢和自信是兩回事。一個民族的自信不僅和經濟、文化地位有關,更重要的反映在人們對自己民族文化和傳統的認同上,如果我們喪失了這種認同,也就會喪失民族自信。因此,讓人們認識到自己民族有許多優秀的東西很重要。
“我們也不能一刀切!”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洛杉磯心理精神衛生署高級顧問、美籍華人達米安·魯,對本報記者說,一個很自尊的中國人,可能由于目前個人生活狀況不佳而缺乏自信,但這并不代表他就對中華民族沒有自豪感。“所有的中國人不必有統一的態度,每個人都有權利根據自己的經驗決定自己的態度。中國有百萬富翁,也有在山西煤窯里挖煤的孩子,他們怎么可能對當前的中國有同樣的態度呢?所以,中國人面對世界最好的心態就是注意觀察,學會理解和比較,求同存異,不卑不亢。”
誰告訴你,外國月亮比中國圓?
“領導騎牛,比牛還牛!”前不久,中國游客華爾街騎牛照在網上曝光后,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網友紛紛指責—“素質差”、“敗類”、“無恥”、“丟人”,劈頭蓋臉。后來,有人在網上貼出“白人”騎牛照,證實他們也騎牛,動作比國人更加放肆,除了“個騎”還有“群騎”。
“‘白人’騎牛照我不知道,我只是想呼吁——說咱們不文明,咱們也別信!”中國工商銀行總行程序員陳化告訴記者,國內媒體對國外的報道沒有做到真實。“不知道怎么搞的,國內媒體讓我們看到的總是‘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
調查顯示,43.0%的青年認為國內媒體有關西方的報道基本真實,31.8%的青年認為國內報道丑化了西方發達國家,25.2%的青年認為國內報道美化了西方發達國家。此外,如果家人決定移民北美或其他西方國家,52.1%的青年表示會支持。
據出國留學咨詢服務機構艾迪國際業務總經理毛婷婷透露,他們的客戶90%是大學生,這些大學生中三分之二的人出國的目的就是移民。
“其實,有多少人真正出過國?多少人真正了解西方發達國家?”王小東說,大多數國人崇洋媚外、近半數青年沒有自信心的主要原因,就是國內輿論的錯誤導向,是國內媒體長期以來美化了西方。
“《紐約時報》曾報道說,紐約的高樓只是上海的一半。”王小東告訴記者,他看到的英國泰晤士河黃金地段不比上海外灘干凈,如果考慮到外灘的人比泰晤士河畔多,一個合理的結論應該是上海人比倫敦人更文明。國內媒體把澳洲說成是“天堂”,可他碰到的一個小留學生卻認為,那兒就是一農村……
“媒體讓我們誤讀了中國,也誤讀了世界。他們說我們亂吐痰,不文明,而外國人不這樣。但是,是否有人知道,倫敦市每年拿出上千萬英鎊清理路面上的口香糖?國內媒體說我們說話聲音大,但是,法國人、美國人同樣大聲吵吵嚷嚷騷擾別人,且毫不在意。我們為什么不知道?因為國內媒體不報這些,報出來的經常是我們有多差、國外多么好。”王小東認為,不文明現象當然是應該改正的,但是不能因為中國一部分人不文明而否定中國,更不能一味地就認為外國人文明而以此貶低國人的素質。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國內媒體經常放大國人的不文明,進而塑造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完美形象,給沒有踏出國門的中國人一個扭曲的世界圖景。這是國內媒體需要反思的。”王小東如是說。
中國人——站起來!
2004年,中國GDP達13.652萬億元;2005年,增長為18.232萬億元,同比增長9.9%;2006年,GDP一躍超過21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1.1%;2007年僅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1.5%。在近幾年的世界綜合國力排名中,中國都名列六七位。
“哪個社會是完美的?我們為什么就看不到中國的強大呢?”廣州市某文化傳播公司職員劉霞認為,現在的中國人缺乏民族自豪感,而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擴大到整個國家,是否有民族自豪感影響著國家的未來,“自信不代表高調和張揚,更不是自負。我們需要的僅僅是自信,讓中國真正站起來!”
對于日本豐田職員王志遠來說,“自信不是相信自己強,而是相信自己可以變強”。在他看來,中國人喜歡挑戰,容易接受新事物,性格開朗。現在的中國人和剛改革開放的時候已經完全不一樣,現在不再是外國什么都好的年代了。
“國人的自信心程度,遠遠低于我國的經濟水平!”在王小東看來,中國經濟強大是事實,人均財富不足也是事實,或許正是后者影響著今天的國人心態。“我去過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我看到的是,中國大城市并不比這些國家的大城市差。中國一天天在強大,但是相當多的國人看不到這一點,一直在悲觀,在嘆氣。”
采訪最后,顧湘充滿自信地告訴記者,她相信中國會強大。她認為,一旦中國更加強大,國人自然就會信心十足,“當然,首先我們要有信心——我們會有那一天,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關系。信心促進發展,發展促進信心。不自信的國人現在要學會站起來。”
楊宜音博士指出,文化不應該分高低貴賤,都是平等的。“中文中有‘自負’和‘自卑’兩個相對應的概念,反映了過度自信和過度不自信的狀態。中國文化崇尚恰當、適度、留有余地、福禍相依等辯證和中庸的思維方式,如果做到這一點,對保持良好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幫助的。”(實習生 肖舒楠 周琴)
|